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
内 容
|
事故类型
|
触电及电气伤害
|
危险危害因素
|
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
|
触发事件
|
1、电气设备线路绝缘老化、损坏、漏电;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不善,未能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2、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较大;
3、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行;
4、电机运行中润滑系统缺油;
5、厂房内违反规定,私拉乱接;
6、电气设备保护接地、接零不规范,接地不良;
7、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电动工具;
8、电气设备缺少屏护、遮拦、护网、警示标志。
9、安全距离不够(如裸露带电体、室内线路、变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等);
10、配电房未能做到“五防一通”(即防火、防水、防漏、防潮、防小动物和通风良好);
11、电火花;
12、雷击。
|
发生条件
|
1、绝缘被击穿,电源短路;
2、接触不良引起接触点过热。
3、人体接触裸露带电体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4、电流通过人体超过30mA/s。
|
事故后果
|
1、 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
|
危险危害等级
|
3 级
|
防范措施
|
1、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变配电建筑结构、电气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电气安装规程;把好电气设备及安装质量关;电气设备线路在安装时要留有规定的安全距离;
3、电气设备运行中,不能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负荷;
4、做好变压器室、配电间的“五防一通”工作;
5、电缆沟要采取防潮和防鼠咬的措施,对沉积在电缆沟内的棉尘应定期清除,建议对电缆沟填沙处理;
6、凡改线或临时用线必须由电工进行安装操作;
7、电气设备必须可靠接地接零;厂内应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雷设施必须每年检测合格;
8、电气设备和装置应定期检查和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建立和健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10、电工应掌握电气安全规程及触电急救方法。
11、安装漏电保护器;
12、移动灯具必须使用低压灯泡;
13、正确选择Ⅰ、Ⅱ、Ⅲ类手持电动工具,并根据有关要求正确作业,做到安全可靠;
14、使用有足够机械强度和耐火性能的材料,采用遮拦、护罩、箱匣等防护装置,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防止人体接近或接触带电体;
15、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和工具;
16、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知识培训,掌握触电急救方法;
17、电气作业必须2人同时进行,1人操作,1人监护;
18、定期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检查、检测,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