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风场安全管理表明,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环境的影响、管理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对某一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发生。分析事故的原因,人和设备因素的作用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和管理因素的作用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下面结合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从人、设备、环境、管理方面进行具体进行分析
1人的因素:
1.1技术水平差,不了解、不掌握设备规程,不自觉地违反规程。
1.2 遵章守纪意识差,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作业习惯不适应规程的约束,工作中习惯性地违反规程。
1.3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盲目地认为即使违反规程也不会造成事故。
1.4简单、零散的工作,嫌麻烦、图省事从而违反规程。
1.5赶工期,贪图“快”、“捷”,从而忽视安全,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规程。
1.6工作准备不充分,仓促作业而违反规程。
1.7班组长工作交待不清,人员配合不好,互保意识不强,凭想当然而违反规程。
1.8受身体、情绪影响,工作中精力不集中,不自觉地违反规程。
2 设备的因素:
.2.1缺乏对设备的健康水平的整体把握,存在着撞大运的思想;
.2.2班组没有组织对异常进行讨论分析,对设备的异常不是很清楚,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2.3没有结合新设备的引进和使用,进行新的异常讨论分析;
2.4 所属设备和工具的检验、维修资料不健全;
2.5 缺乏对作业使用的工器具进行定期安全检测。
3环境的因素:
3.1工作现场的噪音、高温、高湿度等因素,不利于现场作业,使人难以忍受;
3.2作业面空间过于窄小,照明亮度不够等因素,难以按规程进行正常作业;
3.3多班组交叉作业,现场工作秩序混乱,缺乏协调和统一指挥。
4管理的因素:
4.1没有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
4.2在施工、生产等过程中违反或不执行国家、行业、企业所制定的标准、规章、制度,或所制定的标准、规章、制度低于国家、行业、企业的要求。
4.3不执行国家、行业、企业所制定的反事故措施,或没有结合实际落实到施工、生产等工作中去。
4.4设备已投入运行,但仍未制定运行、检修、维护等方面的规程、制度。
4.5未对新入厂人员进行三级
的班组教育不到位,或对在岗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
4.6不按规定给生产人员配备必需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
.4.7对发现的作业性违章不制止、不考核,或对已知的装置性违章不予以安排整改。
.4.8班组长不能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和公司的工作到位要求进行指挥。
4.9组织未经培训且考试合格的人员参加电力生产工作。
4.10不能针对班组生产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5、解决未遂与异常的对策研究
5.1提高生产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造成未遂与异常情况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员工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水平是班组安全管理的物质保证。因此,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和
,是保证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5.2在班组正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开展“三星”培训计划,推动班组的全员培训工作。
5.3在班组内部设置兼职的培训员,负责班组技术培训和
工作。
5.4对班组中的每个成员进行技术评定,并设定为一星、二星、三星,只有当员工达到三星时,才具备培训员资格,可以对其他员工进行技能上的指导、帮助和提高。
5.5对班组中的兼职培训员(三星级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鼓励所有员工积极学习,争当三星级员工。
6、按照公司标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设备的缺陷是造成异常的客观原因,保证电力设备、包括工器具处于健康状态是控制异常发生的根本方法。
6..1 建立设备健康管理档案
设备从安装、运行、检修、维护、到小修、大修、报废,犹如人体的生老病死遵循相同的规律。为每一台设备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设备的健康状况,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避免设备异常情况的发生。
设备的健康档案应该将包括设备从安装开始的所有原始和变动信息,班组要按照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6.2制定设备更新改造标准。通过对电力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工作经验的总结,制定出公司各专业、各类别设备的更新改造标准。对于控制设备的异常管理而言,重点要体现一台设备(工器具)需要进行改造的标准,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就需要进行小修,一直到大修、更新。公司应该形成完整的设备更新改造标准化文件,作为更新改造管理工作的直接依据。
6.3 实现设备健康动态管理。
在实现设备健康档案管理和设备更新改造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未来的数据中心(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设备健康的动态管理。
6.4 用设备更新改造标准去衡量设备的健康状态,判断出应该进行更新改造的设备,将这些设备的信息提供给管理层,进入更新改造程序。对应该进行的设备改造工作及时实施,不要要等到非改造不可、非更新不行的时候采取行动。要将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常态化,从设备的健康状态上确保异常情况的不发生。
6.5对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对出现异常,但未达到更新改造标准的设备情况,要找出异常出现的原因,及时消除设备运行缺陷,避免设备障碍的发生,实现电力生产对设备健康情况的可控、在控。
7.作业环境管理标准化
环境与设备、人员形成一个互相影响的复杂系统,在生产作业中,要消除环境对设备和人员的负面影响,避免未遂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7.1 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作业现场环境的安全和卫生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现场的温度、湿度、照明度要符合有关规定,保证电力设备的运行对环境要求,消除环境对作业人员的负面影响。
7.2作业现场环境管理标准化。
现场作业环境管理应遵照“目视化管理”的原则。目视化管理就是将现场的管理的方法、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用一目了然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不了解情况的人能够很清楚地知道现场的概况。
7.3 责任者标识:对现场的所有物品都进行标识,以明确责任者。
7.4 安全标识:对需要进行安全警示的物品做好表示。
7.5 检测仪器标识:对检测仪器进行标识,以了解仪器的精度,校正期等。
7.6设备运行标识: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标识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尤其要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标识,为设备缺陷的分析做好基础工作。
8、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8.1 建立未遂事件报告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如何收集那些不易被别人发现的未遂事件,收集不到这些信息,就谈不上改进不足和预防的问题。
8.2 鼓励工作人员将一些已经发生过的、但不为人所知的未遂事件进行报告,可以不注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真实的单位、姓名。对收集到的事件材料归纳总结出的结论进行反馈,改进相关工作,以利于更好地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