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严把设计源头关
加强建筑设计单位资质管理,建立设计单位防火设计内部审核组织及制度、设计人员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定期业务培训及考核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谁设计,谁负责”的终身负责制,使自查自审不流于形式,切实保障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得以可靠落实。并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严格按照《高规》的要求,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合理规划总体布局。根据周围环境及当地消防部门的装备情况,合理规划消防道路、建筑物防火间距、扑救面、易燃易爆设备用房等,以满足消防车扑救的需要,有效防止火势蔓延。
⑵合理安排平面布局和安全疏散系统。利用防火墙、防火门及防火卷帘、楼板等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充分发挥其防火、阻烟作用,把火灾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对建筑内部的各类竖向管井、竖向连通各层的中庭、玻璃幕墙与楼板缝隙处、穿越防火分区的空调通风管道实行相应的防火阻隔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火灾燃烧面积。
针对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合理设置疏散楼梯、电梯、走道、避难层或避难间、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以及完善鲜明的疏散诱导系统,优化安全疏散距离,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安全迅速脱险。
⑶确保建筑物耐火能力。提高高层建筑各构件的耐火等级,如做好钢结构的防火处理、限制使用玻璃幕墙等,保证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为人员疏散赢得时间,减少火灾损失;严格控制可燃易燃装修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可燃物数量,提高安全指数。
⑷完善内部消防设施。合理设置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早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气、泡沫)灭火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有效设定消防供水水量、水压等,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等级[4]。
⑸充分发挥消防控制中心的作用。设置功能全面、与楼内消防设施连锁控制的监视中心和防灾指挥中心,随时掌握楼内的消防动态,及时发现火情、火警,采取应急措施,指挥楼内人员疏散,并与消防部门联动。
注重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和对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建设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等人员的消防培训,提高消防素质和技术水平;健全和落实高层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施工作业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各项防火规章制度,加大安全防护的投入,随工程进展及时跟进消防设施;加大执法力度,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包括对高层建筑变形缝及伸缩缝材料、竖向孔洞防火封堵、消防电梯挡水设施、特殊工程人员违章操作、无证上岗或临时动用明火作业等违章行为的检查,实行严管重罚。
4.2.4 重视防火材料的开发和使用
加快阻燃施工防护材料、保温材料、家具和装修材料的开发研制和其在公共建筑、居住空间的推广应用,完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防火安全。
4.2.5 强化后期管理
加强对使用中的高层建筑的用火、用电、用气、通道、杂物堆放、消防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建立业主、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管理责任制,认真做好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保养和定期检测;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小区居民的消防宣传培训和演习训练,提高逃生疏散技能和心理素质;建立专职、义务消防组织,制定自防自救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引导、组织楼内人员疏散、撤退。
4.2.6 完善政策法规建设
进一步规范对高层建筑的建设、维修、改造等一系列的消防安全审批,规范招投标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明确违法转分包行为的认定标准,加强工程交易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切实推广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切断层层转包的利益链,建立”工程建设不良行为和黑名单”制度及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诚信体系。加大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实行责任倒查和逐级追查。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于监管部门的监督、问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
修订相关消防法规,以法律手段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制定学校、社区、物业管理部门消防宣传、培训和演练的责任机制,明确旧房防火改造措施,降低避难层设置标准,禁用可燃材料等,从法律层面加以严格约束以弥补技术之不足。消除在建建筑防火薄弱环节,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工地火灾多发现象,形成法律、行政、经济制约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手段。
4.3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4.3.1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防救援能力
提高政府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针对城建特点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加强举高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大功率水罐消防车、A类泡沫消防车、高压水枪、云梯、消防专用直升机等外部灭火、救援装备以及能耐较长时间的防火衣帽和氧气等进火场装备的配置,全面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能力;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消防装备和人员:在化工企业多的地方,多配置灭油灭火的装备,在高层云集的区域,提高站点的设置密集度,多安排举高车、云梯等,做到实用、
有效;给高层建筑配备消防滑梯、自垂救生索、安全绳等救生器材;做好消防栓的保养、检查和维修,确保
消防水压、水质。消防部队官兵应熟悉辖区内高层建筑的分布、高度、楼内平面布局、使用性质、火灾荷
载和使用人数以及疏散通道的数量、位置、宽度、状况和辅助疏散设施等情况,在不断学习、总结高层建
筑消防救援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各级消防预案并加强演练,提高实战水平。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组
织培训一批消防志愿者,以弥补消防能力分布的不均衡。
4.3.2 重新思考高层建筑的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向空中发展,似乎已经成为趋势,我国目前现有高层建筑16.2万多栋,其中超过100 m的超高层建筑1 500余栋,最高的广州电视塔甚至超过了600 m。
高层建筑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变了城市的风景线,成为城市繁荣和文明的标志,也为开发商们带来丰厚的利润。然而,高层建筑的增多,也给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消防救援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世界上消防举高车最大高度为101 m,远不及楼宇之高,且进口举高车代价高昂,同时由于自身过重、过长、过高,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常常无法拐弯、无法停车,甚至不能进入小区,使用并不尽如人意。当一些家和地区鉴于高层建筑的发展与消防能力有限的矛盾,开始有意在城市规划中控制楼房高度和楼群密度时,当中国的高层建筑建设热潮正为从世界各地涌入的建筑师们提供稳定的工作和高额的收入时,我们应该冷静地重新思考高层建筑的发展和规划,毕竟城市安全才能真正使生活更美好。
5 结束语
高层建筑防火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单位、个人、部门、政府四方合
力,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推广,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火灾防控、火场逃生自救能力,加强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维护消防设施,消除火灾隐患,切实提高灭火抢险救援能力,共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