2.11 不良地质地段开挖
2.11.1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制定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作业现场应有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监护作业。
2.11.2不良地质地段的支护要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待支护稳定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11.3不良地质地段宜采用必要的超前探测手段,摸清掌子面前的围岩状况,以便制订应对安全技术措施。当开挖后,围岩自稳时间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应先采取超前支护等措施预加固围岩,然后再实施开挖。
2.11.4当出现围岩不稳定、涌水及发生塌方情况时,所有作业人员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2.11.5施工时采取浅钻孔、弱爆破、多循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取分部开挖,及时支护。每一循环进尺宜控制在0.5m~1.5m左右。
2.11.6 在完成一个开挖作业循环时,应全面清除危石,及时支护,防止落石。
2.11.7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应做好工程地质、地下水类型和涌水量的预报工作,并设置排水沟、积水坑和充足的抽排水设备。
2.11.8 在软弱、松散破碎带施工,应待支护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段施工作业。
2.12 通风、排水
2.12.1洞井施工时,应向工作面供应3m3/min.人的新鲜空气,保障作业环境的空气流通,避免中素窒息事故发生。
2.12.2洞深长度大于洞径3~5倍时,应采取通风措施。
2.12.3采用自然通风,需尽快打通导洞。导洞未打通前应有临时通风措施;工作面风速不得小于0.15m/s,最大风速:不大于4m/s,
2.12.4应设有爆破后降尘喷雾洒水设施。
2.12.5管路宜靠岩壁吊起,不得阻碍交通,架空安装时,支点或吊挂应牢固可靠。
2.12.6严禁在通风管上放置或悬挂其他物体。
2.12.7施工时,空气中所含瓦斯、烟雾和粉尘等杂质的浓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12.8施工场地,施工前应充分考虑施工用水和外部影响的渗水量,妥善安排排水能力,以利施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施工。
2.12.9地下工程开挖排水见《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第5.8节 施工排水的有关规定。
2.13 石方爆破作业
2.13.1 现场运送运输爆破器材
1、禁止炸药与雷管同车运输。
2、在竖井、斜井运输爆破器材,应遵守下列规定:
a、事先通知卷扬司机和信号工。
b、在上下班或人员集中的时间内,不应运输爆破器材。
c、除爆破人员和信号工外,其他人员不应与爆破器材同罐乘坐。
d、用罐笼运输硝铵类炸药,装载高度不应超过车厢厢高;运输硝化甘油类炸药或雷管,不应超过两层,层间应铺软垫。
e、用罐笼运输硝化甘油类炸药或雷管时,升降速度不应超过2m/s;运输电雷管时应采取绝缘措施。
3、用人工搬运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在夜间或井下,应随身携带完好的矿用蓄电池灯、安全灯或绝缘手电筒。
b、一人不得同时携带雷管和炸药,雷管和炸药应分别放在专用背包(木箱)内,不应放在衣袋里。
c、领到爆破器材后,应直接送到爆破地点,并按规定放置。
d、不得提前班次领取爆破器材。
e、不得携带爆破器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
f、一人一次运送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得超过:雷管5000发;拆箱(袋)搬运炸药,20kg;背运原包装炸药,一箱(袋);挑运原包装炸药,二箱(袋)。
f、用手推车运输爆破器材时,载重量不应超过300kg,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滑、防摩擦和防止产生火花等安全措施。
2.13.2 预裂爆破、光面爆破
1、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预裂孔、光面孔,宜用导爆索联接并同时起爆,并分段起爆。
2、光面爆破应采用不耦合装药,缓冲炮孔可采用不耦合装药和间隔装药。若采用药串结构药包,在加工和装药过程中应防止药卷滑落。
3、光面爆破都应按设计进行填塞。
2.13.3钻孔爆破施工前,应进行现场生产性爆破试验,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
2.13.4爆破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爆破设计方案钻孔、装药、联网、起爆。 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改变钻孔和爆破技术,修正爆破参数。
2.13.5地下洞室爆破宜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导爆索、导火索等爆破器材,当施工现场的杂散电流值大于30mA,不宜采用电力起爆。当受条件限制需要采用电力起爆时,应采取下列防杂散电流的措施:
1、检查爆破作业面周围电气设备的接地质量。
2、爆破导线不得有破损和裸露接头。
3、应采用紫铜桥丝低电阻电雷管或无桥丝电雷管,并应采用高能发爆器引爆。
2.13.6 不允许在工作面上或在距工作面50m以内加工药包。
2.13.7在新浇混凝土和灌浆区附近爆破作业时,质点振动速度不得大于允许值。
2.13.8爆破作业完成后及时清除危石做好施工支护工作。
2.14 施工支护
2.14.1 施工支护前,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断面尺寸、开挖工艺、围岩暴露时间等因素进行支护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2.14.2 施工人员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施工区的围岩稳定情况,需要时应进行安全处理。
2.14.3 作业人员应根据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及时进行支护。
2.14.4 开挖期间和每茬炮后,都应对支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2.14.5 对不良地质地段的临时支护,应结合永久支护进行,即在不拆除或部分拆除临时支护的条件下,进行永久性支护。
2.14.6 施工人员作业时,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2.14.7 锚喷支护
1、施工前,应通过现场试验或类比法,确定合理的锚喷支护参数。
2、锚喷作业的机械设备,应布置在围岩稳定或已经支护的安全地段。
3、喷射机、注浆器等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并在洞外进行密封性能和耐压试验,满足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4、喷射作业面,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降低粉尘浓度,采用湿喷混凝土。有条件时,可设置防尘水幕。
5、岩石渗水较强的地段,喷射混凝土之前应排出渗水。喷后钻排水孔,防止喷层脱落伤人。
6、凡锚杆孔的直径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时,不得安装锚杆。
7、锚喷工作结束后,应指定专人检查锚喷质量,若喷层有脱落、变形、厚度不够等情况,应及时查明情况及时处理。
8、砂浆锚杆灌注浆液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作业前应检查注浆罐、输料管、注浆管是否完好。
b、注浆罐有效容积应不小于0.02m3,其耐压力不应小于0.8Mpa(8kg/cm2),使用前应进行耐压试验。
c、作业开始(或中途停止时间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0.5~0.6水灰比的纯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管路。
d、注浆工作风压应逐渐升高。
e、输料管应连接紧密,不得有回折。
f注浆罐与注浆管的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连续进行注浆作业,罐内储料应保持在罐体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9、喷射机、注浆器、水箱、油泵等设备,应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破损或失灵时,应立即更换。
10、施工期间应经常检查输料管、出料弯头、注浆管以及各种管路的连接部位,如发现磨薄、击穿或连接不牢等现象,应立即处理。
11、施工过程中处理机械故障时,应停机、断电、停风。在开机送风、送电之前应预先通知有关的作业人员。
12、喷头和注浆管前方站人;喷射作业的堵管处理,应尽量采用敲击法疏通,若采用高压风疏通时,风压不得大于0.4Mpa(4kg/cm2),并将输料管放直,握紧喷头,喷头不得正对有人的方向。
13、当喷头(或注浆管)操作手与喷射机(或注浆器)操作人员不能直接联系时,应有可靠的联系手段。
14、超过3米高度作业台架安装,应牢固可靠,并设置栏杆;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
15、竖井中的锚喷支护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a、采用溜筒运送喷混凝土的干混合料时,井口溜筒喇叭口周围应封闭严密。
b、喷射机置于地面时,竖井内输料钢管宜用法兰联结,悬吊应垂直固定。
c、采取措施防止机具、配件和锚杆等物件掉落伤人。
D、适当减少锚喷操作人员连续作业时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14.8 构架支护
构架支撑包括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及混合支撑,其架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严格检查支撑材料质量。
2、支撑立柱应放在平整岩石面上,应挖柱窝。
3、支撑和围岩之间,应用木板、楔块或小型混凝土预制块塞紧。
4、危险地段,支撑应跟进开挖作业面;必要时,可采取超前固结的施工方法。
5、预计难以拆除的支撑应采用钢支撑。
6、支撑拆除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6.8.2支撑应经常检查,发现杆件破裂、倾斜、扭曲、变形及其它异常征兆时,应仔细分析原因,采取可靠措施进行处理。
2.15劳动保护措施
制定劳保用品的发放标准,实施办法;
项目经理部根据进场人员结构及数量及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制定个人劳保用品的需用计划,由项目经理审批后购置;
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给个人后,由使用者本人妥善保管并正确使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带安全帽,临边、高处、悬空作业时必须配挂安全带;电焊、气焊、气割操作者必须使用防护罩或电焊面罩、电焊手套、劳保鞋,在密闭或不通风的环境中作业时,还要求佩戴防尘口罩;在易漏电的环境下作业者要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在有毒、粉尘环境中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毒口罩。
生产部门、质安部门督促职工按规定领用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并对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销售、使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发现达不到防护要求的停止使用,督促更新,对在应配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环境中作业而没有配戴的行为,要作好记录,必要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并按《安全奖罚规定》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