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矿山安全>>正文

安全“三化”问题探讨

作者:凌志强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8月25日

  自集团公司实施“三化”战略以来,在矿党政部门的强势执行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安全“三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自我审核与持续改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不愿意发生的事故概率趋向于零”。要达到这个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切实作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持续强化安全“三化”意识  确保职工养成“三化”习惯
    邦公司将安全管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自主管理阶段和团队管理阶段。“全员准军事化训练的展开、质量标准化手册的制定和精细化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矿的安全工作已全面进入到严格监督阶段。
    现在我矿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且能较好地得到落实,事故率比以前大大降低,各级管理层均能积极参与安全管理,但员工在执行安全“三化”这项工作时,主动性显得不够,基本上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形象工程,一段时间后便会不了了之。这种认识是危险的,生产的主力就是一线的广大员工,伴随他们身边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如个体防护、人员位置、工具、设备、操作程序等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危及自己甚至他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如果认识不到位,后果将非常严重!因而广大员工的“三化”意识也将成为决定安全“三化”工作成败的关键。
    任何一项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工作,无论出发点如何,只要能执行到位,坚持到底,即养成习惯,便是务实,便会给企业和员工带来效益。因此,在“三化”工作上,意识的宣传不能丢,因为技术、设备改造对事故率的降低的作用是有限的。必须让广大职工明白我矿抓这项工作的决心,高度统一思想。在强化安全意识的同时,狠抓检查监督工作,对违章、违规人员教育到点,处理到位。使用强制性手段,达到使广大员工养成“三化”习惯的目的,确保我矿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向“自我管理阶段”过渡。一旦“三化”成为职工的习惯,我们的工作也便成功着陆。
    二、发挥“新老矿井”优势  整合优化“三化”体系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学等成果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即现在我矿正在实施的“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与“准军事化训练”;物的不安全状态需采用实用的安全技术来改善—即“质量标准化”。这些工作的逐步推进已整合出我矿现有的安全“三化”体系。矿业生产的动态性与体系的初级阶段性决定了这个体系是还不是成熟的,还有待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持续改进、完善。
    我矿被称为“新区中的老矿,老区中的新矿”,在生产管理上相对新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安全技术上相对老矿更为先进。由此也决定我们的“三化”工作应有更多的更为具体的内容与在集团公司中起到示范作用的优势。
    怎样来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地给“三化”体系定位。根据我矿实际,总结优势与劣势,然后把优势转化为体系控制的内容,把劣势比较改进后,结合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形成新的执行标准;其次,完善体系覆盖面。现行的“三化”体系具体文件侧重于井下,但作为体系来讲,应该具有全面、科学覆盖的特点。生产的过程性决定了运行中的哪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安全性。因此应加强地面辅助单位,如行政方面、机械车间等的标准制定与执行工作;再次,结合目前国际流行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企业社会责任四大体系的相关内容整合优化出具有我矿特色的比较超前的新体系。
    综上所述,安全“三化”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安全“三化”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体系。在工作中,一方面使用强制手段使广大职工养成“三化”习惯;另一方面发挥“新老”的优势,优化整合现有安全“三化”执行体系,使之持续改进,适应企业的发展。只有把握工作的主动性,意识到其超前性,才能把工作干对,干好,才能把“三化”工作干到位。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