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正文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7月09日
 
 
11—8  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除甲类物品的库房外的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m)
车库名称
和耐火等级
汽车库、修车库、厂房、库房、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汽车库、修车库
一、二级
10
12
14
三级
12
14
16
停车场
6
8
10
④ 防火分隔
表11—9    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耐火等级
单层汽车库
多层汽车库
地下或高层汽车库
一、二级
3000
2500
2000
三级
1000
 
 
注: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上表增加一倍;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修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0㎡,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修车库,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
第四节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设施的建立,可使人们当发生火灾时能从建筑内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力的灭火条件,所以,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安全疏散设施布置的原则
(一)火灾时人的心理与行为
在布置安全疏散路线时,必须充分考虑火灾时人们在异常心理状态下的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达到安全疏散的目的。
1、在发生火灾时,人们习惯于从原出入口或走过的楼梯疏散,而很少使用不熟悉的出入口或楼梯;
2、习惯于向明亮的地方疏散;
3、更容易奔向开阔的空间;
4、对烟和火具有恐惧心理,人一旦被火包围,便不知所措了;
5、因危险而陷入极度恐慌,逃向狭小角落;
6、人在极度恐慌中,往往会失去正常判断能力,容易跟随他人;
7、当遇见紧急情况时,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甚至敢从高楼上跳下去。
(二)疏散路线的布置原则
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应尽量短捷、连续、畅通而无障碍地通向最安全出口,应避免出现袋形走道。
1、线路设置
为了确保疏散路线的安全性,可将安全疏散路线完全独立的三个部分。
(1)上部住宅人群的疏散
(2)一、二层商业用房人群的疏散;
(3)地下室人群的疏散。这样,既确保了疏散路线的明晰,又有效地防止了各层面不同功能区的火灾的“串联”。
2、设计要求
(1)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疏散楼梯,便于进行双向疏散。
(2)将经常用的路线与火灾是紧急用的路线有机物结合起来,有利于尽快疏散人员,故靠近电梯间布置疏散楼梯较为有利。
(3)靠近外墙设置安全性最大的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形式。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进入高楼灭火救人。
(4)避免火灾时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于安全疏散与消防扑救,疏散楼梯不宜与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凹廊作前室。
(5)从水平疏散而言,走道是第一安全区域,它应该简捷顺畅并有事故照明、方向指示、排烟、灭火等措施。在布置疏散走道时,不要使走道平面呈“S”形或“U”形,也不要有变宽度的部位,而且在行人高度即1.8m以上不设有防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以避紧急疏散时发生堵塞和造成人员伤亡。
(6)为有利于安全疏散,应该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形字走道,其安全出口的布置应构成双向疏散。
二、疏散安全分区
人员疏散的行为路线也基本上和咽气的流动路线相同,即房间→走廊→前室→楼梯间。因此咽气的蔓延扩散将对火灾层人员的安全疏散形成很大的威胁。疏散安全分区简称安全分区,依次称为第一安全分区、第二安全分区等。走廊为第一安全分区,前室为第二安全分区,楼梯间为第三安全分区(有时也将前室和楼梯尖合称为第二安全分区)。当进入第三安全分区,即疏散楼梯间,即可认为达到了相当安全的空间。
三、疏散楼梯
每一幢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对于使用人数少或除幼儿园、托儿所、医院以外二、三层建筑符合的要求时,也可以只设一个疏散楼梯。
    (一)开敞式楼梯间
对标准不高、层数不多或公共建筑门厅的室楼梯常采用开敞形式,在建筑端部的外墙上常采用设置简易的、全部开敞的室外楼梯。该类楼梯不受烟火的威胁,后者可供人员疏散使用,也能供消防人员使用。此外,侵入楼梯处的烟气能迅速被风吹走,也不受风向的影响。因此,它的防烟效果和经济性都较好,结合我国国情应尽量采用,当造型处理得当时,还可以为建筑立面增添风采。  
(二)封闭式楼梯间                                
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医院、疗养院、病房楼、影剧院、体育馆以及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楼梯间均应为封闭式。
    1、不带封闭前室的封闭楼梯间。当建筑标准不高且层数不多时宜采用,设置防火墙、防火门与走道分开,并保证楼梯间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2、带前室的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32m的高层建筑,疏散楼梯应采用能防烟火侵袭的封闭形式。这种形式常设有排烟前室,此时前室就起增强楼梯间的排烟能力和缓冲人流的作用。封闭前室也可以用阳台廊代替。
四、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建筑火灾中能做疏散用的通道与出口,包含门,走道,楼梯。
(一)安全出口的数目
对于层数较低(三层及三层以下),建筑面积较小,使用人数较少且具有独立疏散能力的建筑符合下列要求时也可以只设一个出口:
1、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接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
2、二至三层的建筑(幼儿园、托儿所除外)符合要求时也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设有两个以上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部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 m2,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5、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6、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楼梯间均应通向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7、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
(二)安全出口的宽度
1、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疏散楼梯和走道的宽度指标。
(1)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按百人宽度指标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 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2) 疏散楼梯和走道的宽度应为净宽。
(3)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小。但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800mm。
(4)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应按规定计算。
(5)单、多层建筑底层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不供楼上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6)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2、观众厅疏散宽度指标
1)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宽度,厅内疏散走道宽度应不小于0.6m/100人,且每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8m。
2)观众厅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应超过26个),当前后排座位间的90cm时,可增至50个(设建筑内的观众厅座位则可增至44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减半。
(三)疏散距离
1、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规定增加5m。
2、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安全疏散距离可按规定增加25%。
3、房间的门至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减少5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减少2m,楼梯间的底层处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4、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表中的规定。
五、避难间
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公共建筑,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间等安全疏散设施,但很难保证楼内全部人员都疏散到地面上。因此,在超高层建筑内适当楼层设置供人员暂时躲避火灾的一块安全地区(避难层或避难间)是非常必要的。
设置要求:自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避难层的净面积应满足避难要求,并宜按5.0人/㎡计算;避难间可兼做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还应有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栓和消防卷盘等消防设备。
第五节 建筑的防烟排烟
一、烟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
(2)对疏散的危害
(3)对扑救的危害
二、排烟分区的划分
(一)排烟分区的意义
目的是把停留人员的空间内烟的浓度控制在允许的极限以下。意义是为了排除咽气或阻止烟的迅速扩散
(二)设计部位
1、防烟楼梯间以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
2、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的下列走道或房间。
(1)无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其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设固定窗扇的房间和地下室的房间。
3、建筑物的中庭。
三、防烟排烟方式
1、强力加压的机械排烟方式。
2、强制减压的机械排烟方式
3、自然排烟方式
四、防烟设计要点
1、总体布局要保证便捷流畅的交通联系,处理好主体与附属部分的关系,保证与其他各类建筑的合理防火间距,合理安排广场、空地与绿化,并提供消防车道。
2、对建筑的基本构件(墙、柱、梁、楼板等)作防火构造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耐火支持能力。
3、尽量做到建筑内部装修、陈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及降低蔓延速度。
4、合理进行防火分区,采取每层做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力争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向上层和防火单元外的扩散。
5、安全疏散路线要求简明直接,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使人员能迅速撤离危险区。
6、每层划分防烟分区,采取必要的防烟排烟措施,合理的安排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的位置,使安全疏散和消防队灭火能顺利进行。
7、采用先进可靠的报警设备和灭火设施,并选择好安装的位置。还要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以控制和指挥报警、灭火、排烟系统及特殊防火构造等部位,确保它起着灭火指挥基地的作用。
8、加强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工种的配合,处理好工程技术用房与全楼的关系,以防其起火后对大楼产生威胁。同时,各种管道及线路的设计,要尽力消除起火及蔓延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