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反向风门距工作面的距离和反向风门的组数,应根据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和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时预计的突出强度确定。
5、自救器
进入有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自救器,每天下井前与升井后必须对自救器进行称重和气密性检查,以保持性能良好。
6、井下避难所和压风自救系统
突出危险矿井应在井下设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其中一种或混合设置,并要符合下列要求。
(1)井下避难所:
①避难所应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放炮的地点,避难所的数量及其距采掘工作面的距离,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②避难所必须设向外开启的严密的隔离门,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米,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同时避难的最多人数确定,但每人占用面积不得少于0.5平方米,避难所内支护必须保护良好,并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
③避难所内必须设有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立方米/分钟。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
④避难所内应根据避难最多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2)压风自救系统:
①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井下压缩空气管路上。
②压风自救系统应设置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每隔50米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系统。
③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一般可供5至8人用,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立方米/分钟。
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1)矿工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时,应首先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
(2)掘进工作面发现煤和瓦斯突出的预兆时,必须向外迅速撤至反向风门之外,之后把反向风门关好,然后继续外撤。如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戴自救器不能安全到达新鲜风流时,应在撤出途中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等待救护队援救。
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在有煤也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矿工要把自己的隔离式自救器带在身上,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立即打开外壳佩戴好,迅速外撤。
矿工在撤退途中,如果退路被堵或自救器有效时间不够,可到矿井专门设置的井下避难所或压风自救装置处暂避,也可寻找有压缩空气管路的巷道、硐室躲避。这时要把管子的螺钉接头卸开,形成正压通风,延长避难时间,并设法与外界保持联系。
水灾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
矿井水灾的类型及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
矿井水灾的类型
造成矿井水灾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窑水。多数矿井水害往往由2--3种水源造成的。矿井水害可分为地表水害、老窑水水害、松散孔隙水水害、煤层顶板水水害、煤层底板水水害。
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
矿井涌水所造成 的类井水灾,通常称为突水或透水。矿井突水的条件是必须具有涌水水源和涌水通道。因此,容易发生突水的地点有:
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近煤矿的地点。 <, /o:p>
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的地点。
打开隔离煤柱放水的地点。
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的地点。
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的地点。
接近有水的灌浆区的地点。
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的地点。
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
一般说来,矿井透水前主要有几种预兆:
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积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井下空气中的水分遇低温的物体,有时也可能积成水珠,这是假象。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是透水预兆。
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会有凉爽、阴冷的感觉;但应注意,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反而升高。
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顶板淋水增大。
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水色发浑,有臭味。
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由于矿井水的来源不同,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各有特点:
老空水透水预兆。由于老空水积存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故称“死水”。老空水透水预兆有挂红,酸性大,水味发涩的特点。
溶洞水透水预兆。由于洞内积水长期侵蚀溶岩,所以,水多呈灰色或灰黄色,带有臭味,有时也有挂红现象。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石灰岩溶洞水时,可能出现顶底模式反来压、裂隙和柱窝渗水的现象。
断层水透水预兆。断层破碎带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动的,补给较充分,故称“活水”。所以,很少出现挂红现象,水无涩味而发甜;在岩巷中遇到或接近断层水时,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水较浑浊多呈黄色。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的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等现象。
冲积层水透水预兆。浅部掘进井筒常遇到冲积层水,采空区顶板冒落,裂缝沟通冲积层时,也会遇到冲积层水。冲积层水透水的特点是,开始水量较少,呈黄色,并夹有砂子,以后便急剧增大。
防治矿井水灾的主要措施
防治水害的措施可归纳为“查、探、放、排、堵、截”六个字。
查: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水害预测,制定并实施防治水规划。
探:“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接近水淹或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接近可能有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前进。
放:将威胁性水源采用打钻抽水、井下疏水巷道疏水、井下钻孔疏水、立井泄放水等方法,全部或部分疏放掉。是消除水患的主要措施之一。
截: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他地区,是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堵:是将水泥砂浆或化学浆堵水材料通过钻孔注入到渗水的地层裂隙、溶洞、断层破碎带,使其凝固硬化,将裂隙、裂缝和溶洞充填,达到堵水的目的,是防治水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排:为防止矿井水灾,矿井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
煤矿地上井下的防治水的设备设施,如水泵、水管、水仓、防水煤(岩)柱、防水闸门、水闸墙以及疏水渠道等,对防治矿井水害十分重要,煤矿职工要爱护,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或采取相应措施。
矿井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作业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最先发现透水的现场工作人员一方面报告矿调度室,另一方面迅速组织抢救。打木垛或用密集柱,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继续扩大;水势猛来不及进行加固时,人员应向高处撤退,安全出井。
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灾路线上的指示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有风流通过而又能通达地面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进入下山独头巷道。
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行进中,应靠近巷道的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人员撤退到坚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长时间被困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渡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