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洗消是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重要环节
2005年12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的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造成松花江严重污染,随江水流动的污染团使沿途的吉林、哈尔滨的饮水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对河流里的生物和沿河两岸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2005年11月24日,重庆垫江县某化工厂车间发生剧烈爆炸,造成1死4伤,事故发生后因大量剧毒物质泄漏,6000名学生及厂区周围的群众被疏散,当地环保部门对厂区附近的水源进行检测,发现被污染并导致大量鱼死亡。
诸如此类的事故不胜枚举,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品作为基础原料应用广泛,由此引发的事故也逐年上升。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具有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侦检不易、救援难度大;污染环境,洗消困难等不同于一般火灾的特点。易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对危险化学品造成污染的消除是处置化学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洗消就是对染毒体和污染区毒性危害的消除。
2 洗消的原理和洗消剂的选择
洗消应遵循“既要消毒及时、彻底、有效,又要尽可能不损坏染毒物品,尽快恢复其使用价值”的原则。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和器材装备,选择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
2.l物理洗消法
主要有:利用通风、日晒、雨淋等自然条件使毒物自行蒸发、散失及被水解,使毒物逐渐降低毒性或被逐渐破坏而失去毒性;用水浸泡、蒸、煮沸、或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染毒体;可利用棉纱、纱布等浸以汽油、煤油酒精等溶剂,将染毒体表面的毒物溶解擦洗掉;对液体及固体污染源采用封闭掩埋或将毒物移走的方法,但掩埋是必须加大量的漂白粉;物理洗消法的优点是处置便利、容易实施。
2.2化学洗消法
化学洗消法是利用洗消剂与毒源或染毒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或很小毒性的产物,它具有消毒彻底,对环境保护较好的特点。然而,要注意洗消剂与毒物的化学反应是否产生新的有毒物质,防止发生次生反应染毒事故。化学洗消实施中需借助器材装备,消耗大量的洗消药剂,成本较高,在实际洗消中化学与物理的方法一般是同时采用。
为了使洗消剂在化学突发事件中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洗消剂的选择必须符合“洗消速度快,洗消效果彻底,洗消剂用量少,价格便宜,洗消剂本身不会对人员、设备起腐蚀伤害作用”的洗消原则。
化学洗消法主要有中和法、催化剂法、氧化法等。
2.2.l中和法
中和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消除毒物。强酸(H2SO4、HCl、HNO3)大量泄漏时,可以用5%~10%NaOH、Na2CO3、Ca(OH)2等作为中和洗消剂;也可用氨水,但氨水本身具有刺激性,使用时要注意浓度的控制;反之,若是大量碱性物质泄漏(如氨的泄漏),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但同样必须控制洗消剂溶液的浓度,否则会引起危害,中和洗消完成后,对残留物仍然需要用大量水冲洗。
常见毒物和中和剂见表1。
表1 常见毒物和中和剂
毒气名称 | 中和剂 |
氨气 | 水、弱酸性溶液 |
氯气 | 消石灰及其水溶液,苏打等碱性溶液或氨水(10%) |
一氧化碳 | 苏打等碱性溶液 |
氯化氢 | 水、苏打等碱性溶液 |
光气 | 苏打、氨水、氢氧化钙等碱性溶液 |
氯甲烷 | 氨水 |
液化石油气 | 大量的水 |
氰化氢 | 苏打等碱性溶液 |
硫化氢 | 苏打等碱性溶液 |
氟 | 水 |
2.2.2 氧化还原法
利用洗消剂与毒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主要针对毒性大且持久的油状液体毒物。这类洗消剂有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三合二(其性质与漂白粉相似,但漂白粉含次氯酸钙少、杂质多、有效氯低、消毒性能不如三合二,可它易制造,价格低廉)等。如氯气钢瓶泄漏,可将泄漏钢瓶置于石灰水槽中,氯气经反应生成氯化钙,可消除氯对人员的伤害和环境污染。也可利用燃烧来破坏毒物的毒性,对价值不大或火烧后仍能使用的设施、物品可采用此法,但可能因毒物挥发造成临近及下风方向空气污染,所以必须注意妥善采取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