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解决途径
(1)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搞好安全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严格市场准人,重点把好兼并、收购小煤矿安全准人关,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人员资格、资金投入、安全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签订责任状,落实到国有重点煤矿,层层分解,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跟踪检查和监督考核力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展和控制指标实施情况,每季度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公告等形式进行公布,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感。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效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省年初把防范重特大事故作为全年工作的第一要务,根据灾害严重的情况,确定了27对瓦斯重点防治和16对重点防汛矿井为监控对象,保证每季度监察一遍。通过开展“一通三防”、防治水等专项监察和日常监察相结合,严格执法,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去年全省27对瓦斯防治重点监控矿井杜绝了瓦斯死亡事故,所有国有重点煤矿杜绝了透水事故,有效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学习推广"七台河”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制定颁布国有大矿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奖惩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创水平,夯实煤矿安全基础,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6)开展安全评估工作,消灭“三违”,清理事故隐患。如省年初下发了《关于2003年河南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情况的通报》(豫煤安监一[2004]9号)文件,在向河南省政府和国家局通报去年安全评估情况的同时,安排今年国有重点煤矿开展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一是分类监察。A类矿井;B类的矿井,每年监察次数不少于1次、2次;评估为C类的矿井,列为今年安全监察的重点,每年监察次数不少于3次;评估为D类的安全不合格矿井,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整改后重新评估,达到基本安全矿井以上标准方可恢复生产,拒不整改或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矿井,依法关闭。二是对去年评估发现的1 065条不安全隐患和318条合理化建议,必须跟踪监察,督促企业按照“四定”原则,全面消除隐患和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三是在总结去年评估经验基础上,提高今年评估质量和水准,确实改善矿井安全整体面貌。
(7)完善重大安全隐患分析报告制度、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抓好“一通三防”关键环节和防治水薄弱点,每月写出一期全省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分析报告,对重大隐患实施跟踪,督促整改,利用新闻媒体、上网等形式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引起各方面关注,消除隐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8)组织国有煤矿矿井生产能力认定工作,规范煤矿安全工程的建设秩序。如我省年初下发了《关于坚决控制国有重点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豫煤安监一[2004]6号文件),第一季度要结束国有煤矿生产能力认定工作,办事处根据认定能力结果进行监察,严禁超能力生产。今后矿井或主要生产环节(系统)增加能力、重大技术改造的,必须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批,按照“三同时”进行,否则不得施工和生产。
(9)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加大事故责任追究。整合现有救护资源,建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增强应对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建立事故等级责任追究考核制度,一人事故要追究分管矿长责任,三人事故追究矿长、处长责任,特大事故追究集团公司和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处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10)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要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执法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保障安全投人,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秉公执法。通过监察执法竞赛活动,学赶先进,提高执法综合素质,在规范执法上下功夫,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安全监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