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点火源统计分析表
点火源名称 | 焊接 | 明火 | 电气火花 | 发动机泵 | 静电、雷电 | 自燃 | 其他 |
事故数 | 85 | 40 | 31 | 29 | 22 | 7 | 8 |
百分比% | 38.29 | 18.02 | 13.96 | 13.06 | 9.91 | 3.15 | 3.6 |
3.2.2 从表6可以看出,焊接、明火(主要指吸烟、火柴等)和电气火花是油库着火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点火根源。控制了这些火源,就能有效地抑制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油库安全管理的成效。
4 油库防火防爆综合措施
4.1 安全工作
4.1.1 开展
,进行安全训练,强化参与意识,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4.1.2 认真作好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安全检查必须贯彻领导与群众、自查与互查、检查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防止图形势,走过场。检查前要分析危险因素,检查中有针对性地查找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4.1.4 油库的安全设施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其性能,使用条件及操作要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蛮干或超技术要求使用,应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防止因年久失修造成事故,使安全设备设施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4.2 防止静电
4.2.1 控制油品流速 油品产生的静电量与油品在管道中的流速成正比。可见控制流速,是减少产生静电的有效途径。一般对直径150 mm管子,汽油、煤油、轻柴油的流速为3 m/s~4 m/s以下,重柴油、重油的流速为7 m/s~9 m/s,压力限制在0.5 MPa以下为好。当成品油或可燃性液体中夹有水或空气时,装油速度限制在1 m/s以下。
4.2.2 导走或中和产生电荷 油库安全规定:油罐区和作业区内的管与管,管与罐,泵与管、管上的金属附件,以及其他相关的工艺设备、设施和它们附近可能发生感应带电的金属物都应接地。设备接地或跨接一方面可以把加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导走,以避免静电积累过多而引发着火。在干燥的季节里加注油料时,应在作业现场洒水,造成人为的潮湿环境,以利于静电从大气中消散。
4.2.3 设置静电消除器 自放式静电消电器是近年来国内外消除静电新措施,其结构在长约1 m的钢管内,衬有50 mm的聚乙烯塑料管,管周围插有尖针,分为五环,每环3~4枚。针的一端固定在钢管上,随同钢管接地,消除静电。
4.3 降低浓度
4.3.1 当可燃性混合汽的浓度低于着火下限或上限时,都不会造成混合汽着火爆炸。因此,可以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通风装置及时排出可燃性混合汽体,使其浓度不处于着火爆炸范围,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着火或爆炸。
4.3.2 在油料加注现场,气温较高时要设法降温。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取正压通风的办法来防止可燃性混合汽体的形成,可以采用通惰性气体的办法。
4.3.3 添加抗静电剂。由于油品的电导率一般小于50cu,因此油品带电后,其电荷很难靠接地来泄漏。抗静电剂是一种能增加油品电导率的化合物。在油品中加入微量的抗静电剂,就能大大增加油品电导率,提高电荷的泄漏速度,使油品中积聚电荷减少,电位降低。石油工业使用的抗静电剂有英国ASA—3抗静电剂以及国产水杨抗静电剂。
5.1 库区管理
5.1. 储油区和作业区都是防火区。在防火区内不准携带火种,打火机,不准吸烟。汽车进入库区必须戴防火罩。
5.1. 防止金属撞击发生火星,不准穿铁钉鞋进入库区,不准骡马和铁轮车进入库区,使用金属工具和搬运油桶时,应注意防止撞击,以免发生火灾。
5.1. 对油料作业区,必须严格管理。对油料加注作业的操作人员的服装,有严格的限定,凡能摩擦产生静电的物料都不能使用,并禁止在现场更换衣服,避免人体产生静电。
总之,油库防火防爆,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是摆在油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抓起,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