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上一个班交班时,必须将本班出现的问题(处理过或未处理的)向下一个班交代清楚。
9、作业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严格按措施或规程作业,加强自保、互保和联保。
10、临时泵站给支架供液的变头必须用8#铅丝捆绑固定在支架上,防止爆裂崩伤人员。
11、安装设备所用的各种液管、变头、直通、堵头、截止阀、U型卡、圆环链、滑轮、吊具、卡具、钢丝绳等必须是取得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产品,每班领用时由领用人目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不合格工器具材料入井使用。
12、临时乳化液泵站供水必须用清洁水,泵箱干净,高低压过滤器齐全完好,乳化液浓度为3%~5%。
13、液压工接、断管路前必须先对管路进行泄压,泄压操作必须由班长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人进行操作。支架工在操作支架时,必须站在支架内,身体的任何部位严禁露出支架。
14、在设备安装前,在需起吊设备的地点提前打好起吊用的锚杆,锚杆的数量根据锚杆的锚固力和设备重量来确定,确保锚杆所能承受的拉力为设备重量的2.5倍。
15、每班接班、班中、交班分三次向调度室汇报当班的施工进度及安全情况。
16、工人坐交接班车时,上、下班必须从车厢后上车,严禁从车两侧上车,待所有人员坐稳后,方可起车,严禁人货混运。
17、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戴好矿帽,穿好胶靴,佩戴齐全完好的自救器、矿灯及个人防护用品。
18、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经检验质量合格齐全的个人专用工具,且掌握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19、贯通后,由中心组织对作业现场等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隐患整改结束后,方可进行正常回撤。
二、机电安全措施
1、安装临时设备时,必须先向矿机电队申请,在批准后通知调度室在指定地点和线路上操作,电气设备必须设单独馈电开关,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检修时,电源侧必须挂有“有人工作,禁止送电”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看守。
2、安装的临时电气设备必须完好,有接地保护,符合防爆要求,入井取得防爆合格证,临时设备挂牌管理。
3、电气设备搬迁移动检查、检修必须停电,禁止带电操作。
4、井下电火焊必须另行编制专项措施,报批。
5、设备安装平稳,摆放整齐,液管、水管、电缆必须悬挂整齐,美观。开关必须上架。
6、设备运行必须有专人值班维护。
三、设备的装车、卸车安全措施
1、设备的装车、卸车
(1)、带班副队长或班长指定专人进行设备装车卸车的指挥工作,指挥人员要负责装车的安全,装车次序、方向和数量。
(2)、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装车地点。
(3)、吊装设备的所用的吊具、卡具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位于安全地点,严禁在起吊物下作业。
(4)、设备的装车,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多装、超高、超重和不稳固。
(5)、装车时,要掌握好设备的重心,必须尽量使用设备的重心靠近车辆的载物中心。
(6)、设备装好后在运输前,司机及跟车人员必须对紧固、捆绑情况、装车次序和方向、装车数量、装车高度和宽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7)、设备运至指定地点卸车时,必须在专人指挥下进行,严禁野蛮卸车或随意卸车。
(8)、装卸车时所有人员应躲在安全地点,防止设备下滑或倾倒伤及人员。
(9)、支架装车、卸车前,装卸人员必须站在支架的脚踏板上,待支架车停稳后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方可装车或卸车。
2、车辆行驶中或作业中,人员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1)、井下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车辆通过作业地点,作业人员必须停止作业,站于车辆行使距离和车载设备倾倒半径以外的安全地点,待车辆通过后再进行作业。
(2)、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严防撞坏井巷中的设施。大型设备运输车辆必须指定专人跟车,对于司机看不到的地方,由跟车人员指挥,司机根据信号操作车辆。
(3)、严禁人物混运。
(4)、跟车人员必须坐于车身的安全部位,并抓紧,严禁横卧、睡觉;跟车人员上车时必须从车辆指定的安全部位上车。除跟车人员外,严禁其他人员搭乘特种车辆。
(5)、运输的物料超出车厢高或长时,必须将物料与车厢捆绑牢固,否则不得运输。
(6)、用低污染车运输溜槽,必须用8#铅丝将其捆绑牢固,否则不得运输。
(7)、支架车在拐弯时要鸣笛减速通过,严禁其他人员穿行、停留、作业。
(8)、通道、辅巷等作业地点行驶中的特种车辆前后10米及两侧不准人员穿行、停留、作业。
(9)、在运输过程中车辆设备前后两侧禁止人员行走、停留、作业。
(10)、车辆在巷道内作业时不准碰坏巷道内的支柱。
(11)、严禁人员乘坐于特种车辆铲板之上。
(12)、司机和指挥人员在使用特种车辆作业前,先详细检查车辆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确认安全完好无误后方可使用车辆。
第五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一、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1)、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的方向卧倒,脸朝下,(有水沟的地方要卧倒在水沟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裸露部位。)
(2)、爆炸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
(3)、迅速配戴好自救器并辨别方向。
(4)、沿避灾路线,逆着风流方向走,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
特别注意:戴上自救器撤退时,如果一氧化碳浓度大,就会呼吸困难,嘴发烫或被烧伤,这说明自救器正有效地发挥作用,绝对不能卸下自救器,否则,自命难保,并且要保持匀速行走,均匀呼吸,禁止奔跑。到了新鲜风流处方可卸下自救器。
2、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措施
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调度室。
如果火势较小时:
(1)一般火灾: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直接扑灭。
(2)电气火灾: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切断电源之前用不导电器材灭火,而用砂子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3)油类火灾:用砂子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如果火势较大时:
(1)马上戴好自救器。
(2)及时撤退,位于进风侧时要沿火焰相反方向撤离;位于回风侧时,顺风撤退至风门处进入新鲜风流中。
不论何种火灾,人员灭火有困难或者产生毒气时,必须立即戴好自救器,迎着新鲜风流撤退,到了安全地点方可卸下自救器,并通知调度室,等候调度通知或沿避灾路线撤退。
3、井下发生水灾事故的应急措施
(1)、水量较小:应积极采取措施将透水堵住,保护好设备及人员安全。
(2)、水量中等:应切断电源,积极回撤设备及保护人员的安全。
(3)、水量大时:切断电源,迅速撤退。
(4)位于透水点上方:沿上山方向撤离。
(5)位于透水点下方:拽住管路等物体闯过水头,迅速撤离。
(6)当撤离通路被水隔断时,要迅速寻找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点躲避,并发出呼救信号(间断地敲打铁器或煤墙等)。
(7)、当老空、老窖透水时,必须迅速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尽快撤离。
4、井下发生冒顶事故的应急措施
(1)、回采过程中,若出现冒顶较高时,由队干、班组长、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处理,并有专人监护,发现险情,及时撤人。
(2)、大范围冒顶,队干、班组长积极组织职工自救,并沿避灾路线撤退。
5、避灾路线
回采工作面火、瓦斯、煤尘灾害避灾路线为:回采工作面→工作面运输顺槽(或进风大巷)→主斜井(或副斜井)→地面。
主要进风巷火灾避灾路线为:进风巷→副运大巷→副斜井→地面。或进风巷→运输大巷→主斜井→地面。
水灾避灾原则是逆新风向高处走:回采工作面→工作面运输顺槽(或回风顺槽)→胶带机大巷(或副运大巷)→主斜井(或副斜井)→地面。
应急、通风措施
1、撤架时的顶板维护
(1)回撤支架工艺严格执行双掩护支护顶板,即一主一副。拉掩护架时,必须主副掩护支架迈步前进,现行走主掩护架,视顶板压力情况,迈步步距不超过1.0米,严禁一次性拉到位。
(2)当支架撤至联巷口时,先检查抬棚下与联巷内单体支柱的支护情况,及时更换支护失效的单体支柱。
(3)撤架过程中,遇到网包撕裂漏矸时,为增大支护面积,必须及时支设连锁木垛。
2、滑轮与φ18×64圆环链的使用
(1)每班领用φ18×64圆环链时,领用人员必须检查圆环链有无变形开焊现象,发现变形、开焊等现象严禁领用。
(2)用圆环链固定滑轮或钢丝绳钩头时,必须检查圆环链的完好情况,发现变形、开焊现象链条禁止使用,马蹄环必须用M20×75mm螺栓紧固。
(3)领用滑轮时,领用人员必须检查滑轮完好情况,有无合格证,不合格严禁领用。
(4)使用滑轮前,严格检查滑轮完好情况,不完好严禁使用。
(5)严禁使用开口环替代圆环链连接滑轮及钢丝绳钩头等。
(6)使用圆环链时,链条不得扭结;连接环(马蹄环)上必须使用螺栓,并且将螺帽紧固到位。
3、木支柱的支设方法
(1)支设木柱时,必须向采空区方向有一定的迎山角度。
(2)支设木柱必须在顶网及钢丝绳完好的情况下进行,应指定专人观察顶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4、防止支架啃底
液压支架调向后,在绞车牵引下沿回撤通道向前移动, 在前移过程中,如果支架啃底,可在前方10m的支架顶梁下挂一个10T滑轮,钢丝绳穿过滑轮牵引支架,可减小阻力,加快回撤。
5、加强辅助设备的管理
开关、绞车等电气设备要布置在不妨碍行人行车、干燥、无水的地点,防止被车辆碰撞或潮湿造成的损坏。
临时泵站,每班在开启之前派专人检查,发现有异常响声或压力不足,要及时处理,待正常后再投入使用。浓缩液必须加足,禁止清水作业。支架乳化液浓度3%-5%。
绞车每班要由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的专职司机担任,使用前要检查绞车、开关、按钮的完好情况,有故障要及时处理。检查压柱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钢丝绳的断丝、磨损与变形情况,当钢丝绳一个捻距内断丝10%、钢丝绳直径变细10%或严重扭曲变形时,必须更换;检查压柱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本措施未尽事宜,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程及矿方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7、附件
1、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2、通风系统图。
3上下顺槽断面支护图。
4、末采支护示意图。
5、避灾路线图。
6、设备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