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化工安全>>正文

空分设备运行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22日

  2)氧化亚氮。氧化亚氮不属于易燃易爆组分,仅有氧化亚氮的存在不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但它沸点高、挥发度低、溶解度小,属于堵塞组分,一旦在主冷中由于某种原因氧化亚氮以固体状态析出后,极易形成“干蒸发”或“死端沸腾”而造成碳氢化合物的聚集,在达到爆炸浓度后,一旦有引爆源存在即会产生爆炸。常用吸附剂(氧化铝、分子筛和硅胶)对氧化亚氮仅能部分吸附。

  3)液态臭氧液态臭氧(03)是一种深蓝色的液体,属于化学特性比较强的物质,在通常条件下,该液体气化、分解,使氧的分压急剧增大,增大了液氧中可燃物质混合物的爆炸敏感性,在爆发率为100%时,引爆所需能量一般下降30%~45%。在生产过程中,液氧通过空分塔阀门时,长时间受到摩擦和气流冲击,在产生的静电作用的条件下,能够使少部分液氧变成液态臭氧(03)。

  4)固体粉尘固体粉尘对空分设备安全生产的危害性极大。轻者堵塞换热器通道,降低传热效率,堵塞精馏塔塔板,降低产品纯度和产量;重则堵塞乇冷板式氧通道,加速液氧中烃类杂质的浓缩和其他有害杂质在液氧中的积聚;它是一种静电放电引爆源,会引发主冷爆炸。固体粉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空气过滤器未将大气中的粉尘过滤干净,使其随空气进入空分塔;空分设备加热系统干燥器的铝胶粉末随空气进入空分塔;硅胶吸附器产生的粉末随液空和液氧进入上塔和主冷;空分塔内铝合金管道或容器因腐蚀和老化产生的氧化铝粉末进入主冷空分设备;在制造、安装和检修时不小心,很可能使灰尘、金属粉末或珠光砂进入容器或管道,最终进入主冷。

  1.2.2物理性爆炸危险因素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件一,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4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低压0.1 Mpa≤P<1.6 MPa,中压1.6 Mpa≤P<10MPa,高压10 Mpa≤P<100 MPa,超高压p>100 MPa。空分设备中,很多装置的最高工作压力都会处在高压段,如果这些装置的压力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压力表失灵,均存在着裂纹、破碎、爆炸的危险。另外,输气压力管道也会存在类似的危险。

  2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加强空分设备的管理

  (1)定期清洗。运转2年或更长时间时,应对精馏塔及液氧循环系统进行清洗脱脂,主冷单元应浸泡8 h,清洗后用足够压力的空气彻底吹除,而后充分加温干燥。

  (2)防止静电积聚及雷击。液氧的单位电阻较大,易于产生静电,在不接地情况下可产生数千伏的静电电压,同时雷击对空分设备也有很大的威胁,所以要定期对空分装置进行接地检查。

  (3)防止油的进入。若油被带入空分装置,会污染吸附剂,

  影响对乙炔的吸附,所以应取消易使空气带油的罗茨风机,加强膨胀机的检修和维护。

  (4)加强电石渣的管理。电石渣中剩余乙炔对空气污染很大,特别是下雨天更为严重,应严格管理,最好远远埋于地下。

  (5)加强操作、维护、管理。对于清除有害杂质的环节要认真;监测用的仪器、仪表要定期校验;超周期运行要慎重,要及时停车加热吹除;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杜绝违章作业,严格执行“四不放过”。

  2.2加强设备前端的净化

  (1)加强原料空气质量控制。氧气生产区应常年在上风向,距乙炔发生站300m以上,远离有害气体源,加强原料空气质量控制,一旦污染严重,要采取相应措施。

  (2)清除有害物质,防止碳氢化合物等积聚。充分发挥液

  空液氧吸附器清除有害杂质的作用,严格按期倒换吸附器和控制加热再生温度,提高吸附效率;从主冷中排放1%的产品液氧,清除碳氢化合物;定期对空分进行大加温,以除去积聚在热交换器和精馏塔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及碳氧化合物杂质;液氧泵长期投入运行,采用分子筛吸附的,氧化亚氮吸附效果不好,可在分子筛吸附器内加一层5A分子筛。

  2.3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报警系统

  采用高、精、尖检测仪表,实现空分气源及设备内有害杂质的在线和离线监测,监测对象包括:乙炔、甲烷、总碳、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有害物质。空分设备安装相应报警系统,若环境恶化时,能够起动预警系统和有效措施,把有害物质控制在标准之内。对润滑油的油脂质量及含量进行监测,保证有足够黏度和稳定性,确保空压机出口空气不带油。

  3结论

  空分设备危险因素众多,“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防范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工作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不能放过任何隐患,要遵循生产客观规律,持续改进。首先要求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好液氧中町燃物碳氧化合物含量,确保各项指标在所要求的控制范围内;其次是加强对引爆源的控制和增加监测措施,同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