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03日

  (五)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振动本身的特性

  (1)振动频率   振动频率对人体的影响起重要作用。1~1000Hz的振动给人以振动觉感受。低频率(20Hz以下)大振幅的振动,当全身受振时主要作用于前庭、内脏器官,由于共振作用个别器官系统可能受更严重的损害;当局部受振时骨关节和局部肌肉组织受损较明显。高频率(40~300Hz)振动对末梢循环和神经功能损害明显。

  (2)振幅   在一定频率下,振幅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大。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作用于前庭器官,并使内脏位移。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主要对组织内的神经末梢起作用。

  (3)加速度   振动的加速度越大,振动性白指的发生率越高,从接触振动至出现白指的时间越短。

  2、接振时间

  接振时间可用接振工龄和每个工作日纯接振时间(一般以小时计)表示,工作日内接振时间和工龄越长,振动性白指的检出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

  3、体位和操作方式

  人体对振动的敏感程度与体位有关。对全身振动而言,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敏感,卧位时对水平振动敏感。有的振动作业存在强制体位,如操作时胸、腹部和下肢紧紧贴靠振动物体,紧张的肢体可降低身体自然缓冲振动传导的作用,故受振动的影响大。操作时,手掌把持工具过紧,由于静力紧张使血管受压,血液循环不畅,促使局部振动病的发生。

  4、环境温度和噪声

  世界上的大多数局部振动病患者均来自较为寒冷的国家或地区,认为寒冷是促使局部振动病发病的致病条件。全身和局部受冷可诱发白指发作。振动工具发出的振动往往同时伴有噪声,噪声除了对听觉系统影响外,还可通过神经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系统,促使局部振动病的发生。

  5、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工具的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可影响人体作业负荷以及静力紧张程度。

  (六)防护措施

  1.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过程,采取技术革新,通过减振、隔振措施,减少或消除振动源的振动,是预防振动职业危害的根本措施。如,采取液压、焊接、粘接的新工艺代替风动工具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水爆清砂、化学清砂等工艺代替风铲清砂;设计自动、半自动的操作装置,减少手部和肢体直接接触振动的机会;工具的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振动;采取减阵材料降低交通工具、作业平台等大型设备的振动。

  2.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通过研制和实施振动作业的卫生标准,限制接触振动强度和时间,可以有效地保护作业者的身体健康,是预防振动危害的重要措施。

  3.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作业过程中或作业环境的防寒、保温措施,特别是在北方寒冷季节的室外作业,需必要的防寒和保暖设施。振动工具手柄温度如能保持在40℃,对预防振动性白指的发生和发作具有较好的效果。控制作业环境中的噪声、毒物和气湿等,对预防振动职业危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合理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手套、减振座椅等,能够减轻振动的危害。

  4.加强健康监护:按规定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禁忌症,对患病个体及时处理,是控制职业危害的必要补充。

  5.加强职业卫生 ,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安全意识:加强职业卫生 ,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安全意识是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的重要措施

  6.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确保以上措施得到落实。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