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正文

农村学校用电安全的现状与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12月17日

电力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省也实施的农网改造工程。人们在享受电力资源带来的高效、便捷、环保的同时,由于受到资金投入、安全意识、日常维护等因素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用电的安全隐患。
我们的农村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用电群体,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一. 线路老化
我们学校的建筑物多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对电力线路的设计要求不够严格,线路施工的质量也不高,许多线路使用的是铝制导线。这样的供电线路使用至今也已经有二三十年了,线路的接线部分普遍出现老化、松动,使得原本不堪重负的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有些学校仍然存在一些土木结构的旧房,这些旧房的建造时间更早,破损更为严重,虽然这些房子现在已经被列为危房,但至今还未拆除,许多被作为储物间使用。而这些危房的供电线路更是惨不忍睹,有些房顶漏水浸湿线路;有些电线脱落;有些电灯破损、插座裸露……如果维护不及时,这些都很容易酿成惨剧的。
二. 安全意识薄弱
电力资源浪费严重。现在新建的建筑物对电力线路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对照明灯具的配备也较为充足。就拿我们学校,一间40平米的教室就装配了十支40瓦的日光灯。要是遇上阴天需要开灯补充光线时,有些老师如果不注意控制,很容易把10支日光灯全部打开,这样不但造成电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加大了供电线路的负载。
使用的电器安全性能低。学校有些老师用电的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至今仍然有部分老师在使用那种裸露的电热丝做成的电炉进行烧水煮食。这种电炉的安全性能非常的低,特别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电热丝容易变形。万一变形的电热丝就会触碰金属锅底,裸露的电热丝和金属锅之间形成短路通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状况,有可能会烧毁供电线路,酿成火灾;即使没有烧毁线路,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金属锅,也会触电的。
随意搭接也是安全意思薄弱的普遍现象。有些老师为了使用方便,就对线路随意搭接,特别是在插座上使用转接插座。这样原来只能插一件电器的插座,却插上了很多的电器;在原来的一条线路上又延伸了更长电路,接上了更多的电器,这些都增加了线路的负荷。线路的长时间超负荷使用,不但容易造成线路发热,导线老化,接头松动,增加了用电的危险。
人为地破坏电路安全。供电线路一般都安装有保险丝,它可以在线路出现超大负荷的时候自动熔断,保护线路,避免发生起火。但是有些老师意识薄弱,为了使用方便,用金属丝代替了保险丝,这样就失去了原来的保护功能了。
三. 基建工程的用电
这几年正好是许多学校校舍重建、扩建的高峰期,在学生上课期间,许多学校仍然不可避免地有在建工程正在进行。建筑工地的用电特点是用电量大、供电线路临时搭接、用电环境简陋等特点,所以工地用电也是值得重视的校园安全用电的薄弱区。
四. 断电造成的次生隐患
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从电力公司过来的输电线路长,一条输电线往往要翻山越岭,延绵几十公里。这样的输电系统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雷雨天,有时候一个闪电就能造成变电站的设备跳闸造成断电。在学校,这种突发的断电会造成许多麻烦,经常是食堂的饭食煮到一半,不得不更换炉具,改用燃气灶。如果断电发生在晚上危害就更大了:学生的晚自习不得不中断;寄宿生不得不在宿舍点燃蜡烛照明,给学校带来了更加危险的明火安全隐患了。
我们怎么才能让学校安全用电,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用电安全事故呢?学校的安全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老师、学校、政府和供电公司都应该在维护学校安全的方面尽到应有的责任,为学校的安全用电保驾护航。
首先是老师。我们的老师是学校用电的直接使用者,必需先要具备节约用电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电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只要每个人都做一点,就能为社会节约很大的资源。同时还要提高用电安全意识,规范用电操作,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事故和灾难的发生,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后,我们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机,做好安全用电的宣传和安全知识的普及,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掌握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其次是学校和政府。学校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校园安全用电方面负有直接的责任,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安全的制度;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校园内的供电线路,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及时地做好部门协调,争取解决问题。而政府是学校的领导单位,要做到关心学校用电安全,做好指导和检查学校的安全工作,同时要积极地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的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提高学校用电安全的等级。
第三是供电公司。供电公司是提供电力资源的最坚实基础,向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电力资源。供电公司也应该做好农村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