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坚持正确使用前探梁和防倒棚装置。前探梁使用长度不小于3.6m的两根11#工字钢,每根工字钢用3道卡子固定,以便前后调整、固定。维修点10米范围内,用直径50mm的钢管或旧轨道配合8#铁丝对两帮棚腿进行连锁,连锁位置距底板1—1.2m处。严禁空顶作业,最大空顶距不超过0.7m。
2.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设专人观山和敲帮问顶,及时处理作业地点活动的煤岩。敲帮问顶时,人员必须站在维修点上方,手持钢制长柄工具(长2m以上)立眼对角向上,站在安全地点找净帮顶的浮矸、危岩等。专人观山,敲帮问顶制度始终贯穿于整个支架维修过程中。
3.施工中,若有维修地点小面积顶板脱落或局部漏顶时,应立即处理,重新将帮顶刹实背牢,必要时架设密集支架控制顶板。
4.施工中严防冒顶事故的发生,若不慎发生冒顶事故, 必须待顶板充分稳定后,由瓦检工检查冒顶区的有害气体含量;在专人观山的情况下,指定专人处理悬矸活石;专人指挥,专人观山,用坑木、竹芭等将顶刹实背牢。
(二)维修架棚安全措施
1.维修前,先正确给出巷道的中心线和腰线。
2.在维修点上部15m处按间距10m打两道临时护栏,防止物料滚落伤人。只有在行车时方可打开临时护栏。
3.在维修点下方2m处打一道护栏,防止维修时的矸石向下滚落,架好棚后将矸石清理运走。
4.维修前备足维修使用材料及工具。
5.维修施工坚持自上而下进行作业,不准多点同时维修。
6.维修作业坚持逐架施工的原则,确保维修一架合格一架,一架未完工,不得进行下一架维修。
7.维修时,必须坚持先架后拆的原则,必须对维修地点前后三架支架打顶柱或单体液压支柱,顶柱(或单体液压支柱)要硬打硬上,垂直顶底板,打在实底上。顶柱直径160mm以上,顶柱(单体液压支柱)长度以站在实底上为准。
8.维修点以上20m范围内必须保证退路畅通。
9.架棚时先上梁护顶,后挖柱窝栽腿子,严禁人员在空顶下作业。
10.架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行动一致,并按要求控制好中心,刹帮背顶,背板、撑木打齐。
11.维修结束后要把巷道内的浮矸、杂物及时清理干净,搞好文明生产。
12.维修施工时,无关人员不得维修地点下方逗留。
13.维修拆换下来的废旧物件,必须及时运送至维修地点以上不少于20m处靠帮码放,并采取防滑措施且不得影响行车,存放一定量时,及时装车回收。
14.因巷道倾角较大,服务时间较长,维修后的支架每间距4—5m,在巷帮紧靠棚腿打注挡钩,每帮至少一根,挡钩用直径不小于30mm的圆钢加工而成。
15.施工时,施工地点可搭设简易工作平台,简易工作平台必须牢固可靠,方便人员施工。
16.架棚时,棚腿栽入柱窝后,必须采取防倒、防下滑措施。
17.维修工作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必须对维修封帮接顶,以防时间过长,造成冒顶。
(三)一通三防管理
1.班组长及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班班佩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随时检查瓦斯。
2.瓦检工每班至少对巷道内瓦斯检查不少于2次。
3.在维修点下风侧20m处安设降尘水幕,全断面覆盖。
4.维修作业前,对维修地点前10m、后20m洒水冲尘。
(四)斜巷运输安全措施:
1.所用矿车后挂钢制保险叉,每班使用前要对使用绞车的钢丝绳及各制动部位检查一次,达到安全可靠。
2.一坡三挡必须齐全、安全可靠,各种保险齐全、灵活有效。
3.维修地点必须安装声光信号和通讯电话,便于联系,在确认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后方可发出信号行车。
4. 装碴高度不超矿车沿,每次装碴前,要用方木在矿车行进方向打上“十”字掩。
5.若出现掉道车,由当班负责人或跟班干部在现场统一指挥处理,严禁使用人力抬车或用绞车生拉硬拽,必须使用手动葫芦起吊,悬挂手动葫芦的支架必须牢固。起吊时人员站在掉道车上方安全地点。
6.处理掉道车时,绞车不得松绳,必须先在车辆下方用方木打上“十”字掩,并检查车辆的保险装置(保险绳、保险插销)是否安全可靠,否则不得处理掉道车。
7.如果前轮掉道时,手动葫芦挂在矿车前上方,吊起矿车前头,车轮高于轨道上面后,人员站在矿车的一侧向轨道中心用力推至车轮上道,然后缓缓松下手动葫芦。如果后轮掉道,手动葫芦挂在矿车后轮的上方,吊起矿车,车轮高于轨道上平面,人员站在一侧用力推至车轮上道,然后缓缓松下手动葫芦。
8.掉道车上道后摘掉手动葫芦,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由信号工发出提车信号提车。
(五)、管线管理:
1.维修时先把维修点前后各8m的管线落地掩埋,或用溜子槽、旧皮带护盖,以防损坏。
2.保持通信、监控线路、风水管路正常使用。
(六)运输路线
运料路线:地面→副井→井底车场→西大巷→轨道运输下山→维修点。
运矸路线:维修点→ 轨道运输下山→西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七)避灾路线
水灾、瓦斯、煤尘避灾路线:维修点→ 轨道运输下山→西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