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排水管道系统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安全渡过汛期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保其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优劣,涉及到排水管道铺设前(如排水管材问题、测量放线等)、铺设中(如沟槽开挖、管道基础施工、管道铺设、检查井施工等)和铺设后(管道严密性检验、沟槽土回填等)的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
1 排水管道铺设前施工质量问题和防护措施
1.1 排水工程管材
在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会出现管材质量差,管材所用混凝土标号低,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疏松。抗压抗渗性能差,容易被压破或产生渗水。管径尺寸偏差大等现象。防护措施:
1)所有排水管道均要选用正规厂家产品,要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
2)对于出厂时间过长、质量降低的管材应经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管道外观要表面平整无破损,管节内外应无裂纹、脱皮,无松散露骨、蜂窝麻面、空鼓、保护层脱落、接口掉角等缺陷。
4)硬物轻敲管壁其响声清脆悦耳,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管道不得使用。
1.2 排水工程施工前测量放线
在测量的时候出现差错会导致管道位置产生偏移,立面上产生积甚至倒坡现象。防护措施: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换桩复测与保护,不得擅自变更管道走向。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深和设计要求及规定放样。
2)施工时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依照设计图纸确定的桩号、走向、水准测量复测一遍,看其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现状排水管道的管底高程,避免出错。
3)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接连通,连接并转角应大于135°。
2 排水管道铺设中施工质量问题和防护措施
2.1 沟槽开挖
在沟槽开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边坡塌方、槽底泡水、槽底超挖、沟槽断面不符合要求等一些质量问题。其防护措施为:
1)合理确定开挖断面。合理确定沟槽开挖断面,有利于简化施工程序,为管道施工创造方便条件,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任务。选择沟槽断面通常要根据:土的种类、地下水水位,施工排水方法及施工环境等,并按照设计的基础、管道断面尺寸、长度和埋设深度等进行,以减少开挖土方量。沟槽若与原地下管线相交叉或在地上建筑物、电杆、测量标志等附近挖槽时,应采用相应加固措施。
2)防止边坡塌方。沟槽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沟槽挖出的土,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弃土应随挖随运出现场。支撑挖槽是防止沟槽土壁坍塌的一种临时性挡土结构,由木材或钢材做成。沟槽支撑与否应根据土质、地下水情况、槽深、槽宽、开挖方法、排水方法、地面荷载等因素决定。当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挖深较深时,沟槽开挖应采用支撑挖槽。在施工期间,应经常检查边坡或支撑的稳定性,槽壁不能有裂缝,有隐患处除采取加固措施外并应说明,施工中注意观察。尤其在流砂地段或雨后,更应检查。如发现槽壁有塌方预兆,应加设支撑,而不应倒拆支撑。沟槽内工作全部完成后,才可将支撑拆除。拆撑与沟槽回填同时进行,边填边拆。拆撑时必须注意安全,继续排除地下水,避免材料损耗。
3)做好沟槽排水,防止槽底泡水。施工排水包括地下水和地面雨水的排除。沟槽主要是降低地下水,以保证沟槽的开挖及下管。雨水的排除主要是利用地面坡度设置沟渠,将地面雨水疏导它处,防止流入沟槽或基坑内,一旦流入应及时排除。沟槽排水通常采用水窝子降水法,降水深度超过6米时,可用大口井法,确保使地下水降低至沟槽槽底地基基面以下不小于0.5米,且槽底始终处于疏干状态,地基不被扰动。雨季施工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采取防泡槽措施,一旦发生泡槽,应将受泡土城清除,用砂石料换填。为保证边坡稳定,边坡应放缓一些或加设支撑,并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工作。雨季施工应适当缩小排水的井距,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排水井,增加排水机械。当槽壁、坑壁土质较差、作业期较长、地下水涌量大、作业面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需要保护时,应在开挖前对槽壁进行处理。一般处理的方式有: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灌浆加固处理;灌注桩护壁。
4)防止沟槽槽底超挖。为防止槽底超挖,开槽时用水平仪对槽底高程进行控制,不同管底标高的管道同槽施工时,其槽底高差必须保持上层管道基础下土体的稳定,在槽底设计高程以上预留20cm图层人工清理,以免机械对槽底的扰动。如遇超挖或土质较软时,可用填碎石分层夯实打到要求的密实度。挖槽过程中若发现坟穴、枯井、土质不均匀等特殊问题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并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2.2 基础
管道施工中槽底基础质量问题:管道施工中采取平口管材:槽内有积水、淤泥的情况下就浇筑混凝土,造成局部积水,导致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出现管道断裂、接口开裂现象。基础混凝土厚度不能保证,混凝土跑模、有蜂窝空洞现象。
施工中应该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管道基础形式一般有弧形土基础、砂垫层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当槽底土质较差时,应进行换土处理,以提高槽底基础承载力。严格控制砼基础厚度和高程,在浇筑混凝土基础前,支搭模板时,要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顶弹线高程,当确定无误时,方可浇筑砼。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按图纸设计要求和标号施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要振捣密实。
2.3 管道铺设
管道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一般有:在检查井中管伸进井壁的距离过长或过短,管道局部位移超标,直顺度差,管道反坡错口。管道接口抹带砂浆质量差,接口抹带空鼓、开裂、铁丝网与管缝不对中,铁丝网长度不够等。保证管道铺设质量的措施:
1)铺设管道宜由低向高进行。这样有利于管道稳定;管道内进水时可将水通过管道向下排放,当采用热灌材料接口时不致外流。
2)下管防护措施。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要采用吊车下管。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管节下入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
3)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
4)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根据规范确定两检查井间管道铺设长度,管伸进检查井内长度及两管端之间预留间距,在铺设管道时严格控制,防止管头伸进井壁过长或过短。
5)要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抹带质量,保证水泥砂浆强度及和易性,抹带前先将抹带部分的管外壁进行凿毛处理,接口缝内要干净,刷水泥浆一道。管径大于400mm时分2层抹压,管径小于400mm时可一次抹压,管径大于等于700mm的管道,抹带应在管内接口处用薄竹片支一脱垫,将管缝内的砂浆捣实,再分层施做。抹完后应覆盖草袋并洒水养护,防止抹带空鼓、开裂。
6)要控制内管缝与管内壁间的平整度。管径小于600mm的管道,在抹带的同时,配合用麻袋球或其它工具在管道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砂浆托平,管径大于600mm管应勾抹内管缝,用膨胀水泥砂浆抹平,使其饱满不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