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矿山安全>>正文

主斜井下部清理淤泥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15日
斜巷绞车运输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危险源
风险类型
风险及后果描述
事故类型
风险评估
风险
等级
1. 绞车及安全设施安装
绞车固定不牢靠
绞车底座被拔起
机电事故
J3
E2
6
一般
2、绞车及安全设施安装
 “一坡三挡”、声光信号设施安装不全或不可靠
发生跑车后不能阻止住车辆
运输事故
J3
C4
12
中等
3. 检查和维护
 
1.钢丝绳断丝超限
钢丝绳断后发生跑车
运输事故
K2
B5
10
中等
2.绞车安装地点支护不可靠
漏顶伤人
顶板事故
K2
B5
10
中等
3. 绞车提升未设保险绳及钩头或保险绳制作不可靠
钩头抽绳或断绳,发生跑车
运输事故
K2
C4
8
一般
4. 挡车装置失效
发生跑车后不能阻止住车辆
运输事故
K2
C4
8
一般
4、绞车操作
1、司机违章操作
手、胳膊和身体被钢丝绳缠住
机电事故
K2
B5
10
中等
2. 提升载荷超限
出现断绳或将绞车拉起
运输事故
K2
C4
8
一般
3、钢丝绳从滚筒上抽出
管理
发生跑车
运输事故
K2
C4
8
K2
5、信号工操作
1、安全门敞开不关
发生跑车后不能阻止住车辆
运输事故
J3
C4
12
中等
2、摘挂钩人员操作不当
矿车撞人
运输事故
I4
D3
12
中等
3. 未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
管理
跑车后人员躲闪不及
运输事故
J3
D3
9
中等
4. 信号传递失误
误提升而伤人
运输事故
J3
D3
9
中等
6.通电调试运行
1.未按规程要求送电
误送电伤人或损坏设备
机电事故
J3
D3
9
中等
2.开机前未检查周围人员情况
造成人员伤害
机电事故
I4
D3
12
中等
3.未清理现场工具、杂物
伤人或设备损坏
其它事故
I4
E2
8
一般
4.操作不使用工具或工具使用不当
工具操作不当造成人员受伤
其它事故
I4
E2
8
一般
针对以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编制如下:
1、运输路线轨道扣件必需齐全,质量符合要求,做到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2、绞车司机和信号工必须经考试培训合后持操作证上岗。
3、所用的小绞车安装必须满足“三固定、四保险”(“三固定”即:开车司机固定、变道工固定、信号工固定。“四保险”即:保险闸、保险垌、保险杠、保险绳)要求,并定期检查处理。
4、各部绞车声光信号必须完好齐全,制动系统灵敏可靠。
5、运输期间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6、运输路线中各变坡地点“一坡三挡”(即:平台阻车器、变坡点下20米的挡车器、坡底的挡车栏)必须完好,坚持正确使用,并保证常闭状态,各作业地点必须协调作业。
7、绞车司机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制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信号工必须检查声光信号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必须经处理后,方可进行提升运输作业。
8、绞车司机随时检查绞车钩头、绞车钢丝绳的完好情况。
9、把钩工严把挂钩关,钩头挂不好,不准发出信号,并坚持使用好保险绳。
10、传号人员,要保证传号清晰准确。
11、绞车司机开车前,做到手不离闸,信号工手不离按钮,二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密切配合,做到开车稳,停车准。
12、绞车司机操作时,要集中精力,听清信号,随时注意绞车的受力情况和绳道方向,绞车受力异常时,要及时停车查明原因,待问题处理后方可开车,严禁生拉硬拽。并时刻注意对方传来的开、停车信号,做到开车、停车、倒车及时准确。
13、现场人员听到开车信号后,要迅速躲到安全地点,并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所有人员必须躲开绳道,严禁人员紧跟随车辆,以防断绳、脱钩等伤人事故。
14、运输过程中,每次只允许挂一个重车,出空车时,可以挂两个空车,但必须使用好连接装置。
15、变坡点处下车时,严格掌握松绳长度,防止松绳过多导致下放过快断绳,提车时严禁硬拉硬拽。
16、摘挂钩要专人负责,钩头、连接环等要确保牢固可靠,经检查无误,符合要求,再操作。
17、处理掉车掉道时,必须紧好绳、掩好车,处理时必须在现场负责人的指挥下进行,合理使用导链,严防错误操作伤人。
18、车挂好后绞车司机必须认真检查鸡心环挂到位,副绳挂到位,销子闭锁。
19、提放车时必须将下部阻车器打到闭合位置,车辆过挡车栏后,将挡车栏打到闭合,不得提前打开挡车栏,阻车器。
20、现场必须安排一名跟班班长现场协调指挥,监护。
结合作业地点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胶轮车运输作业工作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序
危险源
风险
类型
风险及后果描述
事故
类型
风险评估
可能性
损失
 风险值
风险等级
1、运行前的检查
1、未审批运行措施
 
造成翻车事故或人员受伤
 
运输事故
 
K2
B5
10
2、启动前的检查
导致车辆发生运行故障,有可能失控伤人
运输事故
K2
 
B5
10
2、胶轮车运行
1、违反胶轮车运行规定
造成车辆损坏或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运输事故
 
K2
 
B5
 
10
 
 
 
 
2、会车注意事项
造成车辆相撞
运输事故
I4
E2
8
一般
3、违反行车使用规定
导致行车损坏或人员受伤
其他事故
 
K2
 
B5
 
10
中等
 
不按规定进行行车操作
容易造成所吊物体掉落伤人事故
其他事故
 
K2
 
 
B5
 
 
10
 
 
中等
 
 
针对以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编制如下:
1、胶轮车司机必须熟悉各种车辆行驶路线范围、巷道参数、支护形式,掌握各种安全标志和信号的有关规定。
2、胶轮车司机必须能准确使用通讯设施,准确执行调度命令,保持运输中的通讯联络,不得随意关闭通讯。
3、上班前检查外观:查看机壳、轮胎等有无损坏。
4、上班前检查消焰器,清理现有的消焰器或者更换消焰器。
5、上班前检查发动机油位,如油位低,可补入合格的油到油尺标志位。
6、车辆必须前有照明,后有红尾灯。
7、不得背对前进方向行驶,如确无法做到时,必须有跟车工指挥。
8、同一段巷道,不得有两辆(或两种)及以上车辆对面行驶。
9、车辆在行近巷道口、硐室口、弯道、道岔、坡度较大或噪声大的地段,以及前面有车辆、障碍物或视线有障碍时,都必须减低至最低速度并鸣号。
10、 在同一巷道中行驶的两辆胶轮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保持在50m以上。
11、车辆的制动距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并严格控制在(操作说明书)的设计内。
12、车辆会车速度限制在5km/h内。
13、会车时车与车,车与两巷帮的距离都不得小于0.5m。
14、胶轮车在指定地点会车时,应遵守轻车让重车,下坡车让上坡车的原则。
(四)工作面供电设备安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结合作业地点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工作面供电设备安装作业工作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危险源
风险类型
风险及后果描述
事故类型
风险评估
风险
等级
1.停电、验电、闭锁、挂牌
1.未停电、闭锁、挂牌
误操作使人员受伤或损坏设备
机电事故
J3
D3
9
中等
2.停电后,未进行验电
造成人员触电
机电事故
I4
D3
12
中等
2.敷设电缆
电缆敷设不符合要求
挤、碰、砸破电缆,造成漏电伤人
机电事故
J3
D3
9
中等
3.供电设备安装
1.未按照操作规程要求作业
造成人员伤害
机电事故
I4
E2
8
一般
2.安装人员电气设备接线错误
通电后,造成设备损坏
机电事故
I4
D3
12
中等
4.送电
1.安装完毕后,未清理现场或清理不干净
工具或其它杂物遗漏在设备内,造成设备损坏
机电事故
H5
F1
5
一般
2.误送电、误操作
造成人员伤害
机电事故
I4
E2
8
一般
针对以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编制如下:
1、停电、验电、闭锁、挂牌
1)井下电工在完成停电操作后,要对工作面主控制电源进行停电、闭锁,并在开关隔离手柄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标志牌
2)井下电工停电后,确认已停电并装设接地线( 已停电的电容器和电缆线挂接地线之前应先进行放电) 后方可进行工作。
2、敷设电缆
1)井下电缆的选用、敷设和连接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3条至第449条的有关规定。
2)井下电工在进行敷设电缆作业时,严禁带电铺设电缆,必须佩带好绝缘手套。
3)电缆接线盒零部件齐全完整,无锈蚀,密封良好,不渗油。
4)电缆无羊尾巴、无鸡爪子、无明接头,橡套电缆护套无明显损伤,不露出芯线绝缘或屏蔽层,护套损伤伤痕深度不超过厚度1/2,长度不超过20mm,无老化现象。
5)电缆应用电缆钩悬挂,橡套电缆严禁铁丝捆绑悬挂,电缆钩间距不得超过3m。
3、供电设备安装
1)井下电工安装供电设备时,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2)井下电工必须保证工作面所有电气设备都应外观清洁,放置整齐,无倾斜,周围环境无杂物,顶板无淋水,表面无灰尘,进出电缆整洁。
3)井下电工进行安装设备操作时,要选择适合操作的合格手工工具。
4)井下电工在使用工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手工工具使用规程》使用。
5)井下电工对井下高低压电气设备的主回路及控制系统的电路,未经主管技术人员的同意,不得随意更改,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
4、送电
1)安装完毕后,必须清理现场的工具和杂物,确认所有工具收集齐全
2)井下电工送电前,将“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标志牌取下,放到指定位置。
3)井下电工确定检修线路上无人工作才能送电。
4)井下电工必须坚持谁停电、谁送电原则。
本措施未提及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2012版》《煤矿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2013》合并执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