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正文

校园内火灾事故发生的成因和预防的措施以及火场逃生原则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3月13日

      (二)"顾全大局,救助结合"
       自救与互救相结合。当被困人员较多,特别是有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在场时,要主动积极帮助他们首先逃离危险区,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自救与消除险情相结合。火场是千变万化的,如不扑灭火灾,不及时消除险情,就会造成人员伤亡,给国家财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能力和条件可能时,要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千方百计、奋不顾身地消除险情,延缓灾害发生的时间。
      (三)当逃生的途径被火灾封死后,要注意保护自己,等待救援人员开辟通道,逃离火灾危险区。
      有两种方式可根据当时情况采用:
      1、自救
      2、互救
      自救
      (1)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撤离时关闭房间里的门窗,这样可以控制火势发展,延长逃生的时间。逃离时所经过的通道已经有了烟雾时,要用毛巾(最好是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子,低身匍匐前进。烟是造成人窒息的重要原因,国外研究机构曾对393起建筑火灾中死亡的1464人做过统计分析,其中,由于吸入烟雾缺氧窒息死亡的有1062人,占死亡总数的70%左右。因此,在逃离火场时,一定要避开浓烟的威肋。
      (2)利用现有救生器才逃生。
      一般大型商场或高级宾馆大多安装有救生袋、缓降器等自救器材,在处于火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它们进行逃生。
      (3)利用建筑物本身及附近的自然条件逃生。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口、楼顶、落水管、避雷线以及晾衣竹杆逃生。当然,这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的。逃生时,除了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根据个人自身的能力,在本身能力没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冒然行事。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条件逃生。
      衣裤是逃生时最方便利用的物品。火场上如果楼梯已开始着火燃烧,但尚未烧断,在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以将衣裳裤用水浸湿,披在身上,从楼上迅速冲下。
      互救
      互救是指在火灾事故中表现舍己救人,以帮助他人为行为目的。如一家发生火灾时,周围的邻居跑来帮助灭火,在火场上协助救人等,当一人(家)有难时,旁人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1)自发性互救
      自发性互救是指在火灾现场,在无组织无领导的情况下,群众所采取的一种自觉自愿的救助行为。如当火灾发生时高喊"着火了!"或敲门向左邻右舍报警。当周围的邻舍听到着火的消息后,年轻力壮和有行为能力的人都会纷纷跑来救火和帮助年老体弱、妇女和儿童逃离火场。
      (2)有组织的互救
      有组织的互救是指在火灾初期,消防人员尚未到达火场之前,由起火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织起来的互救行为。表现为火灾发生时利用喊话、广播通知、引导被火围困人员逃离险境。当疏散通道被烟火封锁时,协助架设梯子、抛绳子、递竹杆等帮助被困人员逃生。有时候还能在楼下拉起救生网、放置软体物质,救助从楼上往下跳的人员。在配置有一般消防器材的建筑物火灾中,还会出现群众利用建筑物内的水带、水枪为被围人员开避通道,帮助迅速逃离火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