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温场所火灾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需要有许多高温场所,这些高温场所如果管理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火灾与爆炸。这是因为这些高温场所本身就是一个自然源、点火源和爆炸源。具体分析起来,以下几类情况需引起注意:
1.高温场所易导致自然类火灾、爆炸事故
这是因为高温操作设备泄漏易引起自燃。一些高温操作的设计,其内容物温度远远高于物料的自燃点,当物料一旦泄漏到设备外或外部空气进入设备内,均会立即发生自燃。例如,乙烯生产中,当裂解时的温度大于800℃,裂解产物大都呈气体状态,操作温度远远高于物料的自燃点,一旦泄漏,会立即自燃。特别是一些化学物品,如硝化棉、赛璐珞,最高气温超过30℃时,若保存不当就会自燃。
2.高温表面易成为点火源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加热装置、高温物料的输送管线、高压蒸汽管线及高温反应塔(器)等设备表面温度均较高,若可燃物与这些高温表面接触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引起火灾。例如,造纸机上的圆筒烘缸,采用蒸汽加热,温度为110~130℃,若在蒸汽管道等受热表面沉落的纸毛、纸屑等可燃物长时间受热,能使其着火并扩大成灾。高温场所易发生水蒸气爆炸。当水与高温物体接触,会发生快速热传递,造成火瞬间相变,呈现出爆炸的现象。
3.反应器内部压力升高易爆炸
由于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使反应器内进行的放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移出,反应热量便会在反应体系内蓄积,温度随之逐渐上升。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反应热生成速度进一步加快,引起反应器内部压力急剧升高,最终导致反应失控类爆炸。
4.局部火灾损坏邻近设备的气液平衡
火场上,特别是设备密集设置的装置区和油罐区,由于局部发生了火灾,邻近设备或储罐等会受到火灾高温火焰的烘烤,一方面使设备的强度降低(金属材料在300℃以上的高温下,强度明显降低,500℃时即可下降50%);另一方面容器内液体随温度上升,体积急剧膨胀,蒸气压快速上升。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容器器壁与气相接触部位出现裂纹,蒸气喷出,导致容器内气液平衡破坏,液体呈现过热状态,过热状态的液体为了恢复平衡,必然会发生急剧相变,导致破坏平衡的爆炸事故。
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发生率逐年上升是我国火灾形势的一大特点。
1985年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5214起,占当年火灾总数的14.9%。1990年,我国共发生火灾32589起,死亡2083人,受伤1898人,直接经济损失额为5.22亿元。其中电气火灾7738起,占火灾总数的23.7%。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次数的比率逐年上升。1995年我国共发生火灾37915起,死亡2232人,受伤3770人,直接经济损失额为11亿元。其中电气火灾10598起,占火灾总数的28.0%,直接经济损失额4.80亿元,占火灾总损失额的43.6%。可见,的10年来,我国电气火灾次数的比率上升了13个百分点。
另据1996年及1997年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上一年全国10大火灾案例,其中电气火灾已占70%~80%。有迹象表明,在“九五”期间,我国的电气火灾将会继续攀升,这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信息。如果按照“八五”期间的上升率,每年递增1.3%,那么到2000年将会由28.0%上升到34.5%。也就是说到2000年,我国每3起火灾中,至少就有1起是电气火灾。电气火灾已成为不容等闲视之的问题。
建筑物结构火灾
建筑物是人类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建筑结构防火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大量的建筑结构火灾研究资料,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建筑防火。建筑防火包括建筑总体布局、建筑内部防火隔断、防火装修、消防扑救、安全疏散路线、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自动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第二就是建筑结构抗火性能。建筑结构抗火性能主要包括结构材料的抗火性能,结构在火灾高温下的强度、刚度、变形、承载能力,建筑结构耐火时间以及结构抗火构造等内容。第三就是一旦发生火灾;救灾组织系统与灾后结构修复及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一旦发生火灾,首先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火灾中的烟雾是致人死地的罪魁祸首。火灾的研究表明,真正死于火灾的绝大多数人并非直接因高温烘烤或火烧致死,而是由于大火时产生的烟雾丧命的,烟雾在每次火灾中造成死亡的比例为80%~85%。火灾发生后到底含有哪些有害成分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迪隆报告说:不同的“天然”物质如木材、羊毛以及人工生产的塑料和橡胶等在燃烧时主要是微粒碳,像阴燃的木材其含碳量可达64%~85%,而高分子材料随着焰燃温度的升高,烟雾的含碳量明显增大。现代建筑普遍使用高档装饰材料,尤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一旦遇火灾,很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在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如果首先想到防止烟雾中毒,其次是防微粒碳和缺氧,很多人都可以保存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