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正文

10kV电力电缆头制作及安装作业指导书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1月29日
10.1.3 在线芯端部剥去长度为端子孔深加5mm的绝缘层,按压接要求进行端子压接。在端子压口处和绝缘端口处用密封胶填平,需搭接线芯绝缘10mm。清洁绝缘部分表面。在绝缘层表面均匀涂上硅脂膏,将绝缘管至三叉根部,加热固定。在端头处安装相位标识。户内终端头安装完毕。
10.1.4 在每相距三叉根部130mm套入第一个单孔伞裙加热固定,再依次套入其余5个单孔伞裙,各伞裙间距100mm,加热固定。户外终端头安装完毕。
10.2 10kV热缩中间电缆头
10.2.1 将两端电缆对直,重叠200mm~300mm,确定重叠部分的中心。从中心任取长端910mm和短端470mm,剥除外护套。保留30mm钢铠,绑扎地线,其余剥除。保留50mm内护层,其余剥除。从端头量取300mm,剥除铜屏蔽层,断口用PVC带固定保留60mm半导层,其余剥除。
10.2.2 在线芯端头处量取1/2管长加5mm,剥除绝缘,并削成30mm的“铅笔头”,在其尖端保留5mm内半导电层。清洁绝缘表面,在内半导电层和绝缘层交接处绕包应力疏散胶,两边各搭接10mm。套入应力控制管,搭绝缘层20mm,加热固定。两端分别套入外护套管、内护套管,在各相线芯上套入铜屏蔽网1个(注意长的内护套要套入电缆的短端)。
10.2.3 依次将两端的各相线芯插入连接管两端,每端连接管各压3次。用锉刀及砂布打表面压痕。用清洁纸擦净连接管表面及绝缘层表面。在连接管表面搭半绕包导带至“铅笔头”内半导层上,其余凹陷部分,用一般填充胶填平。在绝缘层表面薄薄涂抹一层硅脂膏。将绝缘管拉至连接管中部,居中放置,从中间向两侧加热固定,使其两端覆盖半导屏蔽层10mm,将外绝缘管拉至中部加热固定(注意:绝缘管经加热后要防止人员烫伤)。
10.2.4 在内外绝缘管两端绕包填充脱离危险,使端口平滑。将半导电管拉出,一端搭接电缆半屏蔽层10mm,从此端向中间加热固定。另一根也同此固定(注意两根半导必须搭接20mm)。将红色密封胶绕包在电缆铜屏蔽与收缩好的半导电管末端,并填平此间隙。拉开铜屏蔽网,将其两端绑扎并焊接在电缆两端的铜屏蔽上。用PVC带或绝缘带扎紧三相线芯。
10.2.5 将两个内护套管分别搭在两端电缆内护层上,从端部向中间加热固定,使它们在中部搭接。两端钢铠用25mm2铜软接地线连接并焊牢(也可以用卡子固定)。将两根外护套管拉出,两端搭接在电缆的外护套上150mm,从端部向中间加热固定。别一根也同些固定(注意两管必须搭接20mm)。中间头安装完毕。
10.3 10kV热缩户内、户外电缆头
10.3.1 按所用附件提供的说明书规定量取所需尺寸,户内650mm,户外750mm,剥除外护套、钢铠(钢铠断处保留25mm内护套)、内护套和填充物。用砂纸将钢铠焊接地线处打光,将地线用恒力弹簧固定在钢铠上,绕包23号胶带。
10.3.2 在三芯铜屏蔽带根部缠绕第二条接地线,并将其向下引出(注意第二条接地线位置应与第一条相背),用恒力弹簧固定住。半重叠绕包第二层23号胶带,把接地线夹在当中,以防止水气沿接地线空隙渗入。在整个接地区域及23号胶带外面绕包几层PVC胶带,将它们全部覆盖住(建议在制作时采用双接)。
10.3.3 套入三相分支手套到电缆根部,逆时针抽掉芯绳(先收缩颈部),然后,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收缩三芯。在冷缩式套管口往上留30mm屏蔽带,其余剥除。在铜屏蔽带口再往上留10mm的半导体层,其余剥除(剥离半导体层时切勿划伤主绝缘)。
10.3.4 在线芯端部剥去长度为端子孔深加5mm的绝缘层,压接端子。如果端子的宽度大于冷缩终端的直径,那么先安装终端,在端子压口处和绝缘端口处用密封胶填平,需搭接线芯绝缘10mm。在三相分支手套口往下25mm处,绕包PVC带作标识,此处为冷缩终端安装基准。
10.3.5 清洁绝缘表面。从铜屏蔽带上10mm处开始往上至主绝缘10mm处,绕包13号半导电带。用清洁剂再次清洁主绝缘表面后,涂抹硅脂。套入冷缩式终端,定位于PVC标识处,逆时针抽出线芯,使终端收缩。
10.3.6 从绝缘管开始,半重叠来回绕包70号胶带至接线端子上。按要求,分别在三相线芯上绕包相位标识。冷缩式终端安装完毕(具体尺寸见附录A)。
10.4 10kV冷缩中间电缆头
10.4.1 将两根电缆对直,重叠200~300mm,确定重叠部分的中心。根据说明书,从中心分别量取长端700mm和短端500mm,剥除外护套。保留30mm钢铠,绑扎地线,其余剥除。保留50mm内护层,其余剥除。从端头向两侧各量取225mm,剥除铜屏蔽层,断口用PVC固定。
10.4.2 保留50mm半导层,其余剥除。在线芯端头处量取1/2管长加5mm,剥除绝缘,清洁绝缘表面,在半导电层和绝缘层交接处绕包应力疏散胶,两边各搭接10mm。在长端各相套入绝缘管,在短端各相套入铜屏蔽网1个。套入连接管,进行压接。
10.4.3 清洁绝缘表面(注意:①压接后如有毛刺,应进行打光;②切勿使清洁剂碰到半导电屏蔽层),待主绝缘表面清洁剂溶剂干燥后,将P55/1(P55/R)混合剂涂抹在半导电屏蔽层与主绝缘交界处,然后把其余的均匀涂在主绝缘表面及连接管上。
10.4.4 测量绝缘端口之间尺寸,然后按尺寸1/2,在接管上确定实际中心点,按300mm在一边的铜屏蔽上找出尺寸校验点,并用PVC相色带做好标识。在半导电屏蔽层距离屏蔽层端口处做一记号。此处为绝缘管收缩的起始点。将绝缘管对好记号处,逆时针抽掉芯绳使冷缩绝缘收缩。
10.4.5 用PVC胶带把铜网套绑扎在接头主体上,两端用恒力弹簧固定在铜屏蔽带上,修剪整齐。用23号胶带半重叠将弹簧覆住。用PVC胶带把电缆三芯绑扎在一起,绕包一层2228号胶带。将接地线两端用恒力弹簧固定在钢铠上,搭接在外护套上的部分反折回来一起固定在钢铠上。
10.4.6 用23号胶带半重叠将弹簧连同钢铠一起覆盖住,不要包在2228号胶带上。用2228号防水胶带做接头的防潮密封,从一端护套上60mm处半重叠绕包至另一端护套60mm处。注意:用完所配2228号胶带。
10.4.7 最后,从一端60mm防水胶带上半重叠绕包Armorcast装甲带至另一端60mm防水胶带,整个冷缩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作完成。注意:为得到最佳效果,30min内不得移动电缆。具体尺寸见附录B。
10.5 工艺要求
10.5.1 在室外制作电缆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以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或加热电缆,严禁在有雾或雨天中进行电缆头制作。
10.5.2 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或接头时,应做好防尘措施,以防尘埃、杂物等粘附在绝缘上。
10.5.3 电缆导体必须和出线连接端子或连接管有良好的连接。连接点的接触电阻要求小而稳定。
10.5.4 要有满足电缆线路在各种状态下长期安全运行的绝缘机构,并有一定的裕度。
10.5.5 要求密封良好,要能有效地防止外界水分或有害物质浸入绝缘,并能防止绝缘课剂流失。
10.5.6 电缆终端头和接头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在各种运行条件下所产生的机械应力。
10.5.7 电缆终端应清晰地标注相位色,即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
10.5.8 不同材质、截面的电缆接头对接要求。
       ⑴、不同材质、截面的电缆接头对接,施工工艺要求与12.2、12.4条工艺要求相同。
       ⑵、所使用的铜铝过渡连接管必须是采用高温摩擦焊接,并达到国标要求,尽量按电缆截面配用。
       ⑶、不同材质、截面的电缆接头对接时,只允许大小一个规格。例如:120mm2对95mm2或150mm2。
       ⑷、在进行大小规格的电缆对接时,尽量不使用预制式电缆附件。如确实需要,应对小规格的电缆使用绝缘材料进行绕包加粗,并在接口处加包防水胶带。
       ⑸、严禁将铝芯或小规格电缆用在线路的前端进行对接。
10.6 电缆头的安装
10.6.1 电缆头安装在杆、塔和普通的断路器柜内时,严格遵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并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以及电力线路)线路中的相关规定。
10.6.2 电缆头安装在环网断路器或非晶合金箱变内时,由于电缆附件安装对精度要求比较高,在进行安装以前必须仔细阅读附件施工工艺。特别是对于预制装配式电缆附件,往往提供的尺寸允许偏差较小,仅1~2mm,所以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施工要领,并配备适当精度的测量工具。
10.6.3 电缆附件的安装必须配备专用的工具,只有在专用工具的帮助下,才能保证电缆附件的安装质量,绝对不能在没有专用的工具或专用工具损坏的情况下,盲目施工。
10.7 质量标准
    填写质量记录表(见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
11. 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及对策
11.1 注意用硅脂填充电缆绝缘半导电层断口的气隙时要排除气体。
11.2 交联电缆因内应力处理不良时,在运行中会发生较大收缩,因而在安装附件时注意应力管与绝缘屏蔽搭接不少于20mm,以防止收缩时应力管与绝缘屏蔽脱落。
11.3 热收缩附件因弹性较小,在进行热收缩时,可能使界面产生气隙,因此密封要求高,要认真按安装工艺要求进行。
11.4 预制附件,一般靠仅自身橡胶弹力产生密封作用,如遇比较潮湿环境时,可采用增加密封胶及弹性夹具来增强密封。
11.5 在制作中间接头时,为避免电缆回缩,造成对接困难,因此,在确定中心点后,仍然要有3~5cm的余度,以便安装。
12. 作业后的验收与交接
     电缆头制作完毕,经试验合格后报请运行人员验收,并提交以下资料:
     a 电缆头制作记录
     b 电缆试验记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