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化工安全>>正文

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与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7月17日

  中国海上运输能力相对不足是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隐患。我国海上石油运力的严重不足已成为石油供应安全链条中的弱环节。国际上,以承运本国进口原油的份额来衡量进口石油运输安全问题,一般而言,至少40%的进口原油由本国船舶承运才算相对安全。而中国船舶只能承运进口原油份额的10%,其余90%则依赖海外油轮公司租船承运,这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很容易受制于人。当遇到战争、恐怖袭击、海盗侵扰、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时,石油安全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四、保障中国石油供给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化解风险,努力实现油气供给多元化
  我国石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但是中东的石油资源基本已被美国掌控,系统风险比较大。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是分散石油供应风险,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中东外,非洲、俄罗斯、中亚和南美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域。我国正在以石油企业为载体,逐步走出中东等地的地域局限,寻觅新的能源供给。金融危机爆发使国外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大幅暴跌,也为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创造了条件。
  (二)建立强大的海运船队,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建立规模庞大的石油运输船队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现有的大型油轮远远不能满足石油海运的需要。根据国外经验,石油进口多的国家一般都拥有一支强大的油运船队,船队承运份额达到50%以上。如日本原油年进口量2.5亿吨以上,日本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承载本国进口石油的80%以上。要将石油运输安全纳入国家石油安全体系,在规划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和对外投资开采海上油田的同时,加快国家油轮船队的建设。未来10年,在远洋运输和沿海运输方面,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轮,以增大中国船舶承运进口石油、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的比例,改变这些货物主要依靠外轮承运的现状,尤其需要早日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国海上石油运输船队,逐步使中国油轮的运输量达到进口原油总承运量的50%。
  (三)加快港口建设,确保石油供应渠道通畅
  目前,我国港口建设以及海运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海运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随着石油大量进口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陆续建立,大量石油经船运从海上输入,港口的吞吐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港口就成为供应渠道是否畅通的关键因素。中国海岸线长,但是港口少,能满足需要的大港更少。要充分利用海岸带的优势,加速东方大港建设。沿海港口应抓紧深水航道、大型专用泊位、相应的配套设施等建设,解决大型油轮泊位不足问题。要在原油码头的布局上,建立以30万吨级深水专用泊位为核心的,大、中、小各类码头互相配套的原油装卸和运输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进口石油能在港口顺利装卸、储存、转运,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
  (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短缺
  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形成了严格的战略石油储备运行管理制度。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相当于158天的进口量,日本为160天,德国达到127天,国际能源机构要其成员国建立可供90天需求的石油储备,而26个工业发达成员国现在储备的石油平均量已相当于它们114天的进口要求。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不足,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们将陷入石油短缺的困境,因此,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势在必行。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高能耗、粗放型的,石油等资源浪费严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系统优化配置为方法,调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把节约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五、中国应高度重视"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目前,中国对"后石油时代"的前瞻性研究及所采取的准备措施还不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此,提出下列几点看法。
(1)要弄清能源资源的真实家底,实事求是地制定国家长期能源发展战略
(2)要从长计议、统筹推进国际间的能源合作
(3)尽快构建"后石油时代"研究体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