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正文

大电网稳定控制系统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12日

  2)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好、开放灵活的对策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当本区域内出现线路扩建时,稳定监控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应能较容易地随之扩展;◆当需要修改对策表时,在修改权限的限制下,可从本地/远方灵活地修改,以使当前的稳定对策最大程度上地符合实际情况;

  ◆采用可移植性好、代码效率高的编程语言;采用模块化设计或(分布式)组件技术;运行模块与维护模块应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关联。

  3)较为合理、完善的稳定启动判据,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线路、故障相别、故障类型,有条件的厂站还可根据采集的开关量实现基于关联矩阵的电网拓扑辨识,为基于快速积分法的在线准实时稳定计算提供实时网络拓扑;

  4)实时的图形化监视界面,带有事件顺序记录、实时/定时打印、实时波形、语音报警等功能,甚至有故障录波系统,以便于事故后分析;

  5)完备、冗余式的通讯:通过对载波、微波、电话线、Internet、SPDnet等多种通讯方式的支持与实时切换,确保区域子站与控制中心的通讯通道通畅无阻。

  6)适当条件下可将电压稳定监控、频率稳定监控功能集成进来,并可通过电力企业综合总线(UIB)与EMS中的SCADA/DTS、电力市场系统中的动态安全评估联系等相联系,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可见,新的环境与条件下的区域稳定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多任务、多功能,开放灵活的监控系统。不管是采集数据的判断辨识、对策表的管理与实时查找,还是实时生成报表、打印、事件顺序记录,都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存储等功能。当然,这是在把在线计算的任务交给控制中心的前提下的。

  3稳定控制装置起动元件的选择

  对于大电网而言,当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快速性就成为关键因素,这集中体现在对稳定控制装置启动元件的选取上。从原理上启动元件的选取既可以采用各相(序)电流、电压或功率突变量元件等模拟量来实现,也可以根据保护的动作信号及断路器出口信号等开关量来实现。前者广泛应用于微机保护中,技术较成熟可靠,速度快,但数据量较大,且有其自身的保护算法、滤波、PT、CT断线等问题。后者数据量小的多,而且“N-1”准则下的各种情况(如发电机、线路、电缆、变压器的退运)可直接反应为开关量的变位,因此和事故预想分析(支路开断、发电机开断)接口简单;缺点是拒动、误动问题,且当考虑“N-2”准则时需要考虑多种运行方式,特别是对于500kV变电站(常采用3/2接线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组合较多,需要采用关联矩阵的方法。由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在稳定控制这种对可靠性与快速性要求甚高的场合下,将模拟量启动元件与开关量启动元件相互结合,以一方为主,相互校验与补充也许更可取。比如若以模拟量启动元件为主,可以用适量的开关量信息(如保护出口信号)辨别故障区间等;而以开关量启动元件为主,则可以利用适量的模拟量(如零序分量)区分两相短路与两相短路接地。另外,一种基于PEF理论,以不平衡功率积分作为稳定控制启动判据[11]也值得注意。

  4稳定控制装置的实现模式

  4.1区域子站的实现中的几个问题

  当前的区域子站的实现有几种方式:嵌入式系统、工业PC系统以及工业局域网系统,三者间的比较见表1。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协调好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工作与数据交换,提高整体性能是最重要的。

  4.2控制中心的实现模式

  控制中心要完成预想事故的快速筛选以及快速暂态稳定分析,而且还要协调管理各区域子站,任务繁重。因此,其构成模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稳定控制系统的效率。控制中心的实现以往多采用“小型机UNIX平台”模式,目前则多采用“工作站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的模式。后者可将多项任务按组态软件的形式加以组合并在不同的工作站间实现分工,开放式的结构便于扩展与利用新技术。

  当控制中心与EMS接口后,其数据的获取可完全由EMS提供,而控制中心与各区域子站的通信只限于发收稳定策略及协调控制信息,通讯量大大减小。另外,为减少局域网上信息交换量,文献[6]提出可采用分层局域网和共享内存技术,不把所有信息集中在一个局域网上交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