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电接触不良引起的电气故障
2.2.1 电接触不良的原因
电接触材料的改变。电接触材料,尤其是开关触头的材料,对其导电性、硬度等有着较严格的要求,如果不适当地更换了原有的电接触材料,势必影响到电接触的性能。其次,为了弥补某些电接触材料的缺陷,常常在电接触材料表面镀上一层其他的金属,如银、锡、金等。在修理过程中或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使镀层损伤或消失,必然使电接触性能变差。
电接触形式的改变。由于种种原因,使电接触表面不平整或接触面发生位移及方向的变化,从而导致电接触形式的改变,如将面接触、线接触变成了点接触,或点接触变成了面接触、线接触,都可能使电接触不良。
电接触压力的降低。弹簧变形、传动机构不到位等,使电接触压力降低。这是电接触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铜铝导体直接连接引起的电化学腐蚀。铜铝导体相互直接连接构成铜离子-铝离子的高电位差的电化学对,必然引起电化学腐蚀。在实际工作中,未经过任何处理而将铜-铝导体直接连接,是比较多见的。运行时间一长,必然产生电接触故障。
电接触表面性能不良。电接触表面上,由于种种原因,覆盖着一层导电性很差的物质,如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等,其电阻率远大于原金属,也可能是覆盖在接触面上的灰尘、污物或夹在接触面间的油膜、水膜等,由此形成了表面膜电阻。它的存在使接触电阻值增大或引起接触电阻不稳定,甚至破坏电接触连接的正常导电。
环境因素的影响。潮湿,温度偏高,酸、碱、氧化硫、氯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速了电接触材料的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及其他变化。
电接触安装工艺不符合要求。对不同的电接触类型有不同的安装工艺要求,达不到规定的工艺要求和标准,就会使电接触不良。
2.2.2 电接触不良导致电路不通
电接触点是电路中最薄弱的环节,电接触不良是导致电路不通的重要原因。如隔离开关触头松动、触头未接触、导线连接点未搭接好、导线与设备接线端子连接螺钉松动、锡焊点断开等,常常导致电路不通。又如,某些电接触点从外表上看似乎已连接好,而实际并没有连接好。在电气设备维修中常将这种似接非接的电接触点称为“虚连接点”。查找“虚连接点”是查找电气设备故障的难点之一。
2.2.3 电接触不良导致电接触处严重发热
电接触不良导致的发热,一是由于接触电阻上的发热,二是接触不良发生电弧产生的热。电接触发热将进一步导致电接触不良的恶化,使电路不通。
2.2.4 电接触不良导致电弧的产生
电接触处的一层绝缘薄膜(如水分、灰尘、氧化膜等)。在一定电压下,在接通电路瞬间,可能被击穿,因而会产生火花和电弧,从而导致更严重故障的发生。
2.2.5 电接触电阻的增加可能使某些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电接触电阻虽然很小(通常为毫欧、微欧级),但对于某些电路则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正常运行状态是短路运行状态。如果该回路接触电阻过大,将导致正常短路运行状态被破坏,造成电测仪表误差增大、继电器误动作等故障的发生。
2.3 电气工况变化引起的电气故障
无论是三相电源不对称、三相负载不对称以及中性点偏移都是由于电源或负载没有按规定运行或配置引起的系统电能偏离正常状况,当偏离值较小时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比较小,当偏离值较大时,就可能引起电气故障,如部分电气设备电压过高导致烧毁等。
了解了可能引发电气设备事故的原因,才能针对可能引起电气设备故障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加强特殊天气设备巡视、采用合适参数的设备等,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