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防爆措施
当汽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浓度为0.6%-8.0%V),遇到明火就会产生爆炸燃烧。因此,我们从吸附法回收的工艺特点及可能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入手,一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方案选择、工艺安排、流程组织、设备布置、工艺配管等方面严格把关。
1、工艺控制措施:
采用经过反复、精心筛选的优质高效的油气回收专用活性炭。这种煤基活性炭非常适合汽油挥发气反复吸脱附场合,脱附性能非常好,自然耐温高达450°C,既能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再生效果,又大大降低了出现热点的频数,具有工业应用的最佳安全性;
活性炭床层多处设置温度报警、联锁。由于活性炭在吸附时温度升高,脱附时温度下降,当吸附时活性炭温度升高进入危险范围以前,控制系统就自动报警并联锁切换进入脱附状态,确保活性炭温度不会继续升高而危及安全;
活性炭罐油气入口前配有凝缩罐和液位计,从而避免液态汽油进入活性炭床层;
采用液环式真空泵,泵内运行温度较低,不会超过油气的自燃温度,有效地消除了隐患;
分离罐和吸收塔均设置液位报警、联锁;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正常运行时关键工序全自动操作,所有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均可实行实时趋势及历史趋势查询功能;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报警和运行信息长期存储,用来监督管理各种生产运营故障。自动控制系统同时并行设置手动控制系统;
系统设置了阻火器及切断阀,进出装置的汽油管线上设有自控阀门,故障或停机状态使汽油不再进入装置;
位于现场的所有设备、电气、仪表、控制箱均按国家相关标准采用严格的防爆设计、选型;
排放的尾气烃类浓度严格控制在10g/m3以下,以远离油气的爆炸极限下限。尾气浓度的监控可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其高限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0.15%或5g/m3。报警器设置在控制室或值班室内。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器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SH3063《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输送油气和汽油的管线,应根据流量选取适当的管径来控制适当的流速,管内的油品流速不应大于4.5m/s,尽可能避免产生静电。
2、设备、管道及布置配管:
吸附罐设计时,由于其工作状态为常压与高真空两种工况交替进行,应按JB4735-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的要求对其交变应力集中部位进行疲劳分析。
放空排气管的出口,应高出地面2.5m以上,并应高出距排气管3m范围内的操作平台2.5m以上。排气管周围15m半径范围内不应有明火、散发火花;
管段坡度不应小于2‰,一般按1%;
’ 固定工艺管道宜采用无缝钢管。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必要时选用耐油、耐土壤腐蚀、导静电的复合管材;
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
真空泵、油泵等周围应预留出必要的检修、安全空间。
五、 防静电措施
静电易起火,加油站、油库、装车现场都安装有防静电接地装置。油气回收装置内的设备管道内介质是汽油和油气,如果油管无静电接地,造成静电积聚放电,极易点燃油蒸气。油品由于磨擦而产生静电的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处理不当易造成放电,引起爆炸燃烧事故。( ?; f& H& ~, V3 h2 i0 g8 X5 t
爆炸危险区域内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平行敷设于地上或管沟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用金属线跨接。管道交叉点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点应用金属线跨接。跨接是使其形成等电位,防止相互之间存在电位差而产生火花放电。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6 \( o; b# Z$ N
工艺流程中真空泵及油泵入口管线上设置有过滤器,但不要随意设置精密过滤器,否则油品中静电产生量会明显增加,有时会增加10~100 倍。
确保接地良好。静电接地能减少电荷向地壳泄露的电阻,加快油品中电荷的泄露。
六、 防雷措施
雷电直接击中油气回收装置,或者雷电作用在油气回收装置等处产生间接放电,都会导致油品燃烧或油气混合气爆炸。加油站、炼油厂、油库本身的安全措施是很严格的,一般配备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避雷针。油气回收装置必须进行防雷接地,罐体、管道、法兰及其它金属附件均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其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380/220V供配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管两端均应接地,在其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信息系统的配线电缆应采用铠装屏蔽电缆,宜直接埋地敷设。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及在进入建筑物处应接地。当电缆采用穿钢管敷设时,钢管两端及在进入建筑物处应接地。
雷雨时应停止卸油作业,停止油气回收装置运行。
放空管应在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且应有良好的接地。
七、 结束语
油气回收装置的安全必须从源头——设计时就把关,除了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规范外,还要根据油气回收装置自身的工艺特点,特别是活性炭用于油气吸附与脱附时可能产生的危险性,要采取积极、周密、稳妥的工艺控制安全措施,同时在防爆、防静电、防雷方面要面面俱到,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