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④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⑤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
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⑥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⑦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a.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b.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坍塌事故急救措施
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抢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队伍,迅速组建、调集抢险及救护队伍。
②发现事故预兆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作业场所。应急救援组应根据情况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抢险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险。同时要密切监测事故周围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情况调整和实施新的抢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③分析事故坍塌的影响范围,迅速组织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组织人员建立警戒区域,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影响范围。
④当发生坍塌事故后,最早发现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可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向项目部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⑤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掩埋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挖掘。
⑥在救护过程中要防止二次坍塌伤人,扩大伤害范围,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⑦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出来的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⑧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立即向社会求救。
(5)触电事故急救措施
①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②隔离电源方法:
a.断开电源开头;
b.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c.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路。
③抢救方法:
a.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使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
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掰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吹气)。
深吸气后,紧贴嘴巴或鼻孔吹气,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
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然呼吸。
b.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
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
救护人员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
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其胸部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c.如果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挤压法要同时交替进行。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身体僵冷或尸斑,经医生作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4监测监控
4.1基坑周边监测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4.2监测点布置:
围护墙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沿基坑周边按20m~30m间距设置监测点;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按在每栋建筑物四个角点设置监测点支护结构监测布置详见附图。
4.3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项目: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为及时掌握基坑支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法要求进行变形监测设计,应对下列项目进行监测:
(1)坑顶位移,周围建筑、管线、道路的沉降、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围护墙顶部竖向位移、地表裂缝等。
(2)施工单位每天开工前及收工后应巡视基坑周边的环境(如地表裂缝等)。
(3)基坑开挖前应先对周边已有的建筑物进行普查留底。
4.4监测频率及工期:
4.4.1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数。
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频率1次/2d,底板浇筑后监测频率1次/2d,阴雨天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加密观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6)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
4.4.2数据整理和报告提交
监测数据整理包括初始值、变化量、变化速率成果表格及变化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监测报告除包括以上图表内容外还应扼要的文字说明、结果分析,必要时提出相关建议。监测报告及提交到相关单位,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信息反馈。
4.4.3监测项目报警值
根据相关规范,①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剖面段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允许值为0.8% H(H为基坑深度)mm,预警值为允许值的80%。。②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剖面段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允许值为:25mm,预警值为允许值的80%。
4.4.4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不得影响相邻构筑物、各类管线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允许值。
六、劳动力计划
6.1项目管理人员
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专职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安全管理小组组成管理班子。为保障本工程顺利进行,我公司决定选派强有力的管理班子承担该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管理人员组织机构如下: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置如下表:
岗 位姓名职称职 责
项目经理XXX高级工程师全面领导施工,抓好现场管理,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直接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XXX助理工程师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技术责任人,组织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实施,疑难技术问题攻关。
施工员XXX工程师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开发,调度各工序的衔接,负责轴线放样定位。
施工员XXX助理工程师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开发,调度各工序的衔接,负责轴线放样定位。
质检员XXX助理工程师负责对工序、设备安装质量的检查、监督、指导,负责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
安全员XXX工程师设备的安全使用,完善安全设施,实施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按时呈报有关安全资料报表。
安全员XXX助理工程师设备的安全使用,完善安全设施,实施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按时呈报有关安全资料报表。
材料员XXX工程师负责材料购置及辅助设备的采购,保证采购计划的及时、完整、准确、有效实施。
6.2特种作业人员
劳力组织布置由公司工程部配合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依据施工进度要求的劳动力计划报表,选拔组织熟练程度高、能信任分项工程质量要求的技术工人,及时办理劳力进场和退场,并作好施工现场新工人的进场三级教育。劳动力可按照施工情况分批进场,并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作业人员安排见下表:
序号工种工人数量备注
1土方组15人负责机械挖土、运土。
2喷面组4人负责护坡喷面作业。
3支护桩组8人负责搅拌桩水泥浆制作,搅拌、压浆。
4泥水组4人负责清土、排水沟、截水沟施工,抽水等勤杂工。
5外架组2人基坑周围防护栏杆、上下通道施工。
6电工、电焊工各2人施工用电、焊接
7降水组2人负责降水井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