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一直是困绕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一大难题。多年来,由于国有煤矿执行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实现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平稳过渡,煤炭仍执行计划价格和指导价格,这使得煤矿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煤矿从上个世纪后20年到2003年,大多数煤矿都在维持生存,安全投入不足,生产不能发展,安全状况一直得不到大的改善,每年死亡人数达数千人,在国际上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在煤炭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忍辱负重,承担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任。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煤矿安全工作,每年从国家财政拨出几十亿元资金,用于煤矿安全治理,下大力量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使煤矿做到安全发展。如何解决煤矿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实现煤矿安全发展,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使煤矿企业实现安全发展,跟上国家改革发展的步伐,是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和煤矿管理者需要认真分析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分析影响煤矿安全发展的原因
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煤矿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国家在政策上对煤矿扶植不够。煤矿步入市场实行双轨制,企业效益国家不管,煤炭价格国家仍然控制,造成煤矿企业成本高于售价,形成严重亏损,职工工资逐年下降、生产投入逐年减少,不能保证维持简单再生产,维持生存成了问题,大多数煤矿从80年代末一步步走向衰败。所以说,煤矿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贡献者,起到了国民经济奠基石的决定作用,由于这些原因也给煤矿的安全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2.2 煤矿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一些煤矿十几年没有进煤矿工程类的大中专毕业生,主要原因条件艰苦、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安全保障系数低。前几年,由于煤炭市场不好矿业学院大多取消了矿业工程专业,由于矿业院校毕业生不好分配,个人不愿去。国家花几十万元的投入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花十几万元培养一名大学生,由于煤矿前些年不景气,毕业生跳槽换了工作。国家和家庭的高投入到煤矿变成低回报,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高校不愿招矿业学生和企业人员流失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高投入要带来高产出,这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3 煤矿安全技术装备落后,全国大、中煤矿大多是解放前和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跟不上目前安全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如:一些矿井先天不足,没有罐笼过卷、过放距离,提升井和风井已经定型,井下巷道断面随之定型,规程标准的规定,对老矿井来说只有通过技术改造解决。但是,由于煤矿前些年不景气,煤矿生存成了问题,技术改造没资金,所以没跟上安全发展和技术进步。煤矿进入市场后,要解决计划经济下国家留下的上述问题,单凭煤矿企业自身根本无法解决的。关于设备问题,煤矿大型设备一般要用几十年或上百年,小型设备也要用十几年。政府或主管部门出一个规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历史遗留下的设备问题,从煤矿企业自身从资金、人员和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根本不可能实现。比如:开滦矿用设备在籍62284台套,从2001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达108号文件,执行煤安标志管理以来,开滦下大力量更新矿用设备,但目前仍有30048台套设备需要更新,占设备总台数的48.29%,更换这些设备不讲技术条件方面、客观环境、人员安置及收入方面,资金投入一项就需要30多亿元,还不包括更换大型固定设备。
2.4 国家80年代放开煤炭的开采权,鼓励集体、个体办煤矿,造成煤炭行业的无序竞争,让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与小煤矿竞争,加剧了国有煤炭企业亏损,经营形势不好,据2004年国家对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调查,欠账达500多亿元,目前要还上这些欠账,如果煤炭保持在目前的状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也需要5-10年的时间。
2.5 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出现失控,1998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来由劳动部承担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业安全监察、矿山安全监察等职能交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统一管理工作。1999年,国务院又增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承担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职能。2000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基础上设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个机构。涉及煤矿安全监察方面的工作,仍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施。但是,随着国家管理机构的变化大多数省煤炭行业管理职能没有了,各省设煤矿安全监察局代表国家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监察,从行业管理方面大多数省都无人员和机构管理煤矿了,只靠煤矿自律行为管理安全工作。截至目前,大多数省都没有煤矿行业主管部门,煤矿一些涉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重大工程、安全技改无人把关,这对煤矿安全管理、安全发展非常不利。
2.6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不落实。1999年国家成立煤矿安全监察局,各产煤省也相继成立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各市成立煤矿监察办事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由国家局垂直统一领导,独立执法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与地方政府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这样的体制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制社会是适用的,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的传统习惯还根深蒂固,离开了地方政府什么都干不成。所以,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难以有效实施。从近期发生的重大事故分析中,都有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令其停产整顿,指令得不到落实的问题。
2.7 煤矿人员素质低。从管理人员看,一个煤矿十几年没有进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工程技术人员得不到补充;从技术工人方面,煤矿的技校没有生源学校萎缩或关闭,技术工人得不到补充;从采掘一线工人讲,目前煤矿用工多采用短期的农民工,一个刚放下锄头,经过暂短的培训就立即下井挖煤,可想而知,这样素质的工人,能够使煤矿安全发展吗?
3 煤矿安全发展的对策
自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杨尚昆签发的65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到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随着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出现了逐年好转的态势。但是要解决煤矿的安全发展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在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问题、人员安全技术素质问题和解决煤矿历史遗留的先天不足和投入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上落实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将保障人的生命健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首先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技术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时刻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煤矿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常抓不懈。
3.2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和行业规范。国家应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标准,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步形成煤矿企业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以此来规范企业、员工的管理、操作行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体现安全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真正落实到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
3.3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企业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保障发展规划和新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体,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安全监察体系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有机配合,协调联动,解决目前国家监察与地方政府监管的不协调,监察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实的问题。要建立各级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安全责任的落实。
3.4 落实科技兴安,实现安全发展。煤矿安全管理应该走出传统管理的误区,传统管理是经验与事后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管理。要实现煤矿的安全发展,必须以安全科技为支撑,这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验证的理论,实现安全发展,科技兴安是关键。煤矿企业应大力采用先进实用的安全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要积极组织重大安全技术攻关,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井水患等重大安全技术研究,制定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努力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科技兴安关键是人才,国家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矿业工程院校,一些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应建立或资助院校定向培养矿业工程毕业生和操作工人为煤矿培养后备人才。
3.5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解决煤矿历史欠账。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煤矿实现安全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每年从财政拿出几十亿资金解决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和装备问题,这个方法非常好。国家重点解决国有重点煤矿,各省市的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要按照隶属关系,各负其责按照煤矿管理权限,落实煤矿的安全技改工作。这项工作由于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大、技术要求高,要持之以恒的抓落实。特别是要抓住当前煤炭市场好的有利时机,经过几年的努力首先使这些煤矿达到安全标准要求,为煤矿安全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3.6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安全管理有效方法。对煤矿全面实行安全准入制度,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生产经营准入等制度,进一步规范采矿秩序。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并轨,从而实现安全发展。全面组织煤矿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
认证,全面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状况。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安全生产法制体系的完善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自律机制的形成,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煤矿企业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扶植下,影响煤矿安全发展的诸多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