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农村用户具有广、散、少的特点,超供半径线路比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配电线路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且比较分散,配电变压器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
1.2 配电变压器的自荷轻、不平衡,运行不合理
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且运行不合理。农闲季节和农忙季节,配电变压器在白天和晚间的用电负荷变化大。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有“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1.3 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
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农网中使用,甚至还有部分电气设备是从城区电网改造中淘汰下的设备。特别是早期农村架设的lo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在农村中小型提水泵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1.4 无功损耗严重
在农网中,无功补偿设备较少,不能及时进行补偿,无功损耗严重,电网不能在最佳条件下经济运行。
1.5 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
用电量较大的加工生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另外,由于校验不及时,大量的照明用户电度表由于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
1.6 管理上的损耗
农村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较大,抄、核、收过程中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农村临时性、季节性用电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如人情电)的不明损耗。
2、农网现阶段降损节能的技术措施及要点
2.1 改善农电网络的布局和结构
依据“短半径、多布点、小容量、多供少损、电压合格”的要求,10kv配电线路半径控制在15km以内,0.4kv的线路半径控制在0.5km以内。对于干线段的技术降损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增大导线截面,提前分流,转移负荷等。
加快高耗能变压器及计量装置的更新改造,是降损节能工作的关键。一是选用s9以上系列变压器,淘汰现有高耗能变压器,降低变压器自身的损耗。二是强化计量装置的技术改造,用电计量装置应安装在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点处,应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度,减少因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
2.2 改善农网的供电电压水平
“改善电压水平”就是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值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因此,把供电电压控制在规程规定lokv电压允许-偏移幅度为+5%、-7%的范围,是一项技术降损的重点措施,就是要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处在一个经济合理水平。也可以通过无功补偿或在变电所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2.3 及时合理调整运行方式
当负载波动大时,35kv变电站应两台同容量主变压器并列运行,两台主变压器的投切根据临界负荷而确定,主变压器应强调经济运行以减少主变压器损耗。当变化的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主变压器运行较为经济,而大于临界负荷时则两台主变压器运行较为经济。提灌等季节性负荷专用配变,在不用时要退出运行。
2.4 合理配置农电网络的无功补偿
3、农网管理降损节能的措施
3.1 经常进行用电普查
用电普查以营业普查为重点,查偷漏、查电度表接线和准确度以及查私增用电容量。对大用户关口表,配备和改进用专用计量箱,合理匹配电流互感器变比,设二次压降补偿器和断相监视装置,提高计量准确度。增强检查力度,利用举报、频繁性突击检查等各种方式来杜绝违章用电。
3.2 加强线损管理
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度,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开展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不断收集整理理论线损计算资料,经常分析线损变化情况及原因,为制定降损方案和年、季、月度线损计划指标提供依据。同时,将线损指标分解到线路、配电变压器台区和管理人员,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用经济手段来保证降损工作的落实,促进职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线损管理工作,实现降损节能。
3.3 加强电量、电费抄核收管理工作
健全抄表、核算和收费管理机构,强化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完善抄核收管理制度,严格抄、核、收制度,加强对抄表员、检定员、用电监查员的管理,防止错抄、漏抄、少抄、估抄等现象的发生,实行定期轮换抄表收费工作制。
3.4 加强分析计算,明确降损方向
不断收集整理理论线损计算资料,经常分析线损变化情况及原因,为制定降损方案和年、季度线损计划指标提供依据。
农网降损节能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抓。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整体联动,才能取得最佳成效,达到降损节能的目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供电企业科学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