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矿山安全>>正文

马龙煤矿矿井防治水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3年02月07日

第一节 水灾情况分析

一、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及河流

矿区位于格宜向斜的北东翼之北端,为一自流水斜地。

受强烈风化剥蚀作用和沟谷的切割冲刷,地形起伏较大,具有山高谷深的特点。总体地势是南西高,北东低,地形坡度一般10~25°,局部达35°。矿区为构造侵蚀、溶蚀高原中低山地貌,中部低,向斜东西两侧高,标高+1525.00~+1975.00m,相对高差450.00m。区内主要河流为白药小河,自南向北流经矿区,实测(支流汇总)流量0.012~0.097m3/s,具向斜自流盆地特征,最低侵蚀基准面+1525.00m,,属珠江水系,北盘江可渡河支流。

2、含、隔水层特征

(1)第四系(Q)孔隙含(透)水层

由碎石、砾石、砂及粘土组成,厚0~29.85m,为孔隙含水层,多分布于斜坡的下部及河谷地带。在斜坡地带其富水性较弱,透水性较强,泉水多出露于与基岩的接触部位,流量0.02~0.14L/s,为弱富水层;在河谷地带以砂砾石为主,受河水的补给其富水性相对增强。

(2) 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一段(T1y1)溶蚀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外围,厚80m。出露标高+1922~+2050m,面积约0.065km2。其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夹钙质泥岩,地貌上呈现高耸的台地或宽缓的顺向坡,石灰岩中见小的溶沟和石芽,溶蚀裂隙发育。由于分布地势较高,处于分水岭地段,未见泉点出露,可视为弱富水性的溶蚀裂隙含水层。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裂隙弱含水层

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互层,上部夹薄层石灰岩,厚145.90~149.29m。地貌上多为一陡坎,呈带状分布于西部的顺向坡上,出露标高+1890~+2050m,面积约0.15km2。由于受地形地貌及岩性控制,矿区内泉水出露位置大多位于该段砂岩与下伏二段紫红色泥岩交界处,据调查出露泉点5个,流量0.221~0.764 L /s。为弱富水性的裂隙含水层。

(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隔水层

以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局部夹薄层状石灰岩。厚177.37m。分布于矿区西部,地貌上多形成浑圆形的山脊和较宽缓的平台,出露标高+1770~+2000m,面积约0.81km2。据调查,矿区内发现泉点仅1个,流量0.10L/s,流量随季节动态变化大。基本不含水,为隔水层。

(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相对隔水层

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厚108.74m。分布在矿区中部,平面上呈带状,出露标高+1675~+1880m,面积0.32 km2。地表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受地形地貌控制,露头区一般无泉水出露,仅在沟谷调查发现泉点2个,流量0.039~0.08L/s,动态变化大,干旱季节流量减小甚至干涸,属季节性泉水。

钻孔揭露此段浅部裂隙较发育,深部裂隙不发育;该段富水性极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6)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裂隙极弱含水层

为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互层,含钙质团块。厚99.46~113.08m。分布于矿区中部,呈带状出露于反向坡上,多形成浑圆状的山丘,出露标高+1620~+1850m,面积约0.44 km2。

该层地表浅部风化裂隙发育,由于受岩性和出露条件的限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能力较差。据调查,区范围内未见泉水出露。

据钻孔揭露此段砂岩裂隙较发育,深部裂隙不发育。邻区白药煤矿在ZK401对该层作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流量为 0.00128544L/s.m,渗透系数为0.00065826m/d,富水性极弱。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7)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上段(P2x3)裂隙弱含水层

以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夹砂岩及煤层,厚102.59~104.84m。泥质岩平均厚36.7m,占该层总厚的36.7%;砂岩和粉砂岩含水组平均厚54.39m,占该层52.4%,煤平均厚11.24m,占该层10.8%。

该地层分布于矿区的中东部,出露标高+1570~+1740m,面积约0.43km2。

本组地层上段(P2x3)砂岩含水,泥岩基本不含水。据调查,见砂岩与泥岩的接触部位有少量地下水出露,流量0.007~0.09 L/s,动态变化大,不稳定,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

据钻孔揭露该层浅部裂隙较发育,深部弱,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的特点。局部地段的砂质泥岩中裂隙有涌水现象,富水性弱,为裂隙弱含水层。

(8)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中段(P2x2)裂隙弱含水层

在矿区官寨一带出露地表,面积约0.30km2。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岩性以灰色砂质泥岩和砂岩为主,夹泥岩及薄煤层,平均总厚138.67m。其中,泥质岩平均厚64.39m,占该层总厚的46.4%;砂岩和粉砂岩平均厚70.42m,占该层50.8%;煤层平均厚3.86m,占该层2.8%;地貌上为一槽谷。

据钻探和测井资料分析,该层砂岩含少量裂隙水,泥岩基本不含水。ZK102钻孔揭露该层时,冲洗液消耗量及回次水位基本不变化。说明该段含水性极弱,为裂隙弱含水层。

(9)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下段(P2x1)裂隙含水层

在矿区东部外侧出露地表,据钻孔揭露岩性以紫红、暗紫色凝灰质泥岩、紫灰色凝灰质砂砾岩、青灰色凝灰质角砾岩为主,夹砂岩及薄煤层,厚147.95m。其中,泥质岩平均厚24.3m,占该层总厚的16.4%;砂岩和粉砂岩厚123.55m,占该层83.5%;煤层厚0.10m,占该层0.07%;地貌上为一槽谷。

据钻探和测井资料分析,该层凝灰质砂砾岩和凝灰质角砾岩含少量裂隙水,泥岩基本不含水,钻孔揭露该层时,冲洗液消耗量及回次水位基本不变化,说明该段富水性极弱。底部凝灰质角砾岩与泥质粉砂岩交界处,具有涌水现象。

该层总体上富水性较弱,但底部局部地段有裂隙发育时,具有一定的富水性,为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含水层。

(10)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隔水层

出露于矿区东部外侧,出露不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凝灰质泥岩、灰绿色、灰黑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具杏仁状气、斑状结构;地表调查仅浅部含少量风化裂隙水,未发现泉水出露。由此可见,该层基本不含水,为隔水层。

3、老窑水

矿区内有老窑较多,主要分布在中心村(32)、蔡家沟(8、17、18、19、28)、官寨(20)一带,这些老窑水多以平硐和斜井开拓,大多数开采C4、C5、C9号煤层及浅部露头的风氧化带煤层,开采深度在20~80m左右,一般约50m。积水较多,最大积水达数千立方米。有的还流出地表,流量为0.02~0.794L/s,动态变化大,雨季流量常常是枯水季节流量的2~5倍。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止发生事故。

4、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地表发现两条F1、F2正断层,钻孔和井下揭露隐伏断层三条,编号f1、f2、f3。其破碎带的导水性及富水性特征叙述如下:

F1正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区北东侧外围,且未切割矿区范围内煤层,对矿井充水无影响。

F2正断层,该断层位于马龙煤矿现+1622m主平硐附近,井下巷道开拓揭露到该断层,岩石破碎,见擦痕及方解石脉,破碎带宽1.0m,呈泥质胶结。井下观察见有滴水现象,较潮湿,说明其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f1隐伏正断层:在ZK101钻孔井深53.82m中揭露到该断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破碎带宽1.0m,呈泥质胶结,缺失P2x3地层13.2m,落差13m,切割了C4、C8、C9、C17煤层,钻孔通过该断层时,冲洗液消耗量0~0.04m3/h,水位下降速度为0~0.01m/min,说明该断层具有一定的导水性,但较弱。

f2隐伏逆断层:在马龙煤矿现+1644回风平硐中揭露到该断层,断层带破碎,见擦痕及方解石脉,破碎带宽1.0m,呈泥质胶结,切割了C8、C9煤层,井下观察见有滴水并见褐红色水锈,说明其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f 3隐伏逆断层,在井下C5煤巷揭露到该断层,断层带破碎带宽0.5m,呈泥质胶结,切割了C4、C5煤层。井下观测仅见断层破碎带较潮湿,其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5、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为一自流水斜地,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的补给,动态变化大。矿区地形坡度陡,地面的径流畅通,大气降水后,大部分迅速沿斜坡坡面以片流的形式汇入溪沟,少部分沿风化裂隙、溶蚀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据钻孔水位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有由西向东运动的趋势,除一部份继续向深部径流外,另一部份于冲沟中以泉的形式排泄出地表。

6、生产矿井(马龙煤矿)水文地质特征

现有马龙煤矿井口位于二叠系宣威组(P2x3)上部,以平硐方式开拓。主平硐标高为+1622.0m;回风平硐标高为+1644.0m。主要开采C4、C5、C9煤层。

(2)老窑水及采空区积水

矿区老窑大多位于煤层露头一带,规模一般不大,多采用平硐和斜井开拓,开采深度20~80m,一般深50m。井口标高均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目前硐口大多已垮塌,据调查浅部老窑积水较富的地带,分布在中心村、蔡家沟、官寨一带,经访问积水较多的老窑多为斜井,最大积水达数千立方米。部分为平硐的老窑有积水并流出地表,流量为0.02~0.794L/s。老窑水及采空区积水是矿井重要充水因素之一。

(3)大气降水

本矿为山地地形,坡度较陡,大气降水后,大部分沿坡面迅速于冲沟中排泄,少部分沿裂隙渗入地下。区内煤层埋藏较浅,靠近煤层露头部位开采导致的裂隙易与地表导通,强降雨时对矿井充水。经调查,马龙煤矿现一平硐雨季流量常常是平时流量的2~3倍。因此,大气降水是矿井重要充水因素之一。

(4)地表水

矿井拟建井口位于白药村公所白药小河旁,井口标高为+1545.00m, 据调查,白药小河1968年农历5月的洪水水位标高在+1536.27~+1538.58m之间,与拟建井口相差约7.6m。

7、矿井涌水量估算

煤系地层是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层,因此根据井田开拓方式,本次只估算矿井先期开采地段(标高+1540m水平以上)的矿井涌水量。

(1)估算范围及边界条件

估算范围东以C17煤层底板露头线为界,南面以矿界为界,北面、西面、东面以矿界和C17煤层顶板与+1540m标高水平交线为界所围成的范围面积。上界至地下水位平均标高1665.28m,下界至先期开采地段标高+1540m,由于主要含煤段(P2x3)及其顶、底板含水层富水性差异不大,北侧白药小河定水头补给缺少计算参数,故东西南北各向均按无限补给边界考虑。

(2)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

矿区为单斜构造,根据井田开拓方式和水文地质查明程度及已有资料等情况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估算。经预测估算,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73m3/d,最大涌水量为568m3/d。

8、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总体上为一自流水斜地,地形陡峭有利于自然排水;矿井先期开采地段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弱裂隙含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条件较差,富水性弱;矿区内破坏煤系地层的断层的富水性和导水性弱。第四系覆盖物对矿井影响小,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是煤系地层上段裂隙含水层、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和大气降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二、矿井涌水情况

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大多呈潮湿状态,局部地段砂岩有少量裂隙滴水;采区煤巷来水主要是采空区及上部老窑水,汇入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后沿主平硐、回风平硐自然排水。

矿井充水来源

矿区内可采煤层有7层,可采总厚平均为6.85m,煤层倾角12~24°,采用全垮落法管理顶板。经计算,可采煤层全部开采后冒落带高度31.12m;导水裂隙影响带高度达38.07m;导水裂隙带将宣威组一段(P2x3)全部导通,对矿井产生充水影响,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

四、水灾的防治措施及安全装备

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

1、地表防治水措施

井田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一白药小河,自南向北流经矿区,实测(支流汇总)流量0.012~0.097m3/s,具向斜自流盆地特征,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1525.00m。工业场地南部有一季节性溪沟,流量较小,最高洪水位为+1537.0m。

本区每年5月下旬~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中旬为旱季;年降雨量为1032~1624mm,降雨多集中于6~10月份,占年降雨量的84~98%。

根据地表水系及气象条件,地表水防治重点为季节性溪沟水及雨季暴雨、山洪防治。

(1)井口及工业场地最低标高+1538m,为确保安全,沿横穿工业场地中部的溪沟修筑涵洞,并在上流边缘修筑可靠的防洪堤坝。主平硐井口标高为+1545.0m,高出最高洪水位,不受洪水威胁。

(2)本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井口背面系山坡,为保证矿井安全,在井口背面大致沿地形等高线并保持适宜的坡度设置拦截水沟,同时在各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将山洪引出工业场地外,以防爆雨、山洪直接从井口灌入井下。

(3)加强地面防水工程的检查。在雨季到来之前,对地面防水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整处理。

(4)对地面陷坑及裂隙、洞穴等漏水地带,及时封堵夯实并稍高于地表,防止地表水渗入井下。

2、井下防治水措施

(1)防水安全煤(岩)柱的留设

①断层防水煤柱:井田范围内发现5条断层,已按规范留设了煤柱。煤矿在以后生产中若发现其它断层,要留设防水煤柱,煤柱宽度根据断层的富水性按断层一侧不小于30m宽度留设。

②井田边界防水煤柱:按20m走向宽度留设井田边界防水煤柱。

③水平防水煤柱:水平防水煤柱按20.0m宽度留设。

严禁在各种防水煤柱下进行采掘活动。

(2)井下探放水措施

A、探放水原则

根据该矿井实际情况,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制定探放水措施:

①接近情况不明的井巷、采空区时;

②接近导水断层、裂隙带等时;

③接近与河流等水体相通的断层破碎带;

④在煤层浅部老窑开采区下部进行采掘活动时;

⑤接近未封闭又可能突水的钻孔时;

⑥接近水文较复杂地段又情况不明时;

⑦采、掘工程接近其他可能突水段时。

B、探放水设备选择

设计选用TXU-75型探水钻,并配备TBW-50/15型泥浆泵。

C、探放水措施

①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②探水或在老窑下部掘进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好人员撤退路线,并保证线路畅通,沿途有良好的照明,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③探放上部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老空区积水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

④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明显的涌水征兆或大量涌水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将人员撤出。

⑤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留设各种防隔水煤柱。

⑥加强探水迎头的通风和瓦斯检查及钻孔附近巷道支护,刹顶背帮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护板。

⑦清理浮煤,挖好排水沟,保证水流畅通。

⑧探水地点与其相邻地区的工作地点保持信号联系。安设专用电话(本安型电子电话),并与地面调度室等部门通讯连通,一旦突水发生立即通知受水害威胁地区的工作人员撤离危险地点。

⑨在水压较大的地点探水时设置套管,钻杆通过套管打深水孔,套管上安有水压表和阀门。

⑩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的钻矸,现场负责人员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立即切断电源,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D采掘工作面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确定探水线,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使用专用钻机进行探放水,经确认无水害威胁后,方可施工:

(一)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二)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三)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四)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五)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六)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时。

(七)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时。

(八)接近其他可能突水的地区时。”

E 对于煤层顶、底板带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提前编制防治水设计,制定并落实开采期间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F下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行施工。严禁使用煤电钻等非专用探放水设备进行探放水。探放水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安装钻机进行探水前,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二)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三)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电话,人员撤离通道畅通。

(四)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位置时,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的方位、倾角、深度和钻孔数量。”

G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安全措施,派专业技术人员监测水情并进行分析,妥善处理。

H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等。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行施工,钻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最底部,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和水压等,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探放水时,应当撤出探放水点以下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所有人员。

钻探接近老空水时,应当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

疏通井下巷道水沟,保持水沟畅通。

4、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1、除采煤工作面、溜煤眼、煤仓外,各井筒、巷道均设有排水沟。

2、采区内矿井水自流至+1545m水平集中运输石门水沟,经+1545m水平集中运输大巷水沟自流排出井外。排水水沟为3‰的反坡使水自流排出井外。

3、设计水沟断面为:300mm×300mm,满足排水要求。

4、经常清理水沟,保持排水沟通畅。

5、巷道低洼地点采用小水泵排水。

第二节  水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矿井水的防治

1、含水层中水防治

根据井巷实际揭露各含水层涌水情况,井田内只有上三叠统含水层含水性强,涌水量大,是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其它含水层含水性弱,涌水量小,因此在各类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将巷道布置在该含水层中。

2、采空区积水防治

采空水的防治,主要从不产生大面积积水着手,因此采煤工作面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保证里高外低,使采空区积水能自然流出,不出现大面积积水情况。

3、废弃巷道积水防治

矿井各类设计在设计前应充分掌握设计区域地质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确保设计的合理和正确性,尽量避免出现报废独头巷道。对报废的独头巷道有条件的应尽量和附近其它巷道连通,确保不积水,对已不再使用的废弃巷道,特别是下山巷道下部要预留泄水孔。

对存有积水的废旧巷道,按实测资料标注在水文地质图上,同时应标明高程、积水量等。严禁在废弃积水巷道周围60米范围内施工。确因设计需要,在废弃积水巷道周围施工时,应编制探放水措施,先探放水后施工。

二、周边矿积水防治

井田范围内有部分报废小煤窑,它们处于煤矿高处,是煤矿防治水的重大隐患。对周边煤矿特别是地方煤矿的开采和井下积水情况,防排水情况要积极协助进行经常性的调查,以消除其对我矿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我矿各工作面在施工至井田边界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且在一水平高程最高的各条巷道内设立永久水文观测站,及时掌握上部涌水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

三、井下排水

矿井为平硐开拓,上下山开采。经预测估算,平硐上山生产时期,正常涌水量为19.78m3/h,最大涌水量为23.67m3/h;平硐下山生产时期,正常涌水量为62.3 m3/h,最大涌水量为74.8m3/h。

矿井初期(平硐上山生产时期)采用自流排水,矿井水通过井下巷道水沟自流排出井外。井下各巷道均设有排水沟,水沟断面300mm×300mm,排水沟设有3‰的反坡,能确保矿井水经巷道水沟自流排除井外。

四、探放水

要做好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凡不清楚或有怀疑的地段都必须先进行探放水。探放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经有关领导和矿总工程师逐级审批后执行。要配齐探放水设备,配备两台探水钻并保证完好,建立探放水专业或兼职队伍。

五、地面水的防治

1、充分调查井田内地形、地貌条件,掌握基岩充水含水层出露及隐伏露头情况,正确确定充水含水层的补给区,结合实际进行矿坑充水条件分析。对井下涌水情况要定期进行观测,掌握不同时期井下涌水情况,以确定雨季期间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情况和对矿井涌水的影响。

2、要充分利用当地气象资料,根据大气降雨规律和降雨强度,比较准确地预测防(排)洪渠等的瞬时流量,以确定防(排)洪的标准和断面。按照确定的防(排)洪标准在矿井主要建筑物周围及四条井筒的井口等处修筑排洪沟或拦洪坝,疏通水路。

3、掌握和圈定矿区历史最高洪水位的洪水淹及范围,并做好汛期前的调查和汛期中的巡回观察。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要组织人员对工业场区内的所有防洪设施及排洪沟、河床进行全面检查,并组织人员彻底清理,确保设施完好,排洪沟、河床畅通,每次暴雨或山洪过后,要进行检查和清理。同时要在在井口附近选择适当位置,存放足够数量的沙袋等防洪物资。

4、要建立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站,掌握地表及岩层移动规律,确定地表及岩层移动参数,长期对地表塌陷情况进行观测。调查地表塌陷范围、塌陷程度、裂缝的发肓情况。对地面塌陷坑、塌陷裂缝,特别是处于沟谷地段的裂缝要及时填平夯实;对井田范围内的沟谷、池沼、低洼地段等应尽可能将其水路疏通,并及时排除积水,使水不能积存。

5、根据煤层开采的“上三带”理论和导水冒裂带发肓高度规律以及开采盆地岩移塌陷规律,观测和计算矿区内导水裂缝带的发肓高度,结合井上、下实际观测资料,设计地表防治水的具体工程。

六、防治水的保障措施

1、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领导,配齐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同时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肓,形成矿、区、队、班组多级培训网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培训,使每名职工都熟悉和掌握水灾的征兆、防治措施和避灾方法。

2、要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对矿井涌水、排水、积水情况和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建立健全重大水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对查出的水害隐患要分级(分A、B、C三级)管理和治理,不同级别的水害隐患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建立矿井水文资料和水害档案,进行煤矿重大水害事故隐患登记,做到图纸完善、台帐齐全、记录清楚。做好水情水害预测预报,按照年度、月开展预测预报,要逐步做到预测预报准确、可靠,能够指导防治水工作。

3、要切实增加对防治水的安全投入,完善防治水系统,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煤矿防治水方针,落实“防、堵、疏、排、截”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加强煤矿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系统的研究和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建立煤矿水害信息网和专业化的矿山水害救灾抢险快速反应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建立健全煤矿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制度,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防治水)开展并检查、验收各项防治水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第三节 水灾事故的处理计划

水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救援程序,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1、发生事故后,现场工作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镇静,应尽可能了解和判断事故的性质、地点、危害程度,按照向有安全出口的高处撤离的原则,迅速撤离,实行自救。

2、尽快向矿调度室汇报灾害情况,并迅速通知可能波及区域的人员撤离危险区。

3、指挥中心在接到水灾报警后,立即通知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迅速到位,各部门各司其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营救受害和被困人员,控制事态。

4、井下变电站值班人员应迅速切断已被水淹灾区的电源。未被水淹的水泵其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保证水泵的正常运转。

5、生产技术人员,应迅速确定突水水源,估算涌水量,确定受灾地点、范围、受灾人员数量。根据水灾程度确定救援路线,制定抢捡救援方案和措施。对受灾区域水位及水源进行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为救援行动提出决策性建议。

6、对由于洪水造成的灾害,应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当地降雨量、洪水水位,判定受威协的区域或受灾程度,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受到威协的区域。

7、按涌水量大小组织强排,在现有排水设备的能力不足时,应增设水泵和管路,并组织力量做好排水、供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保证不断电、停泵。

8、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积聚。根据灾害发展程度,对井下通风系统适时进行调整。

9、救援队伍到达矿井后,要了解灾区情况、水源、事故前人员分布及进入该地点的通道等矿井基本条件。进入灾区后应判定遇险人员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动路线,巷道及水泵设施受淹程度,巷道冲毁和堵塞情况,有害气体浓度、通风等情况,并将侦察结果汇报指挥中心。救援过程严格按照制定的救援方案和措施执行。在抢险救援过程中要防止冒顶和二次突水。

10、抢险救援结束后,应有救护队在现场值班,详细检测井下涌水情况及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当井下涌水量不再有变化或逐步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符合或低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要求时,方可进行重建工作。

第四节 水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井下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各工作场所避灾路线,发生水灾事故后要按照制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撤退,并遵守以下原则。

1、现场人员以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区工作人员一起按规定路线撤出。

2、撤退的方向应向有安全出口高处走,沿着上山方向进入上一水平,然后出井。

3、若出路已被隔断,要迅速寻找井下位置最高、离井筒最近的地方暂时躲避,同时发出敲击呼救信号。

4、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的独头巷道避难,但当独头上山下部唯一出口已被淹没无法撤退时,则可在独头工作面躲避。因为,独头上山的空气因水位上升而压缩,能保持一定时间。

5、严密注意,防止透水空间放出的有害气体引起井下可波及到工作人员中毒、窒息。

文兴乡马龙煤矿

2012年4月26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