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正文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27日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1010~1×1015Ω?m时,能产品危险的静电,而在1×1013Ω?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1015Ω?m或者低于1×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1×106Ω?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元件的误操作。
    三、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的岗位(场所)  
    (1) 生产、使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  
    (2)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料场所。  
    (3)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  
    (4)其他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场所)和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岗位(场所)。
    四、静电的消除措施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预防静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固定设备
    (1)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贮罐等都必须接地。不允许有与地相绝缘的金属设备或金属零部件。亚导体或非导体应作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2) 各生产装置系统(或装置单元)的总泄漏电阻都应在1×106Ω以下。  
    (3)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其总泄漏电阻必须在1×106Ω以下。  
    (4)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5)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器大于或等于50m3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起间距不应大于30m。
    (6)有振动性的固定设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接地,不准使用单股线。有软连接的几个设备之间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
    (7)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等),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
    2、管道系统
    (1)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隔100m接地一次。
    (2)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20m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离小于100mm时,应加跨接线。
    (3)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4)金属配管中间的非导体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静电处理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连,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
    (5)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6)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3、人体静电接地
    (1)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
    (2)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
    (3)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静电危险区域进口处,设立倒除人体静电装置
    (二)工艺控制法:危险化学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与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减少静电的产生。主要控制措施有:
    (1)限制物料输送速度,管径越大,速度要放慢。
    (2)灌装液体物料时,从底部进入或将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
    (3)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控制反应釜内易燃液体的搅拌速度。
    (4)在灌装过程中,禁止用检尺、取样、测温等现场操作,应静置一段时间后方可进行操作。
    (5)设备和管道应选用适当的材料,尽量使用金属材料,少用或不用塑料管。
    (6) 如生产工艺条件许可,增加室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至50%以上。  
    (7)采取惰性气体保护。
    (8)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9)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五、静电的管理措施
      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自查为主,车间要配合公司管理部门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相关管理部门每年指定电工班检查一次,也可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易燃易爆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有防静电的内容。安全管理部门对职工进行防静电知识的 培训。
      静电对化工生产是有危害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确认识静电产生的原因,分析静电产生的过程,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防静电设施的维护、检测和检查工作,才能够彻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危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