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井井硐原采用U型棚支护,由于受“1.03”1058C回风巷溃水事故影响,巷道变形严重,1058C回风巷往下局部巷道底板被水冲空,导致轨道、皮带等悬空,不能满足运输和行人的需要,经矿安全办公会研究决定:对该巷道采用4.2型U型棚支护进行扩修;对底板冲空地点进行充填。为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巷道维修标准:
永久支护采用4.6型U型棚,架棚间距为0.6米,腿净宽4.2m,腿窝不低于0.2米,高度不低于3.1米,迎山角度为3-5度。
1、巷道断面:采用拱型,净断面为12.38m2。
2、充填部分必须保证充填到原巷道底板高度。
二、 支护型式:巷道支护分临时支护、永久支护。
1、临时支护:采用长度不低于3.5米,规格为12kg/m的轨道与吊钩相结合。
操作方法:先吊钩吊挂在顶部棚梁上。拆棚后进行敲帮问顶,及时前移轨道,紧贴迎头岩(煤)壁,并且在轨道上部用长木板将顶部封严密、接实,作为临时支护。两根轨道间距为1.6m,轨道必须平稳,不松动。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允许的最大距离为0.9米。
2、临时支护材料及规格:
(1)、两根长度不低于3.5m的由12kg/m的轨道制成。
(2)、吊钩材料为Φ≥16的圆钢制成
(3)、封顶木板:长0.8米、宽20---30cm、厚5cm的硬质木料15--20块。
3架棚支护工艺流程
拆棚后敲帮问顶----前移临时支护----出完矸-----刨出腿窝、达规定的深度和跨距-----将钢棚腿栽入窝中-----然后用矸将腿窝填平、并用木棍斜撑抵住或用绳栓住-----上梁-----梁与腿连接部分要用棚夹夹好-----拧紧棚夹螺丝-----梁上用木背板接顶、接实,并且用木片将顶封严-----用木楔加固-----用背板腰帮、楔紧-----再次拧紧棚夹螺丝。
4、永久支护形式:U型棚支护。
三、劳动组织
根据巷道维修实际,结合生产工艺,确定施工劳动组织,合理人员安排,提高劳动效率。
1、作业方式: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每班出勤人数7人。
2、循环作业进度及安排:每班施工进度为1.8m,每天进度5.4m,三班正常推进,每班维修扩帮、出渣、支护二棚,棚距为0.6m。
四、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
⑴、撤棚前要先加固撤棚处的支架,施工人员与撤棚的距离应保持在0.5米以上,严禁人员站在撤棚及巷帮之间施工,撤棚前要将巷道内的浮矸杂物清理干净,保证施工人员退路畅通。
⑵、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要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监视顶板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发出撤人信号。(3)敲帮问顶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找掉松东的煤矸,一旦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必须立即处理后,方可施工。
(4)、支架必须要保证迎山有力。不得出现前倾后仰、吊斜等现象。
(5)、维修时,若顶板冒落,要先采用撞楔法控制好顶板,把冒落物及时清理干净,并用废旧的老料把顶接实,不准空顶作业。
(6)、施工中需要改棚时,至少二人进行,设好临时支护,一人观察顶板,一人作业,严禁大拉大换,并必须保证若发生冒顶堵塞巷道时人员有撤退的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架时,必须有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里。撤掉支架前,应加固好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和撤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作业地点安全。
(7)、柱窝深度符合要求,底板软时穿木鞋。木鞋的规格为长×宽×厚:0.3m×0.3m×0.2m。
(8)、若煤体松软时,根据情况打超前探板或采用撞楔法超前临时支护,及时过梁护顶,防止漏顶或冒顶事故发生。若煤体松软或顶板破碎、顶板压力大时,可适当缩小棚距加大支护强度。
(9)、每棚必须保证五个撑木或拉杆,分别在棚梁中心、棚梁腿接洽处及棚腿中部各设1根,撑木拉杆必须打紧打牢,打成直线,必须将支架连锁组成整体。
(10)、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有一定的备用材料,为处理不可预测事故发生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五、改扩U型棚支护的质量要求
1、巷道断面要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两帮超挖或欠挖。
2、棚腿窝深度不低于0.2米,且见实底.
3、巷道两帮及顶部用背板腰帮接顶,并且用木片全封闭。背板排列整齐,漏缝距离不得超过3cm。必须接实顶帮。
4、棚体要端正,无左右扭曲的现象.误差小于+ 100mm。
5、棚距(中-中)为0.6米.误差(±50mm).
6、钢棚梁的牙口要稳合,棚梁接口不得离合、错位。棚腿跨度符合设计要求。
7、U型棚之间其上部、下部的撑木或拉杆齐全。
8、巷道的净宽、净高不得超过+ 100mm。
9、U型棚和巷道顶板要垂直,倾度合理、迎山有力。
六、顶板管理要求及防冒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