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中,高性能战斗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代高性能战斗机又是一个以飞行员为中心的综合武器系统。从技术上看,目前已经能设计制造出性能优越的战机,但是,在发挥战机的优越性能时,飞行员的工作环境远远超出了人体生理耐限,必须对飞行员实施有效防护。否则,战机的性能再好也无法充分施展。个体防护救生装备可以为飞行员在各种不利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下提供有效保护,以便飞行员在高空、高速、高过载飞行以及进入有害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时能够正常施展能力,充分地发挥战机的性能;在座舱破坏和应急离机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防止高速气流对飞行员的伤害并实施保护和供氧,当飞行员跳伞落入江河湖泊、有毒有害等不利环境时,能够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那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不足2000米,飞行速度不超过每小时500千米,但却发生了空晕病,导致飞行事故频频发生。1915年英国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年来死亡的100名飞行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有60多名死于自身缺氧,这个调查使航空供氧装备的研究应用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逐步感到过载(加速度g力)对人体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引起人体血液分布改变和内脏位移等变化,一旦超过人体生理耐限,轻则影响工作,重则危及生命。特别是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由过载引起的飞行员战斗力下降甚至意识丧失导致机毁人亡的比例在迅速增高。据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飞行事故统计,由过载引发意识丧失而造成的飞行事故约占30%,更可怕的是其中80%造成飞行员死亡。另据H.G.Armstrong(1982)统计,美国空军战斗机使用抗荷服时,每10000战斗小时歼灭对方战机67架,而不用抗荷服时只歼灭33架,战斗力下降50%以上。1918年第一件航空充气腰带诞生,开创了抗荷(抗过载)装备研制的先河。
现在,随着战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攻击性武器的飞速发展,飞行员工作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如强噪声、激光、电磁辐射、核辐射、核闪光、生化武器攻击等,飞行员对个体防护装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防护问题日益突出。在现代空战中,抗荷服,代偿服,调温服,保护头盔,密闭头盔,供氧面罩,防化服,防毒服,带瞄准、夜视、防核、防激光、有源降噪功能的综合保护头盔,落入水域、高原、沙漠、森林时的防护救生装备等,必须根据不同机种和作战环境为飞行员选择配备,个体防护救生装备不仅是飞行员的“保护神”,也是飞行员克敌制胜的“法宝”。
飞行员防护救生装备是典型的人、机、环工程产品,涉及到的专业范围广,除一般工程技术专业如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化学、化工外,还需特殊的专业支持,比如航空医学、航空工效学、生理学、以及物理、化学、生物毒害防护等基础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专业。国外已把人体的特征尺寸,生理耐限等与产品设计紧密的结合起来,研究出一批设计及分析软件,如头颅耐碰撞,人体耐热、冷负荷,耐燃烧,耐疲劳分析设计软件等,给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研制体制上走独立于主机的发展道路。我国在研制技术、研制条件和研制体制方面都存在差距
新中国诞生以前,中国的航空工业还是一片空白。新中国诞生以后,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关注航空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的研发工作。1962年5月,在国家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原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了我国航空密闭头盔和高空代偿服厂,即现在的汉江机械厂,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研制生产航空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的专业厂。
该厂自诞生以来,历经仿制、自行研制,生产了一代又一代装备,保证了我军服役的各机种配套所需。通过一些型号任务的研制,为我国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加之重点型号配套保障条件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国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的研制生产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该厂推出了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近的个体防护救生装备,如新型保护盔,有源降噪盔,改进型密闭盔,新型阻燃高效抗荷服、代偿服、代偿背心,通风服,防化服,防寒抗浸服,自动充气腋下救生器,自动充气脖式救生衣,全天候防护救生船,漂浮式信标机等,部分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装备的推广使用,不仅可以提高飞行员的主动攻击、自我保护和被动防护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飞行员着装后的舒适性,提高飞行员的作战功效。
来源: 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