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抢险救援特点
(一)地点的特殊性。危化品运输车辆是一个动态的物体,事故地点往往在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上较多,常常会带来交通堵塞中断,高速公路封闭,大量车辆被堵,同时事故发生后,政府、公安、交通、消防、环保、卫生、化工等部门的参与,多种原因更易造成事故现场更加复杂性。无论是在转移危化品,还是进行处置,给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抢险救援。
(二)灾害的复杂性。受危化品特殊物性影响,危化品运输交通灾害事故现场,在日光、水、油渍等介质的作用下,往往伴随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和二次灾害,给处置工作带来被动。“3.29”液氯槽罐车泄漏事故抢险中,在实施堵漏时,冲落在高速护坡下的车头突然发生火灾,不得不中断堵漏工作,调整力量进行灭火。此外,有些危化品蒸汽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危险性大,其对现场火源管理要求相当高,稍有不慎就能引发爆炸事故。
(三)处置的艰巨性。从我市发生危化品运输灾害情况看,因运输化学危险品的槽罐车相撞、翻车等交通事故引发危化品泄漏的情况较多,现场情况复杂。消防部门在参与抢险工作中,由于受抢险救援器材、水源道路情况、事故发生地、车辆装运货物和乘坐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对有的事故处置办法不多,手段单一,实施困难。在“3.29”液氯槽罐车泄漏事故抢险中,没有吊车等抢险工具的参与,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延误很长时间。此外,危化品事故现场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对参战的消防官兵和抢险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三、当前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抢险救援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消防部队参与了多起危化品运输交通灾害事故抢险工作,成功的处置了“3.29”特大液氯泄漏事故、“6.24”丙烯腈泄漏事故、“4.7”氨气槽车侧翻事故和“7.18”丙烯酸甲酯泄漏事故,积累了一些处置类似事故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消防部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与抢险救援任务不相适应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抢险救援社会整体机制还不健全。抢险救援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系统内各环节的协调运转、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目前我市针对灾害事故多发的情况,已经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职责不清,通信联络不畅,资源不能共享,组织指挥不统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抢险器材装备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一支抢险救援队伍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对于公安消防部队,其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的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因而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的好坏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全市共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改进和加强器材装备建设,但是与处置危化品运输交通灾害事故的需要相比,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装备配备不成体系,功能单一,使用上不配套等问题,一旦发生较大的灾害事故,器材装备明显跟不上,不得不请求兄弟市县的帮助,有可能造成战机贻误和不应有的损失。
三是抢险救援专业人才短缺。危化品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专业性很强,非专业人员参与处置,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从目前我市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行动的人员组成来看,特别是消防队员受现役制影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首先消防队员入伍前文化程度不高,对危化品的再学习困难大。其次专业岗位培训少。对危化品的类型鉴别、物料特性、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掌握不全面、不彻底。第三人才流失。通过部队实战锻炼,积累了具有一定处置经验的人才,干不了多长时间,就退出现役,造成人才流失。第四缺少专业复合性人才。在抢险救援所必须的医疗救护、化工、等专业人员不多,尤其是指挥员中缺少既懂得消防专业又具备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材,制约着抢险救援能力的提高。
四、关于切实提高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抢险救援能力的思考
危化品抢险救援工作与一般抢险救援相比较,在事故地点、灾害特性和处置方法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工作,仅仅依靠消防部队人力、物力、财力状况,远远满足不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需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经过社会各部门、各专业力量的通力协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消防部队才能更好的完成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抢险救援任务。
一是进一步的完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预案,提高社会整体减灾抗灾能力。针对辖区内危化品运输交通灾害事故多发的特点,目前,市县两级政府都制定了政府统一领导、公安、交通、卫生、消防、武警等单位以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应急抢险救援预案,成功组织和领导处置了多起危化品泄漏事故,为减少灾害损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应急抢险救援预案作用,形成“大救援”工作格局,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应当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抢险救援组织指挥规定,确定灾害的种类及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部门,确保参战单位在抢险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形成参战合力,提高整体作战能力,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各自为战,战机贻误。
(二)进一步构建联动机制。立足现有体制,成立由政府统一领导,以消防部队为主,各部门及专业救援力量参加的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在给予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平时联合拉动,资源共享,战时共同出动、分工协作。
(三)推行实战联合演练。每年由政府统一组织一至二次由各部门各专业抢险救援力量参加的大型抢险救援演练,一方面通过实践不断检验预案制定的科学性,逐步完善预案。另一方面按照预案要求,检验各部门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抢险救援准备情况,促进抢险救援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要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提高特勤队伍抢险救援战斗力。消防特勤队伍作为抢险救援工作的主要力量,其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抢险救援任务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大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力度,实现“三化”。
(一)装备精细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必需特勤装备,不但不能成功处置,还会造成消防部队新的伤亡。立足我市经济实力,结合我市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抢险救援特点,应集中财力、物力,选择高速及公路沿线的二至三个消防站,集中配备一批高精尖的特种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以高科技的支撑保证赢得抢险救援的主动权。
(二)人员专业化。仅有先进的装备,而缺少具有专业知识人员是不够的。在抢险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上,一是外引。要依靠当前合同制消防员政府,提高这部分人的福利待遇,把一些有一定危化品知识的青年引入部队,充实到一线战斗。二是内培。加强对消防现役人员的选拔培养,建立人才库,保证抢险救援队伍的高度稳定。三是考核。无论是抢险救援队员还是指挥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从体能、技能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危化品抢险救援的尖刀队伍。
(三)训练系统化。为满足消防特勤队伍人员专业化的需要,应加强基础训练设施建设。除了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等师资力量,对消防特勤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理论培训外。还要建设一批耐烟、耐高温、防毒抢险等模拟训练设施和计算机仿真训练设施,对抢险救援人员进行以组织指挥、战术运用、器材操作、人员配合为中心的专业素质训练及心理素质训练,解决因资金、器材、师资等原因而无法开展特勤专业技术培训问题,全面提高抢险救援人员战斗力。
此外,被列入2007年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省区域性灭火救援淮安应急中心,预计将在2009年正式投入执勤,中心建设突出以特勤人员和特勤装备建设为重点,以重大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为主要战斗任务。中心建成后,将对提高我市及至周边城市处置危化品运输交通灾害事故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要加强抢险救援现场组织协调,行成统一的战斗集体。事故发生后,往往现场比较混乱,有可能造成预案和演练的情况与实际危化品运输交通灾害抢险救援现场情况差异较大。在我市成功处置的几起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中,往往受作战时间长、参战部门人员多和复杂灾情的影响,在统一指挥方面出现杂乱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抢险救援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是成功处置的基础,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
(一)迅速成立总指挥部。灾害发生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为总指挥,公安、消防、驻军、化工、卫生、环保、宣传等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专家成员参与的抢险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部应制定应急抢险救援的程序和方法,明确统一指挥要求,且现场一切行动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之下,各部门密切协作,才能实现处置工作忙而不乱,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
(二)强调信息扎口。信息工作不是重点,但影响重点;不是全局,但牵动全局。信息扎口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客观的公开灾情,公布处置工作进度;要对上报的信息进行统一,特别是事故损失、原因等情况要防止出现不一致,给下一步工作带来被动。
(三)严守纪律。所有参战对员,要有铁的纪律,坚决服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不对灾害事故进行盲目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