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斗轮机在煤场中的任务是进行原煤的混煤和取煤。在煤场中,斗轮机进行取煤时,主要采用斗轮回转机构。对斗轮机斗轮机构常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研究其斗轮机构的结构和组成,根据故障原因在相关技术上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煤场的生产效率。
门式斗轮机在煤场中的任务是进行原煤的混煤和取煤。在煤场中,斗轮机进行取煤时,主要通过斗轮回转实现取料。在使用过程中,斗轮回转机构若是发生故障,取煤就无法进行,从而影响煤场生产效率。现就斗轮回转机构常发生的故障做出分析,找到故障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造,以提高煤场的生产效率。
斗轮回转机构简介
斗轮回转机构的主要组成结构有:滚轮圈、取料斗、斗轮回转驱动装置、导辊组、落料斗、圆弧板、小车支架等。
1.1.斗轮回转驱动装置
斗轮驱动装置是有销轮、轴承座、行星齿轮减速器、液力偶合器以及电动机组成,斗轮回转驱动装置采用双驱动,双驱动是指滚轮两侧能够同时驱动。滚轮的受力在双驱动的作用下得到改善,并且该驱动装置便于斗轮卸料。
1.2.导辊组、滚轮圈及斗子
导辊组、滚轮圈及斗子是斗轮回转机构中的重要组成,在斗轮回转装置的驱动下,滚轮圈按照一定的圆周轨道运作,圆周轨道是由导辊组所确定的,斗子固定在滚轮圈上,这样的圆周运动使斗子能够进行物料挖取。三个相同的辊圈经螺栓和连接板固定,组成滚轮圈。滚轮圈上布有九个斗子,总共有四组导辊组,辊圈周围布有这四组导辊组,以支撑辊圈,导辊组的布置可起到稳定辊圈运动的作用。
1.3.落料斗与圆弧板:是附属构件,但在完成取料功能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二者的密封性直接影响到撒料情况。
常见的斗轮回转机构故障及原因分析
2.1.斗轮回转驱动装置的故障分析
在斗轮 回装驱动装置中,常发生的故障是轴承屡遭损坏,损坏频率颇高,轴承座内轴承发生故障,使得煤场取料过程常出现中断。轴承与轴承座是一体性的结构装置,损坏后因拆分不易,造成维修困难,这便导致了轴承一旦发生损坏,就出现长时间停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造成斗轮回转驱动装置故障的原因,经观察发现,煤粉大量存积在轴承座内,使轴承运作不良而发生损坏。煤粉的存积是因取煤过程中,大量的煤粉被斗子和辊圈扬起并集聚在轴承座上,由于轴承座上的毛毡较容易磨损,因此会使煤粉进入毛毡缝隙,进而存积在轴承座内,引发故障。
2.2.导辊组的故障分析
导辊组常发生的故障是辊轮内轴承易损坏,以及辊轮不转。经分析故障原因发现,安装在轴承上的辊轮,在煤场取煤作业中,极容易使煤粉集聚在辊轮旁,辊轮内安装有轴承,大量煤粉的集聚会妨碍辊轮转动,因此轴承损坏是一方面,辊轮不转也是一方面。
2.3.滚轮圈的故障分析
滚轮圈常发生的故障,其一,螺栓在滚轮圈接口处连接发生断裂或是松动,在运转中容易产生错位。其二,运动中的滚轮圈振动厉害。
滚轮圈发生故障的原因,经分析发现,在安装回转滚圈的双侧驱动装置时,因为滚轮圈和销轮的两侧存在的间隙不匀,导致斗子卸料过程中,受力不平衡,因此而发生滚轮圈振动厉害的现象。导辊组中的滚圈和辊轮因辊轮轴承损坏,使运动中的滚动摩擦出现滑动现象,因此滚圈发生振动。在操作人员进行斗轮机操作时,使回转机构内误入煤层,滚圈运转时压力增大,导致滚轮圈接口处的螺栓发生断裂或是松动。
斗轮回转机构故障的解决措施
3.1.回转驱动装置故障的解决措施
将轴承座上的毛毡密封更换为骨架油封,改善轴承座的密封性能,避免煤粉存积在轴承座内,轴承能够保持良好运作,最大程度地降低轴承损坏。将轴承与轴承座的一体性结构装置改为对开式四螺柱轴承座,便于拆分,利于维修。
3.2.导辊组故障的解决措施
将导辊轮固定在导辊轴上,使导辊组实现轴、轮一体化,这样可减少煤粉侵入导辊轴阻碍辊轮运转的发生率。以对开式二螺柱轴承座取代原固定轴的支座,这样可减少煤粉侵入轴承的可能。同样在密封轴承座透盖时,也易采用骨架油封的方式,防止煤粉存积,利于轴承长期运转。优化落料斗及圆弧板,保证物料不撒落于导辊组上。
3.3.滚轮圈故障的解决措施
对滚轮圈和销轮的间隙进行调整,使其匀称,防止滚轮圈振动过大。对滚轮圈的连接强度和受力进行重新核算,并增加连接点,加焊连接法兰在每个辊圈连接处。以螺栓加固,增强滚轮圈承受力。积极培训斗轮机操作人员,规范实际操作,避免人为的斗轮机非正常损坏。对于滚轮圈,在设计制造源头就应注意工艺性、刚度、制造误差,严格控制销孔径向、轴向位置尺寸精度。
通过对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做出一系列技术改造,有效地减少了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故障的发生率,使斗轮机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得到了保障。