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矿山安全>>正文

高瓦斯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11日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预测到2010年煤炭占60%左右,2050年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快速增长的经济,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煤炭大省,如何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屯兰矿曾经被看作山西煤企中“窗户上最亮的那块玻璃”,连续多年未发生伤亡事故,“没有一块煤是带血的”。现在,血煤再现,给我们带来的不应该是沮丧和无奈感,而要把“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专项整治“宁严毋宽,宁紧毋松”。几年来,山西省抓安全生产的力度越来越大,针对官员在安全生产上的各种问责风暴一直未停。最典型的则是山西临汾,从黑砖窑到洪洞矿难,市县领导多有落马。在山西,各种“排查”和“专项整治”续接不断。部分官员说:现在山西的制度是“问责前置”,就是就算没发生事故,但是如果查出有隐患,一样要处理。凡此种种,终究还是没有抵御突然而来的矿难,王君省长代表山西向中央做出深刻检查时,发言中情绪激动,数度哽咽。部分厅级官员“欲哭无泪,欲言无语”。从一次次矿难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不能说不深刻,但是为何不能彻底治理矿难顽疾,扭转山西煤炭行业的严峻形势,我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深感责任重大。这几年各地发生的矿难已经不少了,每次都会写上一厚本的总结,教训不知有多深刻。可从实际看来,这些带血的经验并没有被很好地推广和运用。问责制的推行也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措施,谁还敢不尽心?可这一次矿难发生又是省长刚上任。接二连三的矿难为什么治不住?从山西的情况看,仅靠换省长解决不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矿难的背后,省长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把解决矿难这样的问题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虽然这可以为刚刚起步的官员问责制造些声势,增些亮色。但是,如果现有的开采模式、管理机制不改变,再换几任省长,恐怕也是无济于事,该发生的,还会发生。换一个省长只不过是事后敲钟,于事无补,怎么样能保证矿工的生命健康才是根本。既然换省长不是解决矿难问题的最佳选择,那就得考虑下一个问题:在治理矿难问题上是不是得换换思想,改改思路?对待工作我们常有这样一句老话:不换思想就换人。这就说明思想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人的本身。面对矿难这样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在屡换省长不起效果的情况下,我们势必得转换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既然换人不行,就是从根本上找原因,从换思想上想办法、找出路。解决和遏制矿难要换什么思想,这思想又从哪里来?好好看看每次矿难后沉重的总结报告吧,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真正总结出几条,弄成铁的规矩,甚至上升到法律,不达要求者不开工,不达标准者坚决停。唯如此,才能真正有效避免矿难的发生。结合屯兰矿难以及山西煤矿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谈几点抓好高瓦斯煤矿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山西在“十一五”期间布局了很多大的发展思路,但是发展进程屡次被爆发的严重矿难打断,痼疾难除的矿难已经成为山西发展一个重要的牵制因素。纵观每一起矿难前后,各级政府采取的措施和制定的制度,不可谓不严,不可谓不细,不可谓不实。特别是在2008年底又专门制订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8项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两节两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也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作为高瓦斯矿井,屯兰矿在安全措施,尤其是瓦斯治理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屯兰矿,井下原煤全部封闭输送,不露天、不落地,百分之百入洗,煤泥、煤矸石等选煤的副产品也被输送到古交发电厂循环利用。在世界上首家将“大断面支护”用于煤矿开采,这一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让屯兰矿最引以为荣的,是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纪录,不少兄弟矿井都曾前来“取经”。下井矿工每天都要接受安全培训,每次下井都要进行安全检查。该矿还安装了全套瓦斯监测系统,爆炸发生前,瓦斯监测系统显示完全正常,爆炸发生后,每名下井矿工都配备的自救器帮助许多矿工走过长长的井下巷道,逃出死神的魔爪。这次事故充分告诉我们,高投入不等于绝对安全,设备、人员、管理一步不到位,就可能酿成大祸!获救矿工宋海俊对记者说:“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不仅改变了许多人“大矿安全、小矿危险”的看法。而且也为我们搞好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找到了主攻的方向。赵铁锤说,山西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次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反映出国有大矿安全生产存在重大漏洞。“虽然近年来大矿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大大提升,但不等于百分之百安全,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大矿,容易出现思想麻痹。”这才是高瓦斯矿井事故不断的主要原因。与兄弟省相比,我省煤矿企业,特别是高瓦斯煤矿的安全基础相对薄弱。因此,省政府决定从3月1日起对省内国有、集体矿进行为期一年的安全专项治理。当前,我们主要工作应该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苦练内功,狠抓关键、打牢基础,把上级各项政策、文件规定逐条落实到现场,落实到每一个职工。

    一、打牢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的基础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总体水平,切实抓好职工 培训工作,绝不能让 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真正从思想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逐步提高职工的总体素质水平。从屯兰瓦斯爆炸事故反映出存在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等4个问题中,以及历次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中分析,最本质的问题应该是干部职工的总体素质不高,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上,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才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惨剧发生。只有让广大煤矿干部职工端正思想、转变观念,确实掌握发生事故的原因、规律,吸取事故教训,杜绝“三违”现象,才能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煤矿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要以矿工的生命为本。才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有的地市为了确保两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对所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企业全部责令停产整顿。停产是停了,可是,整顿工作却只是落在文件和报告上。有不少单位,把这一段时间白白浪费。他们不是通过停产整顿,来进一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是打小算盘,算经济账,将职工一放(假)了之。虽然,也有部分单位组织职工进行全员脱产培训,但是,其教育、培训方法之简单、培训形式之枯燥,是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充其量就是完成了全员培训的过程,为应付上级检查完善了一项资料而已。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主管部门不妨将企业的 培训的监督检查工作列为一项长期考核的内容,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对职工的 培训责任,使企业不仅要对职工进行 培训,更要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负责,彻底避免流于形式的全员脱产培训,根本转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观念,有效提高整个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步一个脚印,打好“两型三化”矿井建设的基础。

    二、安全管理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安全投入中,不仅要抓住硬件投入,更要抓好软件建设。“一流设备难奏效,瓦斯防治功在外。”人们一味强调瓦斯监测系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设施建设。在不少地方,一个开采技术很落后、安全基础设施很薄弱的小煤矿,只要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到安全检查组检查时,安全生产这个分数就加上了。“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基础就很不牢靠,但人们只关心屋子里有电视没有,有空调没有,装修了没有。人们只注意形式的东西,却忽视了最基础的东西。”国有煤矿系统资深安全救援专家、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大同曾如是说。监测系统只有报警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瓦斯问题,关键还是要依靠通风系统来稀释瓦斯。丁大同分析了同煤集团过去发生的瓦斯事故,发现这些事故都与通风系统有关。通风系统不合理、不稳定,引起工作区域微风或无风,煤体释放的瓦斯得不到有效、及时的稀释,待瓦斯积聚到一定浓度,事故就不可避免。瓦斯事故的共性原因就是通风系统出了问题。而通风系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从硬件上讲,许多发生事故的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是到位的,也是有效的,但是由于缺少 “安全文化”这一软件对策和措施,才导致重大事故屡屡发生。国内外的事故控制实践证明,软对策往往比硬技术更为有效,而“安全文化”正是软对策的一种。联合国倡导安全减灾的文化思考,就是要在全球开展以“预防文化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这说明,“安全文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最持久因素。

    在全国先后涌现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安全先进典型。比如: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鄂庄矿实现安全生产13周年,枣庄矿业集团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准南矿业集团的瓦斯治理,特别是“瓦斯不治、决无宁日”的口号,使他们一举甩掉瓦斯治理工作的落后帽子。神华集团百万吨死亡率,已列入世界先进行列。宁煤集团灵新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10周年。安全文化的理念作用在这些矿井中得到充分显现,煤矿的安全形势逐步好转,安全形象逐步得到改观,“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体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决心。这些单位安全工作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都有一套与众不同、富有特色、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归纳起来其核心就是安全文化。大量违章行为都不是职工故意,而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过去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没有正视人的文化和素养。从上到下,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去推动安全生产,缺少文化思考。安全管理缺少灵魂性,使得在安全管理上总是停留在贯彻规程、落实制度循环上。没有上升到“人本管理”理念管理的境界,没有建立为员工认识、认知、认同并接受的安全文化核心价值,来激发出安全文化的强韧生命力与持久动力。要保证人的行为的安全,更好地预防事故发生,达到安全文化生产的目的。就需要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进而提升到“我会安全”、“我能安全”高层境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