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采气工艺简介
采气作业是将气田开采出的天然气进行收集、输送和初步加工处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集气站将气井采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管道输送进入集气站进行气液分离;二是有集气站将初步分离的天然气输入计量站,由计量站进入天然气处理厂进行再次脱水或深加工;三是由处理厂或天然气压气站以不同的方式将处理合格的天然气外输给用户。
采气集输地面设施包括井口设施、单井管线、集气站、计量站、集气管线、外输管线等。集气站和计量站主要设备有分离器、闪蒸罐、污水罐、阀组、外输管道、收发球筒、发电机、压缩机、注醇作业车辆、机泵、电路、监测系统、放空火炬、进站管汇、消防设施以及其他辅助生产设施,主要承担天然气采集、初步分离、外输等工作。
采气集输企业在宏观上,有着油田其他企业所共有的性质,但在微观上,又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1 生产的连续性
在气田,集气站、天然气管线都属于天然气集输系统的范畴,他们分布在气田的各个区域,比较分散,在安全上,管理难度比较大。在这个系统中,任一环节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都有可能全线停产,甚至影响到整个气田的生产。因此,生产中必须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以保持系统生产的连续性。
1.2 工艺技术的复杂性
随着新设备、新装置、新工艺被气田广泛地引进,为气田建设与发展以及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但是,随着设备、装置、仪表等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产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或操作人员监控、操作不到位,都会造成停产,还可能引起设备、装置的损害,甚至发生爆炸事故。
1.3 生产介质的易燃易爆性
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生产中,如果天然气大量泄漏与空气混合后,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或者静电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第二章 采气作业风险及识别
采气作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危险是火灾爆炸,火灾爆炸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天然气泄漏的区域,其次的危险是压力容器的物理爆炸;一般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人员的高处坠落、人员触电、人员灼伤、机械伤害、高空落物伤人等。
2.1 火灾爆炸。天然气井、工艺流程设施、管道等处,若出现了意外的焊缝开裂、接头处泄漏以及跑冒滴漏现象,遇火源或静电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2 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和管道、当超压、超温或出现意外情况,在其薄弱处或承受极大压力,就可能发生物理爆炸。
2.3 灼烫。加热设备或高温设备运行时,若操作不当或无隔离设施,有可能发生人员的灼伤事故。
2.4 机械伤害。压缩机动力驱动的传动件、转动部位,若防护罩失效或残缺,人体接触时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2.5 高空作业。距离工作面2m以上高空作业的平台、扶梯、走道护栏等处,若有损坏松动,打滑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当操作者不慎、失去平衡时,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的危险
2.6 触电。带电的设备、装置等得接地保护装置失效时,人体接触带电体露点部位,有发生人员触电的危险。
2.7 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如倒错流程、流量、压力时空造成的事故。
2.8 中毒 。操作过程中人员防护设施不到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人体接触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
2.9 噪声。 当工作环境中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在此工作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有可能引起噪声性耳聋。
2.10 环境污染 钻井泥浆池、集气站的污水和废弃物等,将污染周边环境。
第三章 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在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失尽可能减小。例如:火灾的预防和控制,通过规章制度和采用不可燃或者不易燃材料可以避免火灾,而火灾报警、应急预案和措施计划、监控装置等是在火灾发生后控制火灾和减少损失的手段。风险控制的方法就是降低风险值,风险控制方法有两种途径:一是预防事故的发生,二是减少事故造成损失。只要两者中任何一值降低,则风险都会得到相应的降低。
第一节 风险控制方法策略
风险控制就是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风险控制包括风险管理策划、实际发生了的危害事件和随时进行的风险识别结果。风险控制的手段除了风险管理策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还应有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控制措施。
3.2.1减轻风险。该措施就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对于已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单位可以动用现有资源加以控制;对于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风险,单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减少其不确定性,并采取迂回策略。
3.2.2 预防风险。运用安全技术、教育和规章制度,增加可供选择的管理方案。
3.2.3 转移风险。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第三方身上。转移风险的方式主要是安全责任合同。
3.2.4 回避。当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他规避策略可用,主动放弃、终止项目活动。
3.2.5 后备措施。有些风险要求制定后备措施,一旦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措施。
第二节 事故预防理论
海因里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的问题:
不正确的态度,个别员工忽视安全,甚至故意采取不安全的行为;技术、知识不足,缺乏安全生产知识、缺乏经验,或技术不成熟;身体不适,生理状态或健康状况不佳;不良的工作环境。
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海因里希提出事故控制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等三个方面的措施,三方面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3.3.1 工程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性。即当人出现操作失误,其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能自动调节和处理,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所以它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
3.3.2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使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必须的知识和技术
3.3.3 安全管理: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员行为。保证员工按照一定方式从事工作,并为采取安全措施提供依据和方案,同时还要对安全防护设施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性能正常。
第四章 结束语
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可以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事故预防就是采用技术和管理等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这也是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风险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教育和管理等手段消除、消减和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风险控制就是要在现有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上,以最少的消耗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其具体控制目标包括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已经认识到绝大多数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根据这一判断,如果我们能够预知导致一个特定的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就能够避免发生,或者设法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免受严重影响,也就是我们能够对其控制。
随着苏里格气田开发规模的增大,采气工艺技术的逐渐成熟,采气单位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的研究、细化,持续改进安全技术,与生产作业流程紧密结合,做好采气作业员工有针对性的
,确保采气系统连续性、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