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正文

性能化防火分析中的安全疏散时间判据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17日

 1 性能化防火分析方法简介

  性能化防火分析方法要求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火灾发展特性来决定其防火需要,使火灾安全目标、火灾损失目标和设计目标良好结合,有助于实现火灾防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尤其适用于那些超出现有规范要求的建筑[1]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瑞典、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性能化防火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些相对成熟的方法已经投入实际使用[2~4] 。发展和完善该体系的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火灾科学和火灾安全工程学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

  性能化防火分析一般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确定分析对象的现场状况;

  设定防火安全目的和目标;

  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具体分析影响防火安全目标的因素;

  火灾防治有效性与经济性的评价;

  给出分析报告。

  其中确定分析对象的防火安全目的和目标要求是进行性能化防火分析的出发点。总的说来基本的防火安全目的可分为与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目的和与其它安全相关的目的,前者考虑的是在火灾中的各类人员的安全,包括居住者、工作人员、顾客、消防人员等,通常这是大部分建筑物防火安全的主要目标。要达到该目标,应当根据烟气的流动特点和人员的行为特点,做好疏散通道、避难区的设计,选用合适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疏散诱导系统,保证所有人员能在有效安全时间内撤离起火建筑。其它安全目的包括保护财产安全、保证系统运行的连续性、保护环境等。围绕着这些基本目的,还需要细化出许多具体的目标。本文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判据进行讨论,在时间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判据,并通过典型案例对其作进一步阐明。

  2 常用的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判据

  如图1 所示,火灾发展与人员疏散可认为同时沿着一条时间线不可逆进行。火灾过程大体分为起火、火灾增大、充分发展、火势减弱、熄灭等阶段,从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主要关心前两个阶段。人员疏散一般要经历察觉到火灾、行动准备、疏散行动、疏散到安全场所等阶段。在此过程中,探测到室内发生火灾并给出报警的时刻和火灾状态对人构成危险的时刻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是所有人员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5] 。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