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预防措施
2.1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严格按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工艺流程操作前做好工作危害分析,控制操作风险。
2.2 做好防静电处理 油气储运的设备均应做好防静电接地。接地点应牢固,螺纹连接部位的电阻值过大时应充分利用跨接,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管线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
2.3 做好防火设计及安全装置 第一,设备泄漏等往往起源于设计阶段,因此抓好防火设计十分重要。首先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过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耐压、耐高温或耐腐蚀的材质,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其次是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装置布局,单元设备布置,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有关规范,做好严格的防火审核工作,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同时对设备、电气的防爆要求严格把关,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第二,防火安全装置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①阻火设备。它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阀等,其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设备、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②防爆泄压设备。包括安全阀、爆破片(防爆片)、防空管等,安装于压力容器、管道等生产设备上,具有降压防暴的作用。③火星熄灭器。安装于产生火星的设备和装置,防止火星飞出引燃可燃物,如机动车辆使用的火星熄灭器。④自动探测器。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温度、烟雾等,当超过一定值(浓度)时自动报警,并与各种联锁装置联动。
2.4 落实动火作业措施
2.4.1 拆卸 在可能的条件下,拆卸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移至安全的地方去动火,动火作业完成后再装回原处。 2.4.2 隔离 将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相关的运行系统做有效地隔离,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或拆掉一节管子等,阻隔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质进入动火作业点。
2.4.3 清理现场 动火要清理现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动火前应把动火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转移至安全地方,现场应打扫干净。 2.4.4 清洗置换 ①清水置换。适用于水溶性或易被水洗涤的介质。②蒸汽置换。蒸汽置换应用范围较广,一般清水难以洗涤的物料及介质可以用蒸汽清洗,例如遇冷凝固、结块或油状类的物料。③空气置换。用空气置换设备内可燃气体。④惰性气体置换。根据需要,有条件的也可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
2.4.5 检查确认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一定要检查确认,这一关很重要。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具“用火作业许可证”,落实好监护责任人。
2.4.6 安全测爆 要在动火前和动火期间对动火区域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分析,避免动火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4.7 规范作业 焊接时,焊工必须按规定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时,不能上下层同时动火,不能将氧气、乙炔气瓶放在动火点下方;氧气、乙炔瓶之间应有5m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应保持10m以上的距离,并且不能放在正在生产的设备、管道、输电线的垂直下方。
2.4.8 熄火清场 动火结束后,应关掉电源、气源,搬离动火设备,熄灭余火,检查清理现场。凡火花可能涉及到的地方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以防万一。动火时间过长,中途休息、间断、离开时也要进行现场检查清理,不要疏忽和麻痹大意。
2.5 强化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的从业人员要相对稳定,加强职工的纪律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2.5.1 全员安全培训 经常进行消防 ,强化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2.5.2 岗位安全培训 针对各种岗位职工,培训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之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2.5.3 处置事故培训 要针对工艺装置危险区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之,油气储运作业环境复杂,易燃易爆源多,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细致的防范措施,才能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