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正文

火灾扑救中的危险及预防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24日

   六、防止轰燃危险
  若向正在剧烈燃烧的室内物体射水,水会很快被蒸发为蒸汽,体积急剧膨胀,从而造成浓烟、高温气体喷出,导致灭火人员灼伤。为此,灭火人员应先从侧面射水,慢慢再向正面移动。
  燃烧的室内有2个开口时,如果从排气口射水,吸气口会发生高温气体倒流,灼伤灭火人员,因此,在扑救中应两面联系,并采取躲避措施后再开始射水。
  开启着火房间门窗时,灭火人员要立在门窗两侧,先行喷入雾状水,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避免轰燃喷出的高温火焰伤人。
  扑救飞机火灾时,由于喷气式飞机从发动机排出强大的高温气流,易使灭火人员受伤,因此,应注意与飞机尾部保持4.5m以上的距离。向受热的高温墙体、天棚或受热的防火卷帘等直接射水时,应注意热水反溅,以免发生烫伤。
  七、防止爆炸危险
  向铁、铝、铅等金属熔化炉中直接射水灭火时,射入的水会受热汽化,急剧膨胀。同时,熔化的金属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而引起爆炸,因此,不能直接射水扑救。
  仓库火灾要在了解贮存物品性质后,方可进行扑救,必要时可使用带架水枪、水炮灭火。遇储有电石等遇水会发生爆炸的物品时,必须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
  在扑救室内可燃气体泄漏火灾时,一定要打开下风、侧风的窗口,如站在开口部的前面打开时,一定要在钢筋混凝土屏障后面弯腰用长柄消防钩等开启,以防止爆炸飞溅碎块伤人。队员在接近储有气体的建筑物时,为了防止与爆炸而产生的膨胀气体接触而造成烧伤,应穿戴好防火服。
  存放淀粉、面粉、硫磺粉等物品的室内着火,为防止粉尘爆炸发生,灭火时应采用喷雾水。
  液化石油气罐发生火灾时,由于高温会造成可燃液体沸腾膨胀,发生蒸汽爆炸,扑救时应注意掩蔽保护自己。
  八、浓烟中的危险
  进入火场浓烟内,一定要佩戴呼吸防护器具,脱卸时应在室外安全场所进行。同时,应2~3人结成一组,并用安全绳牵引,防止走散。
  在火场内部行动时,如果呼吸器面罩碰到障碍物发生移动时,应迅速用手把面具按在脸上,用另一只手系好带子。不可因为烟的浓度稀薄而取下面罩,因为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与烟的浓度无关,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危害最大、也是最常见的无形杀手。
  医院的药房、药库或制剂室发生火灾时,能产生大量烟雾,还会析出许多有毒气体,扑救时要用雾状水流驱散烟雾或用门窗、排烟机排烟,同时防止烟雾卷入病房、手术室、急诊室。
  进入室内一定要携带照明灯具,如果可能的话,采用两种照明方法更好。如果没有灯具或灯具失去作用,应弯腰并利用墙壁、探路棒等摸索前进。
  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时,为了减轻高温烟气对灭火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威胁,应采取排烟降温措施,如打开门窗,用雾状水驱散、冷却或用机械方法排烟。
  在灭火过程中,如果呼吸器出现报警,预示着气体已用完,此时灭火人员不应恋战,必须尽快向安全区域撤离。
  九、防止中毒危险
  黄磷在空气中会激烈燃烧,而且有剧毒,直接与皮肤接触还会导致严重烫伤,灭火人员应注意使其不与身体接触,灭火时一定要佩戴防毒呼吸器具。
  扑救氰化氢、氰化钠等剧毒物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必须穿戴防毒呼吸器具、防护服和防护手套,以防接触或吸入这些剧毒物品及蒸气。
  在扑救高分子材料装饰装修房间的火灾时,灭火人员应佩戴氧(空)气呼吸器,防止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导致中毒、窒息。
  处理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火灾及泄漏时,前沿灭火人员一定要佩戴防毒呼吸器具,站在上风口,远距离处理,必要时还应使其充分燃烧,分解有毒物质。
  在扑救二硫化碳和沥青生产车间火灾时,因二硫化碳和沥青起火后会析出大量有毒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氧(空)气呼吸器。
  进入电镀、喷漆、热处理、清洗和包装车间灭火时,应佩戴氧(空)气呼吸器,以防中毒。
  旅客列车车体燃烧时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灭火人员一定要注意防毒,同时要利用有利地形、地物掩护,屏蔽炽烈的火焰和热气流。
  十、注意破拆危险
  灭火人员为了打开灭火通路,需要进行必要的破拆时,必须考虑既有利于行动安全,又能不使火势乘隙蔓延。为此,不仅要对实施破拆的人员采取射水等必要的保护措施,严防火焰从破拆部位突然冒出伤人,还要考虑如何防止破拆后室内燃烧加剧,导致火灾蔓延。
  破拆玻璃窗或幕墙时,为防止危险发生,不得站在正面,应在侧面使用水枪直流射水和消防钩等破拆。特别是大块玻璃,应从上方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应除去残留在窗框上的玻璃碎片,以防划伤。
  使用消防锤、斧、钩等进行破拆时,应注意不要让抡起的工具碰撞其他灭火人员。在破拆门、窗、防火卷帘时,室内火焰会因外部新鲜空气的流入而瞬间喷出、突然扩大,因此,应先确定射水的有利部位后再实施破拆,破拆时还可借助墙壁的屏蔽等进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