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触电救援处置措施
发现有人触电,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应按“迅速、就地、准确、坚持”八字急救原则,根据触电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
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但不应认为死亡,而应该看作假死,并且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有触电者经四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工呼吸而得教学秩序救的事例。国外人个材料说,从触电后一分钟开始救治,90%有良好效果;从触电后6分钟开始救治,10%有良好效果,而从触电后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极小。由此可见,动作迅速是非常重要的。
(一) 脱离电源
人触电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这进,使触电者忙脱离电源是救触电者的首要因素。
1. 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拉”、“切”、“挑”、“ 拽”、“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A:“拉”。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拨出电源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由于错误的控制,开关控制的是零售线,虽然拉开了开关,但并未断开电源。B:“切”。如果触电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砍断电线,断开电源;C:“挑”。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D:“拽”。如果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又没有紧缠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E:“垫”。用于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的身下,以隔断电源。
2.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B :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有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C: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快为原则选择采用。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注意事项
(1) 救护人员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或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绝缘的工具,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2) 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3) 不要避免扩大事故,如触电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 以利于抢救。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1) 一般不重: 触电者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发麻风、全身无力。
(2)较重: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
(3)严重; 触电者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
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统计资料表明,每年二、三季度事故多。特别是6~9月份,事故最为集中。主要原因为,一是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着单薄而多汗,触电危险性较大;二是这段时间多雨、潮湿,地面导电性增强,容易构成电击电流的回路,而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容易漏电。1.触电事故种类
当人体因接触或接近带电体而引起局部受伤或死亡的现象称为触电。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一)电击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电击,直接接触触电电击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由于二者发生事故的条件不同,所以防护技术也不相同。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的伤害,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的,而电流对人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到地而或其他接地导体的同时,人体另一部位触及某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除与带电体电压高低、人体电阻、鞋和地面状态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以及配电网对地运行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中发生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中的危险性大。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单相触电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因此,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将单相触电作为重点。
b: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在此情况下,人体所随的电压为三相系统中的线电压,因电压相对较高,其危险性也较大。
c:跨步电压触电。人体进入地面带电的区域时,两脚之间随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造成的电击称为跨步电压电压电击。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的情况有:带电导体特别是高压导体故障接地时,或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流散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可造成跨步电压电击。正常时有较大工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附近,流散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可造成跨步电压电击;防雷装置遭受雷击或高大设施、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可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的所造成的伤害。此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属于局部伤害,其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种伤害,下面分别介绍。
a:电烧伤。电烧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
含有电烧伤成分。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而造成的伤害。由于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一般都不大且皮肤电阻又比较高,因而在皮肤与带电体接触部位产生的热量就较多,因此,皮肤受到的灼伤比体内严重得多。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越大,则电流灼伤就越严重。由于接近高压带电体时会发生击穿放电,因此,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电气设备上。因电压较低,所以形成电流灼伤的电流不太大。但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数安的电流则会形成严重的灼伤。在高频电流下,因皮肤电容的旁路作用,有可能发生皮肤仅有轻度灼伤而内部组织却被严重灼伤的情况。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直接电弧烧伤发生在带电体与人体之间,是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间接电弧烧伤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形成的间接烧伤,以及被熔化的金属溅落的烫伤。
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可造成大面积的深度烧伤,严重时能将机体组织烘干、烧焦。电弧烧伤既可以发生在高压系统,也可以发生在低压系统。在低压系统,带负荷(尤其是感性负载)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时,产生的电弧会烧伤操作者的手部和面部;当线路发生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出来会造成烧伤;因误操作引起短路也会导致电弧烧伤等。在高压系统,由于误操作,会产生电弧,造成严重的烧伤;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距小于放电距离时,直接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电弧烧伤,严重时会因电弧烧伤而死亡。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事故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因此,预防电伤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b:电烙印。电烙印是电流通过人体后,在皮肤表面接触部位留下与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斑痕,如同烙印。斑痕处皮肤呈现硬变,表层坏死,失去知觉。
c:皮肤金属化。皮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潮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掺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紧张的伤害。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d:机械损伤。机械损伤多数是由于电流作用于人体,人的中枢神经反射使肌肉产生非自主的剧烈收缩所造成的。其操作包括肌腱、皮肤、血管、神经组织断裂以及关节脱位乃至骨折等。
e:电光眼。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在短暂照射的情况下,引起电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电光眼的表现为角膜与结膜发炎。
尽管触电事故只是电气事故中的一种,但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电气事故,而且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在用电过程中发生。因此,研究触电事故的预防是电气安全技术的重要课题。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触电的类型:
触电一般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乃至死亡。
电伤是指在电弧作用下或熔断丝熔断时,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烧伤、金属溅伤等。
1.2危险程度分析: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电流的频率、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因素。
无论哪种触电事故,都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为最基本原则。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的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总医院)联系救治。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示意图: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部
组 长:高林祥
副组长:郝 亮
成 员:全体职工
指挥机构职责:
3.2.1总指挥职责
1、化验室的第一责任者,对全室安全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是化验室应急反应的总负责人。
2、督促、检查各分管副职抓好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3、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处理,提出调查处理意见。
4、确定应急现场指挥人员。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