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措施
1、施工前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程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进行施工调查、核对现场地质资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如隧道洞身通过山谷区、凹地,易形成堆积松散区、破碎区,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易形成断层带,而且在有水出露地段更容易产生坍塌,项目总工程师必须组织专业工程师进行施工调查,并编写调查报告。
2)设计文件审核时,要认真熟悉隧道设计的地质勘探资料,并随时与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相对照,比较洞口的位置、复核洞口仰坡的稳定性,进行技术条件、设计原则、施工条件的分析。研究、讨论、确定隧道进洞的方案、加固方法及隧道通过软弱围岩的技术措施。
3)详细审核不良地质地段(断层、软弱破碎围岩、岩溶等)的设计方案,研究制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方案。
4)通过进行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比选,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如遇隧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加强支护及其他必要的技术处理手段。
5)审核应有参加审核人员签字的书面的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或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时,要尽快向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业主书面报告,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新的施工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2、根据隧道施工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隧道预防坍塌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可能产生坍塌的里程、部位,制定详细的预防、控制方法,经项目总工审核,公司总工批准后,由项目经理组织实施。
3、编制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由实施监控量测的具体负责人编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项目经理组织实施。
4、做好各种设备、仪器的检验、标定,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仪器的准确性。工地试验室要做好各项材料的进场检验及试验。
5、建立地质超前预报制度,成立超前地质预报小组,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由项目总工组织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小组制定预报方案,以调整预加固措施。对地质情况复杂,项目部将委托专业地质预报机构探测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以保证预报的准确性。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开挖面地质情况异常,要及时汇报,以便项目经理部采取相应措施。
6、隧道进、出口的洞口段,地质条件一般较差,埋深浅、围岩风化严重、较破碎,施工难度较大,预防坍塌的主要措施有:
1)开工前必须复核洞口的位置、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
2)隧道洞口段开挖时宜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减少对边、仰坡围岩的扰动。
3)洞口段的开挖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导洞法进行。当导洞进洞10~20米后,可由里向外进行扩大,及时修筑洞口段衬砌和洞门。
4)洞口深路堑的施工,要尽快完成挡墙、护坡、截水沟、排水沟,当出洞路堑为上坡时,洞外路堑水不能流入掌子面,应将洞外排水沟做成与线路坡度相反,将水排出,减少水流冲刷,避免造成洞口的坍塌。
5)尽早修建明洞和明洞门,以保证洞口导洞施工的安全。
7、洞身开挖
1)开挖前制定爆破设计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炮眼的布置、数量、深度和角度,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
2)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时,掌子面的周边眼布置应设专人负责,控制钻眼的外插角、孔距、孔深及每次起爆的用药量。周边眼应使用同段位雷管同时起爆,并与内圈炮眼的雷管跳段采用,爆破后要求炮眼残留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加强地质预报工作。如遇掌子面地质情况突然变化时,由技术部门根据预报探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4)软弱围岩的开挖,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方法等,减少一次开挖量,尽快形成支护。施工中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
5)开挖施工中严禁违章指挥、盲目冒进,重开挖、轻支护,重进度、轻质量的思想是安全施工的大敌。
6)每次爆破完成后,技术部门应对爆破的轮廓进行测量,认真分析爆破后的效果及对围岩的扰动,不断地改进爆破参数,使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最小。
8、锚喷支护
1)开挖后,及时进行锚喷支护,快速对围岩进行封闭,避免围岩暴露时间过长而加重围岩的风化及变形。
2)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锚杆。洞身开挖后,若发现局部有软弱夹层、节理裂隙发育的部位,报请现场监理许可后,采取增加锚杆数量、加大锚杆长度的做法进行局部补强。
3)软弱围岩地段当量测围岩变形超过标准时,采取临时增加钢支撑的方法进行支护,抑制软弱围岩过度的变形。
4)施工中钢支撑与围岩的间隙必须用喷射砼充填密实,并将钢支撑全部包裹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保证喷混凝土层与钢支撑形成整体。
5)锚喷支护完成后,质检工程师应认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喷层的厚度、锚杆的数量。
6)掌握好二次衬砌的时间,及早施作二次衬砌,保证隧道的安全。
9、溶洞、断层、松散破碎地层的隧道防坍塌措施
由于地质勘查的局限性,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具有相对性,因此,隧道施工中要加强地质的超前预报工作,加强掌子面的地质观测分析,宜采用TSP、地质雷达等先进的探测技设备,准确地获得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
2)配备足够机具和材料,做好应急措施。
3)不良地质隧道要“先治水、短掘进、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稳步前进”为原则。应尽快使衬砌结构封闭,改善围岩受力状态,确保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
4)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管棚等措施对围岩先进行加固,再进行开挖。
5)加强监控量测,利用量测来指导施工,控制围岩的变形,防止坍塌的产生。10、施工中的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对围岩及支护系统的动态监控,判定围岩的稳定及支护的可靠性,作为施工决策的依据。
1)成立专门量测小组,编制量测实施计划、测点布置图,根据实测的数据画出围岩支护的位移-时间曲线图。
2)量测分为A 类量测和B 类量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量测的项目。
3)隧道拱顶下沉、地表下沉以及隧道收敛变形等量测,要在每次开挖后的12h内完成,量测数据应进行回归分析,以决定施工状态。量测频率要求如下:
位移速度(mm/d) 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3d
0.2~0.5 1次/3d
<0.2 1次/7d
二、组织措施
1、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预防坍方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副经理为副组长,相关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建立管理任务分工表,职责明确。
2、适时召开会议:预防坍方小组适时召开会议,分析目前施工中或不良地质地段可能产生坍方的可能性、研究解决的问题办法及采取的措施。
3、动态管理: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对项目目标的进行动态控制。通过比较、分析、预测、纠正、检查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管理、控制,并不断循环,进行动态管理。
4、勤检查:一要对掌子面地质情况加强核对、对开挖成型部分认真检查;二是观察初期支护开裂、变形程度。要特别注意围岩变形无明显减缓、喷射混凝土层产生较大的剪力破坏时,应停止开挖,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5、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工班长或当班负责人应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危险标识或派人看守,并马上向上级报告。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撤离危险地段。
6、派专人对爆破后的工作面进行找顶,将浮石、危石清理干净,避免围岩及喷射砼剥落,产生坍塌。
7、钢拱架安装要牢固,基础应垫平,纵向联接牢固。如发现扭曲、压曲现象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应让其他人员撤至安全地带,防止坍方造成伤亡事故。
8、二次衬砌距离开挖面不能太长,初期支护稳定后要抓紧进行二次衬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三、隧道内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1、爆破作业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工作均应按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执行。
2、爆破器材的领取必须专人负责,其品种、规格及数量由工地负责人视实际需要填写领用单。不得提前班次领取爆破器材,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准擅自销毁或挪作它用。爆破结束后,必须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退库。
3、从炸药库向工作地点运送爆破器材时,应将爆破器材直接送到爆破地点,不得携带爆破器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禁止乱丢、乱放。雷管、炸药必须分别存放在专用的防爆箱内。
4、人工搬运爆破器材时,一人一次运送的起爆器材不得超过10kg;可背运原包装炸药一箱(袋)或挑运原包装炸药二箱(袋)。
5、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
6、严禁摩擦、撞击、抛掷爆破器材,作业现场严禁烟火。钻孔前必须确认掌子面无瞎炮后方可施钻,否则,必须经过处理。严禁在残眼中和已装药的炮孔附近进行钻孔作业。
7、钻孔与装药不得平行作业。
8、用于当次爆破的雷管必须是同厂同批号产品,导爆管网路中不得有死结,不能对折,要防止管壁破损、管径拉细和异物入管。用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导爆管应均匀分布在雷管四周,用胶布等捆扎牢固。
9、孔内装入起爆药包后,严禁强力捣压起爆药包,禁止强行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装药时必须使用竹、木质炮棍。
10、爆破前,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带,同时切断电源并作好安全警戒。
11、遇到下列情况时,严禁装药爆破:
1)瓦斯含量超标;
2)开挖面围岩破碎尚未支护;
3)出现流沙、流泥未经处理;
4)有大量溶洞水及高压水涌出,尚未治理;
5)照明不足、没有警戒好的。
13、严禁采用火花起爆。
14、爆破后必须通风排烟,15min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有无瞎炮;
2)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
3)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围岩;
4)支撑有无损坏与变形。
15、相向贯通的开挖面之间的距离只剩下15m时,只允许从一个开挖面掘进贯通,另一端应撤走工作人员和机具设备,在安全距离处设置警告标志。
16、采用电雷管起爆时,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
四、隧道通风防尘防毒措施
1、坑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小于20%,瓦斯、二氧化碳按体积比均不大于0.5%。
2、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每立方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
3、洞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最高浓度:一氧化碳为30mg/m3,特殊情况下在浓度为100 mg/m3情况下工作不超过30分钟。
4、开挖面复工时,必须进行通风并进行有害气体浓度检测,确认符合安全标准后方可进入。
5、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水炮泥进行水封爆破等综合防尘措施。
6、放炮前后应进行喷雾与洒水。
7、出碴前应用水淋透渣堆、喷湿岩壁。
8、采取湿喷混凝土喷射以利于减少粉尘浓度。
五、隧道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用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供电线路始端、末端必须作重复接地。当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应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2、施工用电应进行施工用电设计,并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
3、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一箱(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应与设备相匹配。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4、配电室及其设备
1)配电室应设在靠近电源、无尘、无蒸汽、无腐蚀及无震动的地方,并采取防止雨雪和动物侵入的措施。
2)配电室内应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
3)室内配电盘和控制台两端应与重复接地及保护接零作电气连接。
4)配电盘应装设短路及过负荷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
5)配电盘上的各配电线路应编号,并标明用途。
6)配电室应设专人值班,停送电应由专人负责。
5、架空线路
1)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电杆上,不得挂在树木、脚手架上。
2)导线面积的选用应根据负荷的大小、允许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确定。
3)架空线路与施工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2.5米。
6、电缆线路敷设
1)电缆线应采取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敷设。
2)电缆类型应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计算确定。
3)电缆线路与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7、配电箱及开关箱
1)固定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3m,移动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应大于0.6m。
2)配电箱及开关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严禁设在有瓦斯、烟气、蒸汽及其他介质中。
3)配电箱及开关箱内应分设工作接零和保护接零端子汇流排。
4)配电箱应采取防晒、防尘措施,并配锁。
8、施工照明的安全电压
1)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应使用12V安全电压。
2)开挖工作面及其他易发生电击危险场所应使用36V安全电压。
9、生活照明用电,不得擅自拉线、装插座。不得私自使用电炉及其他功率较大的电器。
10、漏电保护器必须符合标准并定期检查。
中铁七局武汉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08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