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正文

电缆防火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07日



  4评估电缆防火阻燃的方法
  关于电缆防火阻燃的评估,至今还无法单纯以理论计算来描述其定量关系,一般采取基本相似于实际使用条件的试验方式来判别电缆的难燃性和耐火性。
  几个国家先后制定了一些标准试验方法,可归纳为以下4种。
  (1)材料的氧指数法
  此法的原理是将一定数量尺寸的试料放入特制的容器中,由充满氮气开始,逐步输入氧气,在不同的氧气含量下,用规定方式点火,刚刚能使容器内试料发生平稳燃烧时的氧气含量就称为材料的氧指数。
  用此方法测定的氧指数越高,意味着材料难燃性越好。日本规定难燃性等级为一级氧指数大于30,二级为27~30,三级为24~27,四级为21~24,五级为21及以下,由氧指数判别难燃性能已在中国广泛采用。
  (2)单根电缆不延燃性标准试验法
  此法是将一段被试单根电缆悬置于专用燃烧器内,使作用于电缆处的火焰温度达到一定值(超过引燃温度),持续数分钟后撤除火源,再观察被试电缆是否自熄。
  此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79年修订的标准试验方法IEC332—1,中国参照该方法也制定了国标GB—2651.16—82不延燃试验方法。
  (3)成束电缆的耐燃性标准试验法
  该方法与单根电缆不延燃标准试验法基本原理相同,而且基本上能反映工程实际特征。
  中国电缆厂已建成仿照IEC382—2新标准和IEEC—383、ICS—366标准的整套试验装置。浙江省电力局在1980年组织了模拟电缆隧道、电缆竖井与电缆夹层的试验,并得到比较可靠的试验数据。
  (4)电缆贯穿孔洞阻燃性考核标准试验法
  美、前苏联、日各国对电缆贯穿孔洞所用封堵材料的阻燃性,都制定了标准试验方法,中国浙江省电力局也曾作过类似试验,其特点为,在特制的加热炉中,按标准温度曲线规定的“时间—温度”变化速度加温作用于被试电缆一端的炉壁贯穿电缆的封堵处理方式,经1~3h的加温后,观察炉外电缆段是否不燃或完好,以判别封堵材料的耐燃特性。

  5电缆防火的主要措施
  实现电缆难燃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电缆构成材料中的可燃物质尽量减少;
  (2)创造隔绝氧气、减少传导、遮断热幅射的条件;
  (3)使电缆燃烧时形成厚的强固碳化层,以隔断可燃质与氧气的接触;
  (4)增加燃烧过程中的冷制作用。
  根据以上几种基本途径,目前,电缆防火所采用的措施如下:
  (1)耐火电缆和阻燃电缆
  耐火电缆就是在火燃烧条件下仍能在规定时间(约4h)内保持通电的电缆。以满足万一发生火灾时通道的照明、应急广播、防火报警装置、自动消防设施及其它应急设备的正常使用,使人员及时疏散。在火灾发生期间,它还具备发烟量小,烟气毒性低等特点。该型电缆价格较贵,一般应用在高层建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等对防火安全条件要求较高的场合,是应急电源、消防泵、电梯、通讯信号系统的必备电缆。该型电缆在上海电缆厂等厂家相继问世,并已批量生产,不过目前这些电缆厂生产耐火电缆电压等级仅在1kV及以下。
  阻燃电缆主要特点就是不着火(或着火后延燃仅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所以这类电缆适用于有高阻燃要求、防燃、防爆的场合。现在研制出了阻燃氯磺化聚乙烯橡皮护套电缆(电压等级为6kV)、阻燃交联聚乙烯和船用阻燃电缆,以及无卤低烟型系列电缆,这些电缆已被许多工程采用。
  目前中国生产的耐火及阻燃电缆的规格材料,结构绝缘性能及试验方法,均符合国际和IEC3328标准。在生产实践中广泛采用阻燃电缆,电缆火灾事故明显减少,保证了电厂及电网安全运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防火涂料
  近年来,中国研制出了多种防火涂料,经国家鉴定合格的产品在实践中使用及证明效果良好。其中丙烯酸涂料适用于不良环境;改性氨基涂料适用于潮湿环境。该涂料在电缆上的用量可参见表1。
  
  另外,膨胀型过氯乙烯防火涂料,于1988年由公安部组织的新产品鉴定。该涂料的特点是遇火膨胀生成均匀致密的峰窝状隔热层,有良好的隔热、耐水、耐油性。该涂料刷喷均可,但施工过程中必须隔绝火源,每隔8h涂刷一次,达到每平方米400~500g即可,但这种刷涂型防火涂料,在电缆密度大,长度长、空间小等场合使用不方便,且耗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影响施工工期。
  (3)防火包带
  国内生产的电缆防火包带,按试验证明具有不低于日本同类产品的阻燃特性。以1mm厚防火包带,采取往复各一次的绕包方式缠绕在电缆上,水平布置达到了7层,经模型试验,显示出了有效的阻燃性能。这种材料用于局部防火要求高的地方效果特别好。能达到以较低费用而达到较好的防火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可达到良好的防火要求。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