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正文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5月18日
防治原则如下:
    1、预防:
   (1)在进驻前认真作体格检查,剔除高原易感人群,不再进驻高原地区。
   (2)针对急性重症高原病的三大诱发因素,既上呼吸道感染、寒冷和疲劳,积极预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作好防冻保暖、防止过度劳累、避免心理恐惧的工作。
   (3)对高原反应较明显,症状较重者及早给予吸氧和减轻高原反应药物治疗。
   (4)体重增加,脉搏加快(>100次/分钟)及脉压差减小(脉压差=收缩压-舒强压)的人员应停止体力活动,积极对症处理观察。
    2、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改善低氧状态和脱水利尿、激素等药物,吸氧治疗:氧气量2~4升/分,严重者4~6升/分,以混气为宜。
   (3)绝对静卧,防止体力活动,加强口腔、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4)一般采用就地治疗,如疗效不佳、时间过长或因医疗条件不足需转送低海拔地区治疗的,作好途中的治疗和护理。
   3、急性重症高原病自我判定
    自我判定很重要,一是在无医务人员情况下可自我救护;二是可以早期诊治,不致贻误病情。
   (1)急性高原反应的自我判定:
员工可通过头疼、胃肠症状、疲乏无力、头晕目眩、睡眠障碍等5个方面的身体反应情况来判断是否有高原反应及反应程度。
 
 
 
 
 
 
1  急性高原反应自我判定因素打分表

 

头痛
分值
胃肠
症状
分值
疲乏无力
分值
头晕目眩
分值
睡眠障碍
分值
0分
食欲
良好
0分
0分
0分
正常
0分
轻微
1分
恶心
1分
轻微
1分
轻微
1分
睡眠不深
1分
中度
2分
呕吐
2分
中度
2分
中度
2分
难以入睡
2分
严重
3分
严重
呕吐
3分
严重
3分
严重
3分
通宵难眠
3分
 
    根据以上打分可作出自我判定(具备任何1项):0分,完全正常;1分,轻度反应;2分,中度反应;3分,严重反应,必须卧床休息。
   (2)高原肺水肿自我判定
员工可通过自觉不适、呼吸困难、咳嗽、胸部紧压或壅塞感、呼吸次数等5个方面的身体反应情况来判断是否有高原反应及反应程度。
 
 
 
 
2  高原肺水肿自我判定因素打分表

 

自觉不适
分值
呼吸
困难
分值
咳嗽
分值
胸部紧压
分值
呼吸次数
/分钟
分值
0分
0分
0分
0分
20以下
0分
轻微
1分
轻微
1分
轻微
1分
轻微
1分
20—30
1分
中度
2分
中度
2分
中度
2分
中度
2分
30—40
2分
严重
3分
严重
3分
严重
3分
严重
3分
40以上
3分
 
    根据以上打分可作出自我判定(具备任何1项):0分,完全正常;1分,提示早期肺水肿可能(3项或以上,每项1分);2分,已有肺水肿出现(2项或以上,每项2分);3分,典型肺水肿表现(2项或以上,每项3分)。
十、高原作业的防护
    人到高原经过机体各种功能调节,高原反应症状好转、消失、达到新的内环境的平衡,适应或习服了高原恶劣环境和气候条件,即可留驻高原生活、劳作。留驻后机体将可能会由早期的生理功能调节向器官组织功能病理性转变,一般在6月以后出现。有报导在高原留驻3个月就出现高原性心脏改变者,因此留驻高原作业者的防护仍不可忽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合理安排施工和作息时间
    由于高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特殊,人体在3000米以上低氧地区,基础代谢水平高于平原,加之因寒冷为维持体温致能量消耗、生理负荷增大,劳动能力下降。劳动时间、施工工期建议如下:
    1、高原低氧海拔越高空气含量越低,机体缺氧程度在不同海拔地区差异较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量不一样,体力恢复时间也就不同。一般日作业时间2000米以上地区7小时,日纯劳动时间70%;3000米以上地区6小时,纯作业时间50%;4000~4500米地区4~5小时,纯作业时间50%;4500米以上地区日作业时间不超过4小时,纯作业时间40%为宜。
    2、在高原施工作业时,应采用持续操作与短休息交替的办法,负荷重的体力劳动要增加休息次数,以免由于超负荷劳动发生不测。
    3、除日常工作,严格限制大运动量活动,除特殊需要不延长日作业时间,以节省体力,减轻体力消耗,保证施工效率。
    4、作业时,体力负荷以自身体重1/4为宜,最大负重不应超过自身体重的1/3,持重的方式以肩、背、腰为宜,注意左右两侧负荷均衡平稳。
    (二)定期身体检查和轮岗休假
    1、高原医学专家指出3000米以上地区具有医学意义,高原特发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高,一些组织器官的功能器质性损害大约在进驻半年左右就会出现。防治高原对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已成为高原作业防护重要内容。而定期检查身体,是预防的首要措施,通过检查观察器官功能的变化,制定防治措施和方法,确定留驻高原作业与否。一般在高原作业半年以上,6~12个月应检查一次身体,检查重点为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彩超、肺功能、胸部透视或拍片等),血液细胞成份及细胞数,血红白旦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等,必要时进行其功能的检查。
    2、轮岗是在高原从事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轮换到平原地区或较低海拔地区作业。每年在高原从事体力劳动期限控制在8个月之内,最长不超过1年就应轮换加以休整。
    3、鉴于我公司在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及莎车、泽普、叶城县等处都有项目的有利条件,可采用转岗调养的方法,即在海拔3500米以上项目区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岗到抵海拔项目区工作一段时间,便于身体自行修养恢复。
   (三)心理卫生与文化娱乐
进驻高原三周以后大部份人高原反应消失,步入高原适应的轨迹,但仍有部分人会再出现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失误、行动迟缓,同时因工作紧张、疲劳和生活单调的刺激而产生忧郁寂寞、孤独苦闷、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担心高原对自身健康损害,易患高原病等心理性格异常的表现,要正确处理,加强心理疏导防护。
1、与他们多交流,了解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的过程,正确应用静息呼吸,调节身心,陶冶情操,多与周围的人接触,多交朋友沟通交流,排除心中郁闷和不快,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对待工作和生活。
 2、积极参与工区、工地组织的文艺活动,定时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节目,多了解外界的信息,使心情开阔,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念和决心。
    3、虽然在这段时间生理上已习惯了高原环境,但低氧状态不能改变,文化娱乐生活要采取多种形式,但不宜开展过大消耗体力的体育活动,比较适宜的文娱活动有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听音乐、唱歌,体育活动有气功、下棋、打扑克等。
十一、高原病(或称赫蒙氏病):
    高原病多见于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生活、居住半年以上者。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感觉异常、嗜睡、易疲劳、运动耐量降低,偶尔咯血和呼吸短促,常有口唇和粘膜面呈暗红色、出现紫绀,
甚至黑色。耳廓和面部皮肤亦暗黑,眼结合膜暗红色充血,甲床出血是本病特征。即有高原红胞增多症的表现,又有高原心脏病和高原高血压的表现,同时可伴有肺动脉高压以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因此,被命名为混合型高原病。
    1、常见混合型高原病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高原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与高原心脏病,高原细胞增多症与高原心脏病、高原高血压三种混合型。
临床发病分为三种类型:
    (1)从平原移居高原,一直未能适应高原环境者。
    (2)从平原到高原,并已适应高原环境、但由于本身存在某些疾病(如肥胖、脊柱侧弯、肺气肿等)能导致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者。
    (3)世居高原的高原人,已充分适应高原者。
    2、预防
    进驻高原作业,经3个月时间高原低氧性反应如头痛、眩晕、心慌、气短、恶心、腹泻和精神不振等无明显好转,即返回平原或较低海拔地区。避免患有心肺疾病、脊柱畸形,影响胸廓活动神经肌肉疾病和过于肥胖者进驻高原从事作业。
    3、治疗原则:
    (1)一经确诊宜转平原地区或低海拔地区治疗,一般两个月后紫绀、疲乏和脑症状很快改善,可基本恢复正常。
    (2)血液稀释疗法,如静脉点生理盐水或放血疗法有利于改善血粘稠度,提高血流速度。
    (1)甲孕酮(安宫黄体酮)对红细胞增多可能有效。
十二、高原理化性损伤防治
    (一)冻伤:冻伤在高原高寒地区较常见,损伤的程度与所处的寒冷强度、风速、湿度和受冻时间,局部血液循环及全身抵抗力有关。预防办法是预先了解掌握气候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准备,特别要注意肢体远端保护,如手、足、耳、面等部位。
    治疗:首先应迅速脱离环境,一般老年、年幼、体弱者采用缓慢复温法,即将冻伤者置于暖房间、腋窝、股窝处放热水袋逐渐升温,青壮年和有严重外伤合并症,身体条件许可者可采用快速升温法,即将冻伤者放置25℃水温的浴盆中,慢慢增加热度,使水温达30~40℃左右,体温恢复十分钟,停止水浴升温,卧床保暖休息。冻伤局部避免硬物擦磋,用雪擦法,易造成冻伤组织破损,引起感染应禁止使用。
    (二)日光性皮炎:因高原紫外线强度高,可致身体暴露部位皮肤损伤,面部、颈部、手和前臂等发生急慢性过敏性皮肤炎症,损伤部位出现灼痛、发红、浮肿,可见粟粒样红色皮疹,严重者可出现水泡和渗出,数日后将脱屑而愈,反复发生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甚至水泡破溃,处理不当易合并感染。
预防:主要是尽量防止日光直接照晒皮肤,裸露部位皮肤涂防晒霜或凡士林保护。
治疗:轻度休息1~2日可自愈,重度局部用氧化锌软膏、皮炎平、皮康王等或硼酸湿敷、止痛,服用维生素A、C等,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反应重者酌情服用糖皮质激素。
    (三)皮肤皲裂:皮肤皲裂常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较重,好发于手、足、面部,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皮纹出现表浅裂纹、皮肤弹性及光泽减低、疼痛不明显,不影响工作。中度:裂纹缝可深至其皮层,呈龟裂状,皮肤粗厚、轻微疼痛、出血不明显。重度:出现深长的皮肤裂口,可达皮下,疼痛剧烈、出血明显,易引起感染,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
    预防:野外作业尤其冬春季要戴手套,注意洗脸、洗手、洗足后擦干涂防护脂油。涉水前浸泡部位涂脂油,作业后立即擦干,防止风吹。
治疗:
    1、用30℃左右温水浸泡皲裂部位,每次半小时,1~2次/日,泡后用防裂油膏涂患处。
    2、局部使用貂油防冻治裂膏,醋酸去炎松软膏等。
    3、用3%维生素甲酸软膏治过度角化,10~20%白芨软膏止痛、止血、促进裂口愈合。
4、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湿疹、鱼鳞病等。
 
 
 
 
                              江苏省江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