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机机械密封失效原因分析和处理
作者:王信旗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1月10日
2 机械密封第一次泄漏原因分析和处理
1994年10月份年度大修时,采用进口备件,更换了动、静环和O形环,但刚开车两天就发现主油箱中进氨,油氨味极大。为查找泄漏源,我们首先分析了主油箱中油被氨污染的可能原因:一是污油脱气槽工作情况不好,未能把流到A腔油中混入的氨气脱净,带入主油箱里;二是机械密封泄漏,氨气漏入轴承箱里,随润滑油进入主油箱中。
在现场我们检查了油气分离器、污油脱气槽等工作情况都正常,说明主油箱油中氨来自机械密封。于是仔细检查轴端密封系统,发现压缩机两端密封冲洗油回油温度有明显差异,经实测压缩机自由端回油温度远低于正常值和检修后驱动端值,见表14“(供油温度约50℃)。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判断自由端主机械密封动环3已不随轴套同步转动,并且转速大大低于轴转速。由于动、静环间相对旋转速度降低,密封面所产生的摩擦热也减少,相应在同样流量下密封冲洗油回油温度也降低。 主机械密封动环同轴套发生相对转动,必然导致动环下面的O形环4磨损失效,使工艺气体沿动环同轴套的径向缝隙漏出,进入轴承箱,部分氨气溶解于油中。由于这部分油直接流回主油箱,所以就污染了整箱润滑油。经分析,造成主机械密封动环相对轴套转动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组装时动环锁紧套8未紧到位或预紧力太小,二是组装时已将动环压紧,但防松螺丝7未拧紧,在运行中锁紧套8松动退出。
1月14日因燃气轮机故障,全厂联锁停车,趁此机会对氨压缩机进行抢修。为慎重起见,同时整体更换了两端机械密封。由于此时润滑油破乳化时间已达77min,接近标准规定的80min的换油指标,于是一起更换了压缩机用油。
1月17日解体换下的机械密封,发现自由端主机械密封动环锁紧套的四个防松螺丝7均未拧紧,锁紧套8已松动退出。动环同定位套5轴向间隙约3mm,动环可以在轴套上自由灵活地转动和轴向窜动,动环下面O形环4已被磨得同槽平,不起密封作用。动环定位套5两端面、动环锁紧套8内端面都过热变色,且有相互摩擦、挤压造成的毛刺和刃口。
解体驱动端机械密封时,拆开外壳后,取出机械密封轴套组件。经检查主机械密封动环3固定很好,因此未对轴套上零部件作进一步解体。
3 机械密封第二次泄漏原因分析和处理
抢修后开车,开始机械密封运行情况良好,但一星期后,主油箱油中开始有氨味,分析油中氨含量和油破乳化时间也逐渐增加。仔细检查污油分离与脱气部分,工作均正常,说明机械密封又发生了泄漏。检查密封油供油压力、流量等都在正常范围内。测量密封冲洗油回油温度,驱动端77℃,自由端79℃,也在正常范围内,并且两端基本相等,因此可排除类似故障原因。
我们认真研究了机械密封的结构,列出其可能引起泄漏的各种原因,并根据上次抢修及机组实际运行情况,逐项进行了分析排除。最后,将疑点集中在主机械密封动环下面O形环4上。经计算,正常转油润滑,但坯会产些丈壹热量,搪动不噩,废裙席。从正积运行对密封坤d6肿田油温度近80℃看,动环实际温度要远高于100℃。经查,目前备件用于此处O形环材质同用于机械密封其他部位的O形环材质一样,都是丁腈橡胶,而此类橡胶适用温度范围为130℃以下,因而满足不了该处高温的要求,工作时间稍长,就会老化失效。这也同刚开车阶段不漏,而后来泄漏的实际情况相符。
为验证此判断,我们又于1月30日解体了上次换下的、但未进一步解体的驱动端机械密封轴套组件,发现双端面动环下面O形环变硬、变脆、失去弹性,已开始碳化。同时在库房查找了用剩的机械密封随机备件,发现还剩两个用于主机械密封动环下面的O形环,同目前进口的O形环相比,外形尺寸虽差不多,但使用材料却明显不同。原随机备件在选材上就考虑到了该处温度较高的工作条件,选择耐高温材料,用氟橡胶O形环外包氟化乙丙烯制成。
联想到第一次机械密封泄漏,实际上即使双端面动环锁紧套不松动,也会发生泄漏,只不过锁紧套松动退出,引起动环相对轴套发生转动和轴向窜动,加速了其下部O形环4的失效过程。
2月25日,利用其他原因停车的机会,对氨压缩机进行了第二次抢修,并将换下的机械密封当场进行解体。解体发现,两端主机械密封动环下O形环4均同1月30日解体驱动端机械密封时一样,已经失效,起不到应有的密封作用。检查动静环和其他辅助密封件,都无明显缺陷。
主机械密封动环下O形环用特制O形环备件,重新组装两套机械密封,装到压缩机上,开车后运行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