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化工安全>>正文

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控制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6月02日

  二、着火爆炸点火源及其形成

  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比较复杂,主要有化学点火源(明火和自燃着火)、电气点火源(电火花和静电、雷电放电火花)、高温表面点火源(高温表面和热辐射)、冲击摩擦点火源(冲击和摩擦及绝热压缩)等。其中自燃、热辐射、绝热压缩作为点火源引发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情况比较少。为便于与实际设备设施、火种相联系,易于分类研究,按油库设备设施不合格电器、静电、雷电、烧焊、明火(分为库内、库外、吸烟)、发动机、其他等七种类型分析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点火源。在445例着火爆炸事故的点火源中,电气火(含静电和雷电),明火,设备设施烧焊等三类火源是油库着火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点火源。着火爆炸事故点火源的形成见图10—3。

 

  1.电气火。电器设备不符合要求,或者安装不规范而引发的445例着火爆炸事故中有88例,占19.8%。主要有油泵与普通型配电安装于同一室内;油泵房和配电室隔墙上有孔洞相通;电器防爆等级与使用场所不相适应;防爆电气合格,但采用普通的布线,或安装不符合防爆要求;配电室与泵房、洞口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等。

  在电气火点火源中,静电和雷电着火爆炸事故在445例中有75例,占16.9%。静电放电的着火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是:没有设置排静电装置,或者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装卸油品作业或油罐输送油时,流速过快、喷溅式灌装油;使用塑料管输油和用塑料桶装油等,产生和积聚静电,并放电引燃油气所致。雷电着火爆炸事故主要是:覆土金属油罐、非金属油罐和半地下、洞室油罐的外露金属设施,没有设置防雷接地,或防雷接地失灵;油罐腾空清洗和检修时,通风不良造成油气积聚,以及油罐渗漏、油罐测量孔密封不严,雷雨时作业等情况下,产生油气排放和积聚,雷击油罐、油罐测量孔和油罐附件引燃油气混合气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2.明火。明火包括火柴、打火机、烟头、炉火、灯火等。明火作为点火源在油库着火爆炸事故中居第二位。值得提出的是在统计的着火爆炸事故中,火柴、打火机和烟头引起的火灾占该类火灾的31.7%。

  3.设备设施烧焊。油库设备设施检修、改造、扩建,以及油桶清洗修理,往往要使用气焊和电焊来烧焊补漏、开孔切割,是工艺设备设施安装的主要方法。

  4.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油泵、空压机等。发动机作为点火源是发动机和排气管的热表面、排气中的火星、磁电机火花、电瓶火花等。这类火灾在445例中有53例,占11.9%。主要是油库用发动机油泵作业,在给用户油罐汽车灌装油过程中,发生跑、溢、滴、漏的情况下启动车辆,以及发动机油泵运转中检修喷油、加注油品,还有私自灌装油等引起火灾。

  5.其他。这类点火源主要是冲击和摩擦、自燃、杂散电流、高温、超压,以及未查清的点火源等,在445例中有57例,占12.8%。其中冲击、摩擦产生的火花作为点火源21例,占4.7%。

  三、着火爆炸事故的影响因素

  着火爆炸事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设计施工、区域功能、安全管理三个方面,见图10—4。

 

  (一)设计施工中遗留的隐患

  设计施工中遗留的问题,虽不属于着火“三要素”的范围,但它可以促进“三要素”的结合,不仅为火灾提供燃烧物,而且会使火灾蔓延扩大,也是油库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广

  1.油库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油库平面布置满足不了《石油库设计规范》的安全要求。例如:储油区、收发作业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管理区等四大区域混杂,没有明显界线;各种建筑和构筑物零乱,安全距离不够;总平面布置没有考虑油库所在地区主导风向的影响;将油泵房和配电(非防爆型)设于同一室内等。

  2.储油区防火堤未设或不合格。地面、半地下油罐未设防火堤,或者防火堤构建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极易造成火灾的扩大蔓延,给火灾扑救和善后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3.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油库各大区域的排水、排洪(渠)和下水道互相连通,未设置水封,直通库外。这样当设备设施发生油品流失,或者排放含油污水时,可以沿沟渠流到各区域,甚至流到库外发生火灾。如在445例事故中,有10例是油晶流失或清洗油罐排放含油污水,顺排水、排洪沟渠或下水道流到库外,遇明火引燃,燃烧火焰又顺着排水沟燃烧到库内,致使油库内外大火相连。

  4.各种管沟互相连通。油库内输油管管沟、热力管道管沟、电缆管沟互相连通,未进行封堵隔离;输油管管沟和油泵房、灌装油间、油罐室和油罐组互相直通,没有设置隔断墙。这些都是使火灾扩大、蔓延的危险因素。

  5.埋设输油管线没有防腐蚀处理,或者防腐蚀质量低劣,由此而引起输油管腐蚀穿孔造成油品流失的事例较多。还有将输油管阀门或法兰连接埋人土壤,没有设检查井。

  6.消防设备设施不配套。由于历史原因,油库消防问题在设计建设中未予足够重视,致使消防设备和设施不配套,没有消防道路和消防用水的油库为数不少。这个问题对于巷道式储油罐油库、覆土油罐的油库尤为突出。有的油库整修中增设了消防设备,但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二)区域功能对着火爆炸事故的影响

  油库储存区、收发作业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等四大区域,其功能各不相同。不同区域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部位、几率和灾害特点也不相同。

  1.储存区。该区域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在445例中有106例,  占总数的23.8%,比率较低。该区域储存大量油品,油罐大小呼吸频繁,较大的油品流失事故一般发生在储油区,溢、滴、漏油在该区域也有发生,有油品失控和形成油气的条件。但是该区域封闭性管理,进人人员较少、管理严格;对火源的控制极为重视;储油区动火机会少、手续严、防火措施具体。这就是说点火源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构成着火爆炸“三要素”结合的几率低,灾害发生率低。在该区已发生的着火爆炸事故中,与油罐(含作业区的油罐)相关火灾114例,  占区域数的25.6%,是易于发生灾害的部位。

  2.收发作业区。该区域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几率在油库四大区域中占居首位。在445例中有225例,占总数的50.7%。该区域装卸作业频繁,油气排放源大都集中在这里,油气排放和积聚几率多;技术设备和工艺较为复杂,操作使用频繁,失误机率多,易于使油晶失控,跑、溢、滴、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构成了着火爆炸的燃烧物。该区域作业人员和外来人员(领油)进出频繁、杂乱,容易将火种(火柴、打火机等)带入;出入车辆多而杂,且常用发动机油泵装卸油品,点火源易于失控,容易形成着火爆炸“三要素”的结合,所以灾害发生机率高。据该区域已发生的着火爆炸事故中,汽车、铁路油罐车和油船火灾88例,占区域数的39.1%;发动机油泵和电动油泵火灾54例,占该区域数的24.0%,这是发生火灾的两个重点部位。

  3.辅助生产区。在445例中有40例,占总数的9.0%。油桶气焊发生爆炸灾害,是该区域的重点。该区域的工作大都需要动火切割、烧焊、加热。如油桶切割、烧焊,加热锅炉,用过油品更生中的加热蒸馏、化验工作中的电炉等都是点火源。另外,该区域有少量油品存放(油桶、用过油品、煤油等),空油桶中的残留油品、积聚的油气,且与收发作业区毗邻,油气易于扩散到该区。这就具有了着火爆炸的条件。   

  4.行政管理区。该区域火灾几率低,在445例中仅有75例,  占总数的16.9%,火灾发生率较低。在该区域火灾中,枯草、刨花、沥青等作为可燃物的火灾占该区域事故数的4.7%。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油品流失事故的油品和含油污水从水渠(沟)、下水道等流淌到该区域和库外、水滩、水面等地引燃、点燃的火灾50例,占火灾总数的11.2%,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后者造成的火灾往往形成库内外大火相连,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

  (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油库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油库领导和工作人员应从系统工程出发,综合分析研究油库的编制体制、人员素质、规章制度、技术设备,以及环境影响和经费等诸要素对安全管理的作用。因油库岗位人员变化快,领导素质等主客观原因,使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少较差,影响着油库安全度的进一步提高。

  1.油库安全管理的编制体制不适应安全管理的要求。油库安全管理是多渠道、多部门实施的。如消防经费和消防管理脱节,油库无专职安全员则权利和职责不明确,很难开展安全活动与有效监督。另外,油库消防人员编制严重不足,这就使油库消防工作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安全管理知识缺乏,安全意识较差。油库领导和工作人员安全素质差,缺乏应有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意识。因此,实际中讲抽象安全多,抓具体落实少;讲制订措施多,抓措施的可行性和落实少。

  3.对“预防为主”的方针认识上尚有差距。油库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措施工作做得较少,有的油库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4.规章制度落实到位还有差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油库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健全,“规矩”有了,但不用“规”和“矩”去校正其行动,等于没有“规矩”。例如不按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办事。收发油作业现场消防值班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车值班只有两三人到现场。这样的值班与没有值班区别不大。人人都知道油库有“严禁烟火”的规定,但在安全检查中,仍在油库作业区发现烟头。这种不用“规矩”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现象较为常见。

  5.重视宏观建设,忽视微观管理。油库技术设备设施是油库安全管理的物质技术保障,应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况。实际是在看得见的宏观建设和表面管理上下功夫多,技术设备的微观管理上下功夫少。上级检查时搞突击,平时很少过问。所以,技术设备周期性的检查鉴定及日常维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机械呼吸阀失修和阀门渗漏、窜油现象较为普遍,油泵盘根超标准滴油时有发生,油罐长期不清洗、不检修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诸如此类技术状况不良的现象极大地影响着油库的安全。

  6.危险场所装饰可燃物是人为的不安全因素。近年来,在油库正规化建设中,在火灾、爆炸危险(洞库、库房、油泵房、配电室、化验室等)场所,常常可以看到铺设了化纤、塑料地毯,以及装饰了塑料壁纸的情况,这就增加了着火爆炸的危险因素。

  7.信息来源少,决策依据不足。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源。油库管理信息大体可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动态(油品收发)信息,如输油的压力、流量、在线温度,油泵、阀门、电动机的动态等。第二类是静态(油晶储存)信息,如油罐内储油液位、密度、温度、压力、体积、储量等。第三类是动、静态(安全警戒)信息,如液位、温度、压力、油气浓度、火光报警,禁区内人员行为、门禁等。第四类是各种业务技术资料。这些管理信息是油库管理决策、实施操作、有效管理必不可少的依据。但是管理信息的采集、储存、整理手段落后,且多数油库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自有管理信息没有积累或极不齐全,甚至为应付检查,在管理信息方面造假。再加上油库地处山沟,信息闭塞,很难获得安全管理经验与安全信息。另外,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针对油晶理化特性及过去经验研究油库安全对策的工作基本没有开展,这势必影响油库安全度的提高。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