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正文

线路设计安全风险防范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1月22日

 

序号
工程或工序
风险事件或因素
安全风险防范对策与措施
安全风险设计预防措施
风险
等级
备注
1
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平面交叉换侧或拨接段线路
施工过渡方案设计不合理影响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1、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运输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编制指导性施工过渡方案;
2、准备好人员、材料等待天窗时间安全拨接。
1、指导性施工过渡方案要技术经济合理、实施安全可靠;
2、施工注意事项交待清楚。
3、如果新旧线技术标准不同,还需尽量减少换边,形成成段速度目标值。
一级
 
2
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立体交叉段线路
设计净空不足或处理措施不当影响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1、线路设计首先满足必要的净空要求,并适当留有余地。
2、认真研究对既有线的安全防护设计。
1、必须组织相关专业进行会审,听取专业对交叉点的选择意见和立交净空的要求。
2、充分考虑施工技术条件和对运营的干扰。
二级
 
3
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绕行,但间距较近的线路
因设计防护措施不当而致开挖或爆破影响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1、线路设计应利用横断面选线,合理确定与既有线的间距;
2、相关专业对既有建筑物及运营列车进行安全防护设计或加固设计。
1、组织相关专业进行会审,满足专业对最小线间距的要求,并落实相关专业采用的工程防护措施是否满足施工安全。
2、一般情况下,新旧隧道线间距在30m以上时对既有线隧道影响较小。
3、桥梁地段根据桥涵专业收集既有桥的竣工图确定线间距。
4、路基地段根据防护工程设置需要确定线间距。
一级
 
4
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并行(等高或不等高)段线路
因设计防护措施不当而致开挖或爆破影响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1、线路设计须满足最小线间距及加宽的要求;
2、相关专业对既有建筑物及运营列车进行安全防护设计或加固设计。
1、新建线尽可能等高。
2、不等高地段最小线间距需经路基专业试带帽子后计算确定;
一级
 
5
既有线抬落道地段线路
抬落道设计不合理可能引起施工过渡困难或大拆大改。
1、   需处理好改建范围、技术标准、施工过渡的问题
2、   尽可能避免大拆大改。
1、抬落道过大需有可行的施工过渡方案;
2、桥梁地段抬道需提交桥梁专业进行结构检算,抬道需保证必要的道碴厚度;
3、涵洞地段落道需保证涵顶致轨底的高度;
4、隧道内抬道应与隧道专业协商,必须保证隧道净空高度;
5、车站、区间路基地段抬落道还应注意对跨线建筑物、挡护工程、车站房屋、站台的影响。
一级
 
6
新建铁路与既有公路立体交叉段线路
线位选择不当或工程措施不完善影响铁路或公路运营安全。
1、线路设计要选择地形、地质良好地段跨越既有公路,避免在陡崖、岩体破碎与公路交叉。
2、相关专业需对既有公路进行安全防护设计。
3、确有必要的工点,分时段封锁公路施工。
1、线路设计要选择地形、地质良好地段跨越既有公路,避免在陡崖、岩体破碎与公路交叉。
2、与相关专业会审后再确定交叉位置。
3、制定可行的实施措施,分时段封锁公路施工。
一级
 
7
公路与铁路等高或公路高于铁路的并行路段
汽车冲入或坠入铁路,造成安全事故。
1、线路最好与公路保持20m以上的距离。
2、设置必要的防撞、警示标志等防护设施。
1、线路最好与公路保持20m以上的距离。
2、设置必要的防撞、警示标志等防护设施。
一级
 
8
铁路与道路平交段线路
由于各种原因,平交道口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行车安全。
1、铁路与公路采用立体交叉,取消平交道口
2、确需设置平交道口时,应配看守人员、看守房及相应信号设施。
1、铁路与公路采用立体交叉,取消平交道口
2、确需设置平交道口时,应配看守人员、看守房及相应信号设施。
二级
 
9
新建铁路隧道上方存在建筑物段线路
施工期间隧道上方建筑物沉降、开裂变形、坍塌。
1、线路尽可能远离既有建筑物。
2、勘测期间隧道专业拟定拆迁调查范围,先进行拆迁调查。
3、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时,线路专业根据隧道专业互提资料在线路诸表中确定该部分拆迁数量。
1、线路尽可能远离既有建筑物。
2、必要时按照拆迁有关建筑物处理或施工期间临时搬迁过渡。
二级
 
10
跨越江河湖海线路
洪水、台风造成施工期间人员伤亡、桥墩遭船舶撞击致桥梁坍塌事故
1、线路要在河道顺直、视野开阔、水面较窄、岸坡稳定、地质情况良好地段跨越。
2、上跨通航的江湖河海还要编写满足规划航道要求的航道论证报告。
3、上跨通航的江湖河海时还应进行航标设计。
1、线路要在河道顺直、视野开阔、水面较窄、岸坡稳定、地质情况良好地段跨越。
2、上跨通航的江湖河海还要编写满足规划航道要求的航道论证报告。
3、上跨通航的江湖河海时还应进行航标设计。
二级
 
11
滑坡地段线路
由于降雨、地震、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等影响,大量土体(岩体)沿着滑动面向下滑动,损毁、埋没铁路,或施工期间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1、线路尽可能绕避各种滑坡,或于滑面下一定位置以隧道通过;
2、无法绕避成群、密集的滑坡体时应避重就轻,选择规模较小滑坡体通过,由相关专业采取抗滑措施,各种工程措施考虑周全。确保稳定。
3、认真做好方案研究和技术经济比选工作。
4、认真做好各种勘测资料的收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施工期间加强管理,严格按图施工,按章操作。
5、认真做好方案研究和技术经济比选工作。
6、运营中加强监测检查,特别在雨季要加强巡查。
7、建立紧急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线路应绕避重大滑坡,或于滑面下一定位置以隧道通过;
2、无法绕避成群、密集的滑坡体时应选择规模较小滑坡体通过,或在滑坡体下缘采用填方通过,并由相关专业采取抗滑措施确保安全。
3、认真做好方案研究和技术经济比选工作。
一级
 
12
错落、崩塌、岩堆、危岩落石等重力不良地质地段线路
由于雨水侵蚀、温度变化,或受外力作用等产生特殊地质,岩体产生崩塌,破坏、埋没铁路。勘察期间未探明,造成线路方案不合理或无处理措施,给施工或运营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列车颠覆、人员伤亡等事故。
1、线路应绕避重大不良地质,若无法绕避成群、密集的不良地质体时应避重就轻,选择规模较小、采取适当措施后能确保稳定的不良地质体通过。
2、认真做好各种勘测资料的收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勘探工作。
3、认真做好方案研究和技术经济比选工作。
 
1、对山体极不稳定,岩层非常破碎的陡峻山坡,或预计施工扰动后工程处理困难的地段,线路应绕避。
2、认真做好各方案的勘测资料的收集,满足设计需要。
3、认真做好方案研究和技术经济比选工作。
一级
 
13
泥石流地段线路
由于上游物质来源丰富,骤降暴雨等原因形成泥石流,将冲毁、埋没下游的路基和桥涵。
1、遇大型泥石流沟时,线路尽可能绕避泥石流沟或靠山作隧。
2、跨越泥石流河沟时,最好选择桥梁能一跨越过的地段通过,纵断面设计高程必须满足要求并留有余地。
3、加强上游地区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1、遇大型泥石流沟时,线路应绕避泥石流沟。
2、必需跨越泥石流河沟时,应避免穿过沉积区,宜在通过区设桥跨过,并留有足够的净空。高程受限时,不宜设计为路堑,宜以明洞或隧道通过,且进出口应设在泥石流的影响范围以外,洞身应有足够的埋藏深度。
一级
 
14
采空区线路
由于对地下坑洞勘察不明,工程措施考虑不周,通车后导致路基下沉,桥梁、隧道变形,各种铁路设施受到破坏等,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1、线路必须绕避已形成移动盆地或成片的大规模的采空区。
2、只能穿越薄层、与矿层交角较大、处理范围较小的采空区。
3、地质认真做好采空区范围、深度、空间坐标关系等各种资料的调查收集工作。建议增加地质专业最好能查到采空区内各类坑道的位置。
1、线路应绕避采空区。难以绕避时,应尽量选择在矿层薄、埋藏深、倾角缓和垂直于矿层走向等有利条件处通过,并采取措施确保铁路安全。
2、线路通过小型坑洞时,应采取必要、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3、对于正在开采或拟开采的矿区,线路应绕避。不能绕避时,须与有关单位、部门协商,选择穿过矿体长度最短的部位通过,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
一级
 
15
岩溶地区线路
1、地下溶洞的顶板坍塌会引起其上的铁路建筑物下沉或破坏。
2、隧道施工中遇到暗河、溶洞时,容易发生突水、突泥、涌砂,造成安全事故。
1、线路尽可能绕避大的坍坑、陷坑、漏斗、暗河等。
2、线路平面尽量靠暗河排泄基准面,以达到设计标高高于暗河的目的。
3、如有既有公路隧道、引水隧道,线路尽量靠近该类既有建筑物。
4、线路标高尽量拔高。
5、岩溶发育的隧道尽可能设计成人字坡,避免反坡排水。
6、认真做好勘探、调绘各种勘测资料的收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勘探工作。
7、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8、在降雨和降雨后时段禁止施工。
1、线路尽可能绕避大的坍坑、陷坑、漏斗、暗河等。
2、线路平面尽量靠暗河排泄基准面。
3、如有既有建筑物(公路隧道、引水隧道),线路尽量靠近既有建筑物。
4、线路标高尽量拔高。
5、岩溶发育的隧道尽可能设计成人字坡,尽可能避免反坡排水。
6、认真做好勘探、调绘各种勘测资料的收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勘探工作。
7、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一级
 
16
顺层地段线路
路基或隧道施工中易造成边坡失稳、坍滑、工程滑坡等。
1、线路尽可能以填方或浅挖通过顺层地段;
2、作好挡、锚、顺层清方等设计措施。
线路尽可能以填方或浅挖通过顺层地段,严格控制高边坡;
二级
 
17
有害气体地段线路
隧道内瓦斯、天然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易引起燃烧、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
1、认真进行线路方案研究和技术经济比选。
2、做好监测、通风、超前地质预报、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计。
1、认真进行线路方案研究和技术经济比选,根据方案比选情况确定是否避开有害气体。
2、做好监测、通风、超前地质预报、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计。
二级
 
18
河岸冲刷与水库塌岸地段线路
洪水对河岸的冲刷、侵蚀后造成岸坡失稳、路基下沉、水淹道床等。
线路最好远离大面积的坍岸区或内移以隧道通过,或外移以桥代路。
线路最好远离大面积的坍岸区或内移以隧道通过,或外移以桥代路。
二级
 
19
膨胀土地段线路
在雨水作用下,易造成边坡失稳、塌方、小滑坡、路堤下沉、机床翻浆冒泥等。
1、线路以低填浅挖通过膨胀土地区;
2、作好截排水、边坡挡护、基底处理、填料选择等设计。
1、线路以低填浅挖通过膨胀土地区;
2、作好截排水、边坡挡护、基底处理、填料选择等设计。
二级
 
20
人工弃土地段线路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造成路基及房屋沉降不均、开裂、下沉等。
1、线路以低填浅挖通过人工弃土地区;
2、作好基底处理或换填设计。
1、线路应尽可能避免经过深厚软基路段;
2、确实无法避免,路基填方高度应尽可能控制在6m以下,避免高填方;
3、软基厚度超过8m时,应考虑按桥通过。
三级
 
21
软土与松软土地段线路
如果措施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路基及房屋变形、开裂、下沉等。沿海地区铁路海相沉积软土力学指标低,路基处理易发生沉降不满足要求或路基体失稳、溜坍情况
1、认真做好线路绕避软土地基线路走向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严格控制路基填方高度,如填方较大或软土厚度较深,应考虑以桥代路通过。
1、线路以桥梁或低填浅挖通过人软土地区;
2、作好基底处理或换填设计。
三级
 
22
放射性地段线路
施工及运营期间易造成人员伤害及污染环境。
1、线路尽可能绕避放射性严重的地质地段;
2、作好施工人员防护和弃土、弃碴防护设计。
1、线路尽可能绕避放射性严重的地质地段;
2、作好施工人员防护和弃土、弃碴防护设计。
三级
 
23
穿越断裂构造带或活动断裂构造带线路
1、线路与断裂带可能平行或斜交角度极小,长段线路处于岩层破碎带范围内,造成处理工程巨大或改线。
2、活动断裂构造带地区地震频发,容易对铁路造成破坏性影响。
1、线路以垂直角度或大角度穿越断层破碎带,避免沿断层破碎带行进。
2、线路最好通过完整基岩地区。
1、线路以垂直角度或大角度穿越断层破碎带,避免沿断层破碎带行进。
2、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设防等级设计。
三级
 
24
黄土地区线路
黄土岸坡失稳后构筑物下沉及陷穴区引起构筑物下沉。
1、线路宜绕避黄土塬前爪状地形区。
2、线路横穿黄土地区“V”字形区域时,宜以隧道通过为首选方案;当线路受标高控制需以隧道和桥梁通过时,应充分考虑黄土岸坡稳定性对线路构筑物的影响,同时应考虑隧道边、仰坡的高度。
3、当线路和黄土地区陡峭岸坡平行时,受黄土陡峭岸坡稳定性影响,需和地质专业一起确定其安全距离。
4、线路宜绕避陷穴区,在不能绕避时,地质专业需查明陷穴发育情况,并拟定工程处理措施。
1、线路宜绕避黄土塬前爪状地形区。
2、线路横穿黄土地区“V”字形区域时,宜以隧道通过为首选方案;当线路受标高控制需以隧道和桥梁通过时,应充分考虑黄土岸坡稳定性对线路构筑物的影响,同时应考虑隧道边、仰坡的高度。
3、当线路和黄土地区陡峭岸坡平行时,受黄土陡峭岸坡稳定性影响,需和地质专业一起确定其安全距离。
4、线路宜绕避陷穴区,在不能绕避时,地质专业需查明陷穴发育情况,并拟定工程处理措施。
 
三级
 
25
三角洲地区线路
瞬间降水量大,洪水难以归槽下泻,造成内涝
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排水工程设置,满足排洪设施的设置条件。
1、勘察设计阶段应调查清楚既有排水系统及地区最大降雨量
2、根据桥涵专业排水系统设置情况,确定线路设计高程,满足排水需要
三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