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其它高炉碱负荷及锌负荷计算结果
| K2O+Na2O(kg) | Zn(kg) |
北区4#450m3高炉 | 4.078 | 1.648 |
南区4#450m3高炉 | 7.359 | 0.898 |
南区5#450m3高炉 | 5.730 | 2.7322 |
从以上计算的结果看,3月份高炉碱负荷最高达到9.0公斤/吨,锌负荷达到2.73公斤/吨,都处于严重超标状态,直接影响到高炉的顺行和长寿,进而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
以1780m3高炉为例,入炉原燃料带入的碱金属及锌含量分别占碱负荷、锌负荷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从炉料结构看,78.4%的碱金属来自烧结矿,来自其它的仅占21.6%,73.2%的锌来自于烧结矿,其它占26.8%。从上图表可以看出,烧结矿是碱金属和锌的主要来源。
根据我公司物料状况,结合两个铁厂意见,拟定了碱负荷及锌负荷标准:高炉碱负荷≤5㎏/t, 锌负荷≤1㎏/t 。
3. 有害元素对高炉的危害
3.1 危害
1) 钾、钠等碱金属能降低矿石的软化温度,引起球团矿异常膨胀而严重粉化,使烧结矿的还原粉化加剧。
2) 钾、钠等碱金属是焦炭溶损反应的催化剂,增加焦炭的反应性。
3) 钾、钠等碱金属会造成炉缸堆积,高炉结瘤,透气性恶化,炉墙损坏及炉况失常。
4) 锌常以闪锌矿的形式存在,在炉内,先转化为氧化物,然后在1000℃的高温区被CO还原为气态锌,沉积在炉墙上,形成炉瘤,使透气性变坏和炉墙结厚,高炉难行、悬料次数急剧增加。
3.2 K、Na的富集规律
K、Na主要是以硅酸盐( K2SiO3 、Na2SiO3 )的形态存在于炉料中,当炉料下到高温区或炉缸时,硅酸钾将进行以下反应:
2K2SiO3+2C=4K+2SiO2+2CO (1)
2K↑+2(SiO2)+2(FeO)=2(K2SiO3)+2Fe (2)
由式(1)可知,产生的K蒸汽随煤气上升,到中温区,与渣中FeO和SiO2反应又生成K2SiO3,反应式(2)的产物是K2SiO3和铁(Fe)被下降的炉料所吸收,因而使下降炉料中K2O含量增高,并且又随同炉料下降到高温区,钾含量高的炉料中的K2SiO3,下到高温区后,又被还原成钾蒸气,又再次随煤气流上升到中温区,又与下降过程含有大量FeO与SiO2的炉料相遇,钾蒸气与SiO2将生成更多的硅酸钾的硅酸钾 又再次随炉料下降到高温区,这样不断下降上升与气化吸收,不断循环之后,炉料中K2O含量在炉内不断增加,这就是所谓的碱金属“循环富集”过程,最终导致炉料与煤气中K2O含量增加,恶化料柱透气性,容易导致高炉崩塌料,或悬料,严重时导致高炉结厚和结瘤,对炉况产生严重影响。
3.3 Zn的循环富集规律
Zn常以闪锌矿(Zns)的形式存在,高炉冶炼时,先转化为氧化物,在高于1000℃高温区被还原为气态锌,大量锌蒸汽随着煤气上升到温度较低的块状带时冷凝,然后再被CO2氧化为ZnO。这些ZnO仅少量随着炉尘逸出炉外,大量积存在块状带,块状带的高锌炉料在下降过程中,部分ZnO被氧化还原部分进入软熔带。软熔带内ZnO绝大部分气化随煤气上升,从而造成锌在1200℃以下区域内的循环,因锌不被渣铁吸收,锌蒸汽在炉内循环,沉积在炉墙上,可与炉衬和炉料反应,形成低熔点化合物粘附在炉墙上,形成炉瘤,阻塞煤气通道,影响高炉顺行。
4. 降低碱负荷、锌负荷的措施
4.1 降低碱负荷的措施
1) 对所使用的外粉进行批量检测,合理配加,以控制烧结矿碱金属含量。
2) 对焦炭和煤粉灰分中的钾、钠含量,分品种每旬进行检验分析。
3) 对烧结自循环的机头灰,因钾、钠含量极高,建议送综合料场处理后使用或停用。
4) 在保证生铁含硫不出格的原则下,适当降低炉渣碱度。自由碱度±0.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0.3% 。
5) 炉渣碱度不变,生铁含硅±0.1% ,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0.045% 。
6) 烧结机头电厂除尘灰由吸排车吸走外销,减轻碱金属循环富集,可使烧结矿碱金属含量降低20%。
4.2 排碱制度
1) 大高炉每月排碱一次,炉渣二元碱度控制在1.0~1.05,炉温控制0.5~0.6,时间3~4个班。
2) 提高炉渣中的MgO含量,提高炉渣的流动性。我厂在日常冶炼时,高炉炉渣二元碱度控制在1.1~1.16,MgO:450m3高炉11~12,1780m3高炉10~11。
3) 减少入炉粉末,每周做3次筛分检测,<5mm不大于3%。同时控制顶温到140℃以上,增加一部分炉尘的吹出。
5. 措施的实施
为检验降低碱、锌负荷措施的效果,11月份对一铁1780 m3高炉碱负荷、锌负荷又进行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7 11月份碱负荷及锌负荷计算表
名称 | 消耗量 (kg/t铁) | K2O % | K2O (kg) | Na2O % | Na2O (kg) | K2O+Na2O (kg) | Zn % | Zn (kg) |
烧结矿 | 1263.6 | 0.086 | 1.09 | 0.10 | 1.26 | 2.35 | 0.14 | 1.77 |
球团矿 | 64.8 | 0.094 | 0.06 | 0.13 | 0.08 | 0.15 | 0.014 | 0.01 |
南非块矿 | 291.6 | 0.10 | 0.29 | 0.058 | 0.17 | 0.46 | 0.0028 | 0.01 |
焦炭 | 360 | 0.065 | 0.23 | 0.167 | 0.60 | 0.84 | 0.241 | 0.87 |
煤粉 | 140 | 0.42 | 0.59 | 0.46 | 0.64 | 1.23 | 0.012 | 0.02 |
合计 | | 2.26 | | 2.76 | 5.02 | | 2.67 |
与3月份数据比较:
表8 11月份与3月份的碱负荷及锌负荷对比
名称 | K2O(kg) | Na2O(kg) | K2O+Na2O (kg) | Zn(kg) |
11月份合计 | 2.26 | 2.76 | 5.02 | 2.67 |
3月份合计 | 6.68 | 2.35 | 9.02 | 1.33 |
合计比较 | -4.42 | +0.42 | -4.00 | +1.34 |
通过上表可看出,230烧结通过停用布袋灰,减少了其在烧结、高炉间的循环,11月份高炉碱负荷为5.02 kg/t,比 3月份的9.02 kg/t降低了4 kg/t,基本达到制定的5 kg/t标准。
11月份锌负荷为2.67 kg/t,比3月份的1.33 kg/t上升了1.34 kg/t,较1kg/t的标准超1.67kg/t。
从炉料结构分析,11月份1780 m3高炉入炉原燃料带入的碱金属及锌含量分别占碱负荷、锌负荷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从上述图表看,46.78%的碱金属来自烧结矿, 24.52%来自煤粉,16.63%来自焦炭,12.06%来自球团和块矿。66.21%的锌是来自烧结矿,32.51%来自焦炭,而其它仅占1.28%。烧结矿仍然是碱金属和锌的主要来源。
6. 结论
自碱金属控制措施和排碱制度实施以来,碱负荷有了大幅下降,而11月份锌负荷较3月份高1.34 kg/t,除焦炭锌含量升高外,烧结矿带入的锌含量亦高出0.8 kg/t,其主要原因是11月份烧结配加了锌含量较高的转炉除尘灰和重力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