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正文

钻井安全 及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5月18日

        4.3泥包卡钻的预防
        4.3.1采用优质钻井液和合理的排量,保持井底清洁。
        4.3.2观察泵压变化和井口钻井液返出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地面设备,若排除了地面问题后,则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具。
        4.2.3根据地层岩性,合理选择钻头类型,钻进加强划眼。
        4.2.4发现由于钻头原因造成蹩跳时,应及时上提钻具,加大泥浆泵排量,采取轻压快转活动牙轮,甩掉泥包。
        4.2.5.起钻时必须注意指重表变化,发现遇卡不得硬提,以下放为主,并应立即循环泥浆,转动钻具。
        4.4泥包卡钻的处理
        4.4.1应采取大排量循环或地面下击或注解卡剂。
        5.井塌卡钻
        5.1井塌卡钻的原因
        5.1.1起钻不及时向井内灌钻井液或钻井液密度过低,造成井内液柱压力低,不能有效支撑井壁而造成井壁坍塌。
        5.1.2处理钻井液时加水过快,或管理不善,大量清水混入钻井液中,破坏了钻井液性能,泡垮地层。
        5.1.3钻进时突然井漏,环空液面迅速下降,井壁失去平衡。
        5.1.4钻井液密度过低,失水大,地层本身破碎,或胶结不好(如疏松的砾石层、煤质泥页岩等)被钻井液浸泡过久。
        5.1.5地层倾角过大的井段浸泡后的泥页岩膨胀,剥落入井造成卡钻。
        5.2井塌的现象
        5.2.1钻进中发现转盘有蹩劲,摘掉离合器后转盘打倒车。
        5.2.2泵压突然升高或憋泵,钻井液返出量小或不返;钻屑增多,有未经切屑的上部地层掉块。
        5.2.3起钻时钻井液从钻杆里倒流;下钻时遇阻,钻具提起放不到原方入。
        5.3井塌的预防
        5.3.1各种情况下,都要尽力保持井内液面到井口。
        5.3.2保持维护钻井液性能良好、稳定,对易塌地层要保持钻井液中防塌剂的浓度,处理时要缓慢,防止性能突变。
        5.3.3如发现上部井段掉块增多,要及时提醒司钻,坚持大排量循环,切忌停泵。
        5.3.4钻进中遇严重井塌,由于漏失造成井壁失去平衡,则应边灌钻井液,同时组织人员迅速起钻。如非井漏引起的井塌,不能硬提钻具,应尽可能保持大排量循环,保持钻具转动,待泵压正常,转动蹩劲不大时再采取轻提慢转倒划眼解除,如钻头不在井底应设法下放,严禁硬提,以免将落物挤紧而卡死,增加处理难度。
        5.3.5起钻前发现钻井液从钻杆内倒流,应及时接方钻杆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待井下正常后再起钻。
        5.3.6若井下静止时间较长,下钻时应分段循环。
        5.3.7缩短建井周期,防止地层浸泡时间过长,造成井塌。
        5.3.8起钻发现上提遇阻时,应设法下放同时接方钻杆大排量循环,轻提慢转倒划眼,不得硬提。
        5.3井塌的处理
        5.3.1井塌的处理接地面下击器震击。
        5.3.2尽力试开泵,恢复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及时注解卡剂(或原油)如果不行则可采取倒扣套铣。
        6.键槽卡钻
        6.1键槽卡钻的原因:在井眼全角变化率较大的井段,由于钻铤自重产生的拉力,使得钻柱紧靠在井眼狗腿处的井壁,由于长时间与钻杆摩擦,使井壁突起部分磨成一个深槽,当上提钻柱时钻杆接头、钻头、稳定器、磨鞋等大直径钻具进入键槽便可能造成卡钻。
        6.2键槽卡钻的现象:
        6.2.1 键槽的形成是由于钻杆与井壁磨削而成,所以钻杆磨损发亮,母接头下台肩有明显磨损。
        6.2.2 下钻不遇阻,但起钻中在"狗腿"大的地方会突然遇卡,当未卡死时,不能上提,但下放畅通,转动无阻力,遇卡位置较固定,随时间的延长而位置逐渐下移。卡钻后循环时泵压正常。
        6.2.3 钻进也不蹩跳,但每次起钻到该位置就遇卡,起出钻头不泥包。
        6.2.4 卡钻现象是慢慢形成的,遇卡位置逐渐下移,一次比一次严重。
        6.3键槽卡钻预防与处理
        6.3.1 提高钻井速度,在易斜地区,应采取防斜措施,完善钻具组合,保证井身质量。
        6.3.2 在倾角、方位变化大的井段,起钻有遇卡现象时,应立即划眼并记准位置,采取措施,以免形成键槽。当键槽严重时,可采用键槽破坏器来破坏键槽。
        6.3.3 起钻到键槽前,应换1档,控制上提速度,到了键槽位置后,应采取轻提慢转倒划眼或转动方向等办法来处理,切忌硬提而提死。
        6.3.4 当键槽极为严重,采取键槽破坏器也无效而又须较长时间的钻进,则应下套管封闭。
        6.砂桥卡钻
        6.1砂桥卡钻的原因:
        6.1.1井身结构不合理。
        6.1.2排量小、钻井液粘度、切力低,,钻井液净化不好及井壁剥落等原因造成。
        6.1.3.在钻进中,钻井液携带钻屑至大肚子井段,上返速度突然降低,钻屑在大肚子井段呈涡流状旋回而带不出来,越积越多,停泵后钻屑急剧下沉而埋钻具。
        6.2砂桥卡钻的现象:
        6.2.1 钻进时正常,停泵后上提钻具遇卡,但开泵后上提钻具则无遇卡现象。
        6.2.2 砂桥卡钻一旦发生,转不动也提不出来甚至放不下去,开泵循环时泵压增高甚至蹩泵。
        6.3砂桥卡钻的预防与处理:
        6.3.1 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
        6.3.2 保持良好的钻井液性能,加强净化工作。
        6.3.3 循环钻井液时,不得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以避免造成大肚子。尽量不使用偏水眼工具,万不得已要使用,也要尽量缩短循环时间。
        6.3.4 起钻前尽可能大排量循环钻井液,保持井筒干净,循环时,注意大幅度上下活动钻具。
        6.3.5 钻进疏松的砂岩与砾石层时,应尽可能采用双泵大排量,适当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使较大的钻屑也能带出。
        6.3.6 砂桥卡钻一旦发生,不能硬提,以下放转动为主,并迅速接方钻杆开泵循环,排量由小到大。
        6.3.7能转动,应争取开泵循环先下放,然后轻提慢转划眼解除。若不能解卡时,根据井下情况,可选用下砸钻具、泡油、注解卡剂等方法处理。卡钻后若无法循环,可采取套铣、倒扣方法处理。
        7.缩径卡钻
        7.1缩径卡钻的原因
        7.1.1 地层膨胀、井径缩小;或地层渗透率大,钻井液性能不好,失水大,固相含量高,造成泥饼厚而使得井径变小,起下钻有遇阻、卡现象,硬提、猛压而造成卡钻。
        7.1.2 钻头磨损大,后期直径变小,新钻头下入小井眼内硬压造成卡钻。
        7.2缩径卡钻的现象
        7.2.1 由于井径缩小,下钻时遇阻,而上提容易。
        7.2.2 多发生在膨胀性页岩,泥岩或渗透性大的砂岩段。
        7.2.3 前一个钻头严重磨损,使用后期直径变小,钻出一段小井眼,新钻头下入小井眼内造成卡钻。
        7.3缩径卡钻的预防与处理
        7.3.1 调整好钻井液性能,降低失水量,减少无用固相含量,加强净化工作,保证井壁泥饼质量。使用优质聚合物钻井液,保证钻井液中聚合物浓度能有效防止泥饼过厚的现象。
        7.3.2 起钻遇阻时,不能猛提,遇阻吨位一般不能超过原悬重100KN,并采取接方钻杆循环,轻提慢转倒划眼。
        7.3.3 下钻遇阻,不得硬压,应接方钻杆划眼或扩眼,钻压5~10KN,直到畅通无阻,方可继续下钻。
        7.3.4 每一个钻头起出后,应认真测量直径磨损情况,每个新钻头下井前也应测量直径。计算新旧钻头直径差,当地层较硬时,直径差达2~3mm就要注意下钻遇阻,及时采取措施。
        三、其它事故
        1.钻具脱断事故
        1.1钻具脱断的原因
        1.1.1 钻具管理不善,无使用卡片对使用情况不清。
        1.1.2 下井前检查不认真,丝扣坏、台肩薄、本体弯曲,有腐蚀坑点、裂纹或有外伤的钻杆下入井内。
        1.1.3 钻杆使用中不定期倒换、错扣、检查、探伤、试泵,因而不能及时发现。
        1.1.4 钻杆台肩密封面不平,钻井液刺坏丝扣,致使滑扣。
        1.1.5 钻具猛提,猛刹、猛坐卡瓦,钻具负荷重时卡瓦承载能力不足,未及时换用双吊卡,导致卡瓦将钻杆挤扁、咬伤,强度降低。
        1.1.6 在处理事故时强提硬转,造成暗伤变形甚至提断或扭断。
        1.1.7 丝扣不干净,丝扣油质量不合格,上卸扣磨扣,跳扣,造成丝扣受损。
        1.1.8 钻进中蹩跳钻或钻压不均或在井眼大肚子处,钻柱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破坏。
        1.1.9 发生溜钻、顿钻或卡钻后长时间猛提猛放、硬转或倒扣等使钻杆产生暗伤或折断。
        1.1.10 钻杆在含H2S的环境中长期使用,使钻具发生氢脆破坏。
        1.1.11 钻杆接头,对焊质量不高;加厚部分过渡带太短;钻铤公扣未加工应力减轻槽等,易造成管体与丝扣产生裂纹。
        1.2钻具脱断的预防与处理
        1.2.1 严格按《钻具管理》规定操作使用。
        1.2.2 起下钻过程中,井口内外钳工应注意检查钻具是否有台肩刺坏,接头偏磨、弯曲、丝扣磨尖、腐蚀坑等现象,发现立即更换。
        1.2.3 钻进中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避免严重蹩跳钻,使用质量好的内涂层钻杆,钻铤公扣应加工应力减轻槽;延长钻具使用寿命。
        1.2.4 钻进中经常注意泵压变化,如发现泵压下降应首先检查地面管线与泵的工作情况,若地面设备无异常,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具丝扣与本体,此时不能用转盘卸扣。
        1.2.5 发现有泵压下降等刺钻具征兆,起钻不得用转盘卸扣。
        1.2.6发现钻具已断,应坚持三不起钻原则:泥浆性能未调整好,达不到井壁稳定不起钻;没有循环好泥浆,井眼不清洁不起钻;打捞工具不到位不起钻。
        1.2.7 钻具折断落井后打捞时可根据折断部位来分析井下鱼头形状,决定使用何种打捞工具,如已卡钻,应想法开泵循环,采取注解卡(油)等办解卡法。
        2.钻头事故
        2.1掉钻头、牙轮的原因。
        2.1 .1钻头本体丝扣或接头丝扣不合格,造成钻头丝扣脱扣或折断。
        2.1.2 钻头两巴掌之间焊接不好,导致钻进中焊缝裂开。
        2.1.3上钻头扣时猛拉、扭矩过大,或钻头盒不规范,造成钻头巴掌焊缝产生裂纹在使用中断裂。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