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风险、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以及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等。
1.1经济风险
(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都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建设单位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等;
(5)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1.2合同签订和履行风险
(1)发包人资信因素;工程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工程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
本工程建设单位信誉良好,工程资金来源为国家投资,不存在此项风险;
(2)分包方面: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3)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由于建设单位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1.3技术与环境风险
(1)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为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
(2)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施工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给正常施工带来困难;
(3)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或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经济损失;
(4)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5)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工程建设单位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未能及时答复等。
2、风险防范措施
2.1防范方法
施工风险防范主要采取:控制风险、转移风险两种方式。
(1)控制风险: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加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2)转移风险:主要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进行工程保险和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保险等。
2.2工程资金风险防范
在现有条件下,工程资金风险只能部分转移给材料供应商和分承包商,风险发生后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办理债权转让。
2.3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1)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2)材料供应合同必须注明质量要求,必要时如钢筋应附加技术合同,防止出现较大的质量差异。
(3)材料款尽量做到在材料进场验收合格后方可部分支付,其余待材料性能得到充分检验后再付。
2.4技术与环境风险
(1)环境气候风险不能够完全防范,只能做到尽最大可能预防。直到及时了解气象信息,做好防止暴雨、洪水等环境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将风险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
(2)加强技术管理,及早发现设计图纸中的问题,给设计和建设单位解决问题留出充足时间,避免因为等设计变更文件影响工期;
(3)制定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各专业间的问题及时解决,减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工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