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化工安全>>正文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液氯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2日

  三、常见事故及预防

  (一)液化尾气含氢量超过3.5%

  液化尾气含氢超标,氯气内氢气含量有可能达到其爆炸及限(含氢5—87.5%)。一旦爆炸,危及整个系统。

  1.生原因

  (1)原料氯气内氢气含量过高(超过0.6%).

  (2)液化温度过低或尾气阀门调节不当,导致液化效率过高。

  2.预防措施

  (1)定时分析原料氯气中氢气含量,一旦超标应停车,请电解系统查明原因。直至恢复正常后方能重新开车。

  (2)正确控制液化槽液化温度,防止温度过低,并调节好进液化槽氯气阀门和尾气阀门的开启度。

  (二)液化尾气温度明显下降,尾气管严重结霜

  1.产生原因

  计量槽内液氯已超装。为保证计量槽内液氯不超装,在计量槽结构设计上采取尾气管在槽内有一定的插入深度,一槽内液氯因超装而液面上升超过规定值,多余的液体进入尾气管,使尾气温度明显下降,尾气管外结霜。

  (1)加强强操作责任心,勤巡回检查,密切注意计量槽内液氯进料情况,防止超装。

  (2)计量槽的计量衡器定期检验,确保计量准确。

  (三)汽化器及包装用计量槽压力超标,

  (1)液氯出口阀门未打开,而热水继续加热,导致汽化器内液氯压力升高。

  (2)热水加热温度过高,汽化器内液氯汽化速度过快。

  2.预防措施

  (1)加强操作责任性,在开启满汁量槽进压阀前,应先打开出口阀门。

  (2)调节好汽化器热水箱蒸汽加热速度(适当关小蒸汽阀门)及热水循环量,严格控制热水温度低于80℃,控制好汽化器内压力上升速度和保证压力不超过1.1MPa。

  (3)汽化器应设置压力表及压力报警仪,并确保运转可靠。

  (四)液氯钢瓶包装过量

  1.产生原因

  (1)操作责任心不强,钢瓶内液氯充装量巳达额定值而未被发现。

  (2)磅秤计量不准。

  (3)未严格执行复磅制度.

  2.预防措施

  (1)加强操作责任心,及时观察液氯充装情况,防止液氯灌装过量。

  (2)磅秤定期校验,防止秤量误差。

  (3)包装前做好磅秤的零位校验,减少误差。

  (4)严格执行复磅制度,发现超装及时处理。

  (五)液氧中三氧化氮含量过高。

  1.产生原因

  三氯化氮是一种极易爆炸的物质。采用汽化氯工艺包装液氯时,当汽化器中液氯蒸发时,三氯化氮与氯的分离系数为6-10,即气相氯中NCI3含量为1,而液相氯中其含量为6-10。

  所以NCI3大部分存留于未蒸发的液氯残液中,当汽化器内液氯总量随着受热蒸发而越来越少时,积累在其中的NCI3含量就越来越高,超过5%时即有爆炸危险。

  2.预防措施

  (1)汽化器内液氯不允许全部蒸发光.必须残留总量1/3~l/4的残液,并将其直接排入碱液中吸收。由于三氯化氮遇碱性物质即分解,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

  (2)三氯化氮来自食盐电解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电解用精制盐水中无机铵含量≤1mg/L,总铵含量≤4mgL。生成的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不大于50ppm.应经常取样分析,及时调节生产控制。

  (3)根据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汽化器排污次数的排污量。

  (六)返厂空瓶无余压或氯气纯度低

  1.生产原因

  使用单位来按《氯气安全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使用液氯,致使瓶内液氯全部使用完,从而有可能产生其它物料倒灌入钢瓶的现象。

  2.预防措

  (1)对使用厂进行用氯安全审核,返厂钢瓶内应留有不少于规定充装量0.5%的剩余氯气,严禁用尽、用空。

  (2)返回的液氯钢瓶在整瓶前前应用氨水喷雾,俭验余氯压力及检查有无其它物料倒入,知无余氯或有其它物料倒灌。应检验其物质成分后进行清洗,重新试压、检验或作报废处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