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专业分别由牵头单位依据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办法负责组织实施。
安全监察科:安全管理专业;
标准化办公室: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专业;
通风科:矿山救护专业;
地质测量科:地测防治水专业;
调度室:调度专业;
经营管理科:地面设施专业;
安培中心:安全培训专业;
宣传科:安全文化建设专业;
保卫科:内部保卫专业。
(3)采、掘区队月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动、静态验收工作由安全监察科标准化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每月检查不少于二次,并进行月度打分(取平均值)考核。
(4)机、运、通专业每月分别由安全监察科标准化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人员,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
(5)其余各专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并将验收结果于每月底前报标准化办公室,由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汇总。
(6)每次验收必须由牵头单位的副科级以上人员组织。
2.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煤矿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有效发挥不同专业人员在安全评估中的特长,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特制订采区安全评估项目组管理办法。
(1)采区安全评估项目组管理办法适用于矿井有采掘生产活动的采区。
(2)安全评估检查执行《北辛窑煤矿动态安全评估实施办法》。
(3)采区安全评估项目组构成
组 长:安全监察科科长
副组长: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地质测量科、机电科、运输科、皮带科、通风科、生产准备科、救护中队负责人及分管副科长
成 员:根据需要由以上单位安排人员参加检查
(4)安全评估标准按系统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六大部分,矿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评估。
(5)采掘安全评估由安全监察科牵头,生产技术科、机电科、运输科等单位人员参加,每月动态组织一次。
(6)其他专业的安全评估由各对口专业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参加,每月动态组织一次。
(7)每次安全评估必须由牵头单位的副科级以上人员组织。
(四)制定大型设备运输措施
1.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灾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实施,增强应对救灾能力,保证救灾时期救灾设备的及时、准确的运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缩短救灾响应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措施。
2.组织成员
组长:运输科科长、书记
副组长:运输科分管领导
组员:运输科职工
3.运输措施
(1)地面
地面要保证有两台以上性能安全可靠的电机车以及运送设备的矿车、平板车,维修工按照点检标准做好对电机车的日常检修维护,保证设备性能良好,杜绝设备故障隐患,严禁出现因电机车等运输设备问题导致影响救援设备的运送时间。根据事故性质将所需要的救援设备装车并听从安排运送至主、副井口准备入 (2)主、副井上下口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201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对副井口设备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完善和落实井口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贯彻和落实井口各项管理制度并持证上岗。加强井口设备的检修,确保设备完好。下放大型设备及“四超”车辆时要专门制定措施。下放易燃易爆等特殊材料时,应严格按规程操作。并执行好入井人员检身制度。
(3)大巷运输
1)、大巷调度员与电车司机应服从矿统一指挥,协调人员运送与物资的运送等进出车要协调。
2)、运送设备车辆前,应对沿途轨道、道岔、架线及巷道等认真检查,架线高度不得低于2米(距离轨面).
3)、机应携带泄露通讯手机,同时应对设备车辆和机车进行全面检查。挂车必须使用标准销、链,专用连杆或4.9#卸扣必须合格,不得代用。
4)、机车运送设备车辆车时不得超过3辆,超出5t的大件车每次运送不得超过2辆,进出副井绕道应适当减少挂车数,车与车之间采用专用连杆连接。
5)、列车运送速度不得超过2m/s;调车时,车速不得超过1m/s,列车经过弯道、道岔、巷道口及有行人地段时,必须提前鸣笛预警并减速,速度不得超过1m/s,严禁超速行车。
6)、运送设备车辆车时,电机车必须在列车的前端,除车场调车外,严禁顶车作业,因现场需要进行顶车作业时,必须使用专用连杆,不得直接顶设备车辆,同时现场要有专人负责指挥。
7)、调度站至设备运送地点服从矿领导、矿调度室统一指挥。
8)、大巷运输事故预防和处理
①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大巷机车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科学调度集中指挥,完善交叉点路标。严格执行“泄漏通讯”与“机车监控系统”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电机车司机发车前要对机车的全面检查,不完好机车严禁运行,按章操作,严禁违章运行。两机车或两列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安全间距不得小于100m,电机车严禁带人。 电机车维护实行包机定员制度,架线、照明网路实行包片制度,加强对人行车的日常检修工作,确保人车完好,使用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并做好电机车的制动距离试验和电机车的年审工作,认真执行大巷人力推车的有关规定,水平巷道有车辆经过时,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侧靠帮站立躲避。加强对轨道、架线的检查、检修、完善轨道回流线。在大巷执行检查检修等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经调度站同意后方可工作,并在施工地点设置施工警示牌。井下架线作业严格执行双接地线管理制度及停送电制度,严禁约时停送电。
②处理方案
发生车辆相撞、掉道翻车事故后,电机车司机立即使用泄漏通讯手机汇报井下调度员,井下调度员电话汇报矿调度室及运输科调度室,并说明事故地点及现场情况;矿调度室通知相关矿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运输科领导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当有人员受伤时,立即疏通运输轨道线路,使用工伤专用人车,运输伤员,保证伤员及时升井;对于掉道车辆必须使用手拉葫芦、千斤顶等专用车辆复轨工具,在运输科副队长以上领导的现场指挥下,严格按照“大巷车辆掉道翻车复轨措施”,对车辆进行复轨,复轨后对现场轨道质量、车辆完好情况进行检查。
(4)斜巷运输
1)、救灾设备运送前,必须组织专人详细检查指定路线的以下项目如有不合格项目立即整改至完好标准。
①检查绞车各连接件和锁紧件是否齐全,螺栓、销子等有无松动、脱落,特别注意检查地脚螺栓和轴承座固定螺栓的紧固情况;
②检查制动装置的操作机构和传动杆件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闸盘与闸瓦的间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③检查深度指示器指示是否准确,检查过卷、超速、过电流和欠电压、减速警铃、脚踏开关等保护装置的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④检查各仪表指示是否正常,信号是否畅通,要求声光信号具备、准确可靠。
⑤提升范围内的上下车场、甩车场、中间通道口应设声光报警装置,悬挂“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牌。
⑥运输斜巷各安全保护设施、声光信号、警示牌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安全设施的安设位置符合规定,强度能够达到防止车辆误入斜巷并能阻止车辆运行的要求。
⑦检查钢丝绳连接及固定情况。
⑧检查轨道完好状况、确保轨道状况良好符合斜巷行车要求,绳道通畅无杂物、检查巷道内车辆停放及行人、作业情况确保整个斜巷无闲杂人员逗留。
⑨检查斜巷道内材料堆码、设备摆放情况、两侧安全距离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斜巷运输的相关要求。
⑩对巷道内的管线、电缆、轨道、道岔和机电设施等进行认真检查。
2)、轨道拉设备车辆车前,应专人检查装车质量,且设备车辆车高不超过2.0米(包括平板车),宽不超过1.5米,设备车辆重心要与平板车中心重合,固定要牢固可靠,对装车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直至符合拉车要求。
3)、对于井下各条轨道绞车设备要加强日常维护和检修,运送车辆前对勾头、钢丝绳、信号和安全保护及制动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完好。轨道走勾时将跑车防护装置的捕车网提前吊起锁死,防止挂设备车辆车造成车辆掉道。同时,把勾工应严格坚持“走勾不走人,走人不走勾”制度。
4)、走勾时,绞车司机要集中精力,时刻关注绞车运行状况,绞车运行速度要小于1.5米/秒,起停车要均匀、缓慢。
5)、斜巷轨道提升设备车辆车每次不大于3辆,超过5t重量的大件车每次提升不得大于1辆。
6)、运设备车辆时,绞车司机要精心操作,密切注意走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7)斜巷运输事故预防和处理
①预防措施
绞车司机、把勾工要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及斜巷各项管理制度,要定人定岗,并严格执行斜巷“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持证上岗。斜巷串车运输巷道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要求装设合格、灵活、有效的防跑车装置,上下口阻车器和挡车栏必须经常关闭,防跑车装置必须定期检查,确保完好,动作可靠。加强对绞车和安全设施的日检和维护工作,确保绞车的各种保护齐全、可靠。钢丝绳检查工作要认真负责,每天对各绞车的钢丝绳作一次全面细致检查,并做好定期试验工作。
②处理方案
发生车辆掉道翻车事故后,绞车司机立即停车,收紧绞车钢丝绳,电话汇报矿调度室及运输科调度室,并说明事故地点及现场情况;矿调度室通知相关矿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运输科领导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当有人员受伤时,立即疏通运输轨道线路,使用工伤专用人车,运输伤员,保证伤员及时升井;掉道车辆必须使用手拉葫芦、千斤顶等专用车辆复轨工具,在运输科副队长以上领导的现场指挥下,严格按照“斜巷车辆掉道翻车复轨措施”,对车辆进行复轨,复轨后对现场轨道质量、车辆完好情况进行检查。
(5)安全注意事项
1)、各岗位必须持证上岗,按章操作。
2)、各环节所用的销、 链必须是标准件, 严禁代用和使用不合格品。
3)、轨道运输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并挂好保险绳。
4)、各岗位职工要对装车质量要加强检查,对装车不合格的车辆应重新处理,直至符合运送要求。
5)、杜绝设备车辆及大件车车辆高超过2米(包括平板车)。
6)、设备车辆发生掉道、翻车事故时,严格按掉道、翻车事故措施处理,且必须有副队长以上干部在现场指挥。
7)、工作自始至终坚持安全第一思想,时刻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做好自主保安工作。
8)、所有参与施工人员,都必须详细学习本措施并签字,否则不准上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